腹主动脉瘤破裂及先兆破裂的ct征象

2016-9-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腹主动脉瘤破裂及先兆破裂的CT征象

初期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和先兆破裂非常重要。腹主动脉瘤破裂的CT征象通常比较直观。大多数破裂表现为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膜后血肿。主动脉周围的血液可蔓延至肾周间隙,肾旁间隙或二者。腹膜内渗出可为短时间或迟发改变。主动脉壁连续性中断或环状钙化的动脉壁上的局灶性破裂可能就是破裂口所在。在最初的壁内出血到渗出至动脉周围的软组织,通常有几个小时的间隔。瘤内或先兆破裂很难辨认。主动脉周围的少许积血易与十二指肠,动脉瘤周围纤维化或腺病相混肴。提示动脉瘤不稳定或先兆破裂的影象学特点包括动脉瘤增大,血栓-管径比率低,出血致附壁血栓形成。腹主动脉瘤内出现外周性的新月形高密度影,代表了急性壁内出血,是先兆破裂的又一CT征象。动脉瘤的后份紧贴椎体通常为合并瘤内破裂。引言大多数腹主动脉瘤都是真性动脉瘤,其构成机制是动脉壁的三层结构(内膜,中层,外膜)薄弱致使动脉腔局限性的扩大。而假性动脉瘤则不由正常的动脉壁所包绕,仅被覆以动脉外膜或周围软组织,腔内充填以与动脉腔相交通的血流(图1)。动脉瘤可发生于动脉的任一节段,但多数好发于肾动脉以下的腹主动脉。主动脉直径大于等于3cm时可定义为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样扩大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很少发生于50岁之前,但50岁以后的发病率达2%-4%。诊断的平均年龄为65—70岁,男性多于女性。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和有腹主动脉瘤的家族史,都是该疾病发展的强危险因子。腹主动脉瘤旁的腹膜后血肿是瘤体破裂的最常见影象学改变。出血常常延伸至腹膜后腔,包括肾周和肾旁间隙,腰大肌和腹膜。腹腔内渗出为间接的或迟发的征象。如果病人表现为腹痛,并能发现大的腹主动脉瘤,但是没有直接的破裂征象,这将致使诊断上的困难。此时,症状有助于判断动脉瘤的稳定性,先兆破裂及内漏。图1主动脉瘤的分型。图示正常的动脉壁结构及真、假性动脉瘤的瘤壁结构。

影象技术由于CT的检查速度快,而且在很多医疗单位都有普及,因而是评价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最好装备。如果急诊科配有多探测器CT扫描仪,则可在数分钟内完成检查并获得图象。磁共振(MR)成像需要较长的收集时间,获得图象也不是很方便。超声(US)在评价急性主动脉异常的价值极其有限,通常遭到肠气及病人体型的限制而没法视察主动脉全程,而且,超声图象依赖操作者的手法,不容易获得相干专家的意见。当病人的情况极不稳定,不允许移至CT扫描机时,床边US检查则有所帮助。超声有助于判定动脉瘤的大小及检出腹腔积血。实际上,超声在辨别动脉瘤先兆破裂或瘤内破裂上价值极其有限。CT血管造影已成为腹主动脉瘤可疑破裂的常规影象学检查方法。由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征象及症状常常与阑尾炎,胰腺炎,肠梗阻类似,有时会在针对非特异性腹痛或肾绞痛的非急诊CT中检出。平扫CT可发现腹主动脉瘤周围的腹膜后出血,从而诊断动脉瘤破裂。增强CT还能显示动脉瘤的管径,有没有活动性外渗,动脉瘤与髂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腹主动脉瘤4排或16排CT扫描方案为,首先使用5mm的准直行腹部和盆腔平扫,然后使用造影剂跟踪技术对腹部和盆腔行1mm的CTA扫描,最后延迟至门脉期(80s)再行5mm的腹部和盆腔扫描。薄层收集有利于多平面重建,评价腹主动脉瘤与其它腹部血管结构的关系,和制定血管内支架放置的计划。造影剂的最好注射速率为mL/s,实际上,1.5~2mL/s的低注射速率也能满足诊断要求。造影剂为非离子型,总量约90mL便可提供诊断质量的图象。无需服用口服造影剂。

动脉瘤破裂的征象腹主动脉瘤旁的腹膜后血肿是动脉瘤破裂最常见的影象学表现。主动脉周的血液能延伸至肾周间隙,肾旁间隙或腰肌内,向腹腔内延伸可以是即时或迟发征象。有时因某种临床指征或为评价动脉瘤而行非增强CT时,可以很容易显示这些征象,如行增强CT,则常常能显示活动性地造影剂外渗(图2,3)。虽然常规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来修补破裂的动脉瘤,目前血管内修补术(图4)也日趋为人接受,特别是在某些手术后易合并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或某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4,5)。图2主动脉瘤破裂的女性患者,80岁,腹痛,高血压。轴位(a)和矢状位(b)CTA图象显示造影剂活动性的外渗入腹主动脉瘤的血栓部份(箭),同时合并有弥漫的腹膜后出血(箭头)

图3男,67岁,主动脉瘤破裂,临床表现为腹痛及高血压。轴位CTA图像显示一个破裂的大腹主动脉瘤,合并活动性地腹膜后外渗(a中箭)和腹腔内出血(b中箭)。

图4腹主动脉瘤破裂,男,68岁,腹部和右臀部疼痛。(a,b)轴位增强CT图像(a为b的上1层面)显示腹膜后出血(箭头)和右边的腰肌血肿(箭)。(c)医治后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内支架成功的修补了破裂的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内破裂的一个重要影象特点是动脉包括征。当主动脉的后壁与邻近的结构分界不清或与紧接邻近的椎体时,可以见到该征象(图6)。图6主动脉包括征,55岁,男性,患腹主动脉瘤,近来背部隐痛。轴位CTA图象(a为b上1层面)显示1大小为8cm的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后壁紧贴椎体的边沿,呈遮盖效应(b中箭)。后者提示瘤内破裂。

提示先兆破裂的征象

动脉瘤大小增加

动脉瘤的最大径线是提示破裂最常见的征象,也是进行选择性外科处理的手术指征。根据Laplace规律T=PR,动脉瘤壁的张力与平均血管半径成正比,T代表圆周管壁张力,P代表跨壁压,R为血管的半径。如果患者有一个非常大的腹主动脉瘤(管径gt;7cm),并表现出急性主动脉综合症,则其产生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很高(图7)。另外,动脉瘤的年增大率为10mm或以上也是外科修补的指征。图7大动脉瘤破裂,68岁,男性,急性右边腹痛,并放射至背部。轴位CT平扫(a为b上1层面)显示一个大小约10.7cm的腹主动脉瘤破裂,合并腹膜后出血(箭)

血栓和钙化非破裂的动脉瘤内较破裂的动脉瘤有更多的血栓,并且血栓/管径的比率随着动脉瘤管径的增加而减小。这些特点提示厚的环状血栓可以避免破裂。另外,管腔通畅度的增加提示血栓有部份溶解,这正是动脉瘤破裂的因素。在不稳定性或破裂的动脉瘤中,更加常见的是环状钙化的管壁出现局部连续中断。如果手头上有之前的CT片,并能和现在的CT片相对比,这1征象将非常有帮助,它显示为管壁钙化出现新的不连续性区域(图8)。图8、60岁女性,腹主动脉瘤患者,动脉壁钙化的连续性中断。年(a)和年(b)的轴位平扫CT图象显示动脉壁的钙化出现不连续性和动脉壁后份下垂(b中箭)。

高密度新月征

大腹主动脉瘤的血栓内出现密度增高而边界清楚的新月形是急性或先兆破裂的CT征象。CT平扫图象能很好的显示这1征象(图9,10)。它代表了外周血栓或动脉瘤壁的夹层血肿构成,从而丧失或减弱血栓对主动脉瘤破裂的保护作用。这是破裂进程中最早也最具特点性的影象学征象之一。图9、动脉瘤先兆破裂的男性患者,66岁,背痛,因怀疑肾绞痛而行影象学检查。轴位平扫CT(a和b为同一层面,不同的窗设置)显示腹主动脉瘤内的高密度新月征(箭),代表动脉瘤壁内的急性血肿。

图10、主动脉瘤先兆破裂的57岁男性,有腹主动脉瘤病史,现腹痛加重。轴位平扫(a)和轴位增强(b)CT显示腹主动脉瘤的高密度新月征(a中箭),代表了动脉瘤壁内的急性血肿。

感染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霉菌)少见,发生率仅为主动脉瘤的0.7%~2.6%,多见于假性动脉瘤。感染的动脉瘤容易产生破裂,外科修补术时的破裂率高达53%-75%。心内膜炎而至的败血症可通过血液播散至主动脉。也有报导邻近的椎体骨髓炎或肾和腰大肌脓肿直接蔓延至主动脉。但是,多数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发生于肾下腹主动脉,而大部分感染性主动脉瘤发生于胸部或肾上腹主动脉。感染性动脉瘤的CT征象为动脉瘤的外形呈囊状,边沿分叶,主动脉周围有炎症,脓肿和团块。其它的征象包括主动脉周围气体,感染累及邻近的椎体致其异常(图11,12)。如果在系列CT检查中,发现囊状动脉瘤的大小和形状在短期内产生改变,我们应当斟酌感染的可能性,由于霉菌性动脉瘤的膨胀速度要大于粥样硬化性动脉瘤。图11、霉菌性动脉假瘤合并椎体骨髓炎,男性,45岁,背部和腹部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矢状位(a)和轴位(b,c)增强CT图象(b为c上1层面)显示一个大的动脉假瘤(箭头)与主动脉交通(白箭)。注意邻近椎体的破坏(黑箭)。

图12、霉菌性动脉瘤破裂,男性,74岁,腹痛,白细胞计数升高。轴位(a),矢状位(b)和冠状位(c)增强CT图象显示腹膜后血肿(箭头)和位于动脉瘤内和周围软组织内的小气泡(弯箭)。邻近的动脉假瘤(a和b中的直箭)也可显示。鉴别诊断包括霉菌性动脉瘤和主动脉十二指肠瘘。手术证实为霉菌性动脉瘤。

主动脉肠瘘原发性主动脉肠瘘是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的并发症,而继发性主动脉肠瘘是主动脉重建手术的并发症。大多数肠瘘发生于十二指肠,特别是第3、4段。临床症状有腹痛,呕血和黑便。原发性主动脉肠瘘诊断较困难,特别是在没有胃肠道出血的情况。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有助于排除出血的其它病因,但不能诊断肠瘘。CT图象征象包括腹主动脉瘤破裂,同时腔内和主动脉周围可见气体(图13)。如果瘘口开放,CT扫描可见静脉内注射的造影剂从主动脉外渗至肠腔。外科探查能明确诊断并予以医治。继发性主动脉肠瘘更加常见,但需与支架感染相鉴别,由于支架周围积气可见于上述两种情况,而且这两种情况也是主动脉瘤修补术的迟发并发症。有报导主动脉肠瘘发生于手术后的第2~8周。图13、主动脉十二指肠瘘,女性患者,71岁,确诊为腹主动脉瘤,现有腹痛,guaiac-positivestooltest。轴位(a,b),放大轴位(c)和冠状位(d)CT血管造影图象显示破裂的动脉瘤囊内有吝啬泡影(a,b和d中箭)和主动脉前壁的破裂,在主动脉瘤的血栓部份与十二指肠第三段(b和c中箭头)之间有细小的瘘管状影。鉴别诊断包括主动脉十二指肠瘘和霉菌性动脉瘤。病人第二天死于大量的胃肠道出血。

炎症性动脉瘤本文之所以介绍炎症性动脉瘤,是由于过去认为其病发机制是动脉瘤的缓慢渗漏。而这1术语最初于年使用,是指动脉瘤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和结构粘连。这1主动脉瘤的亚型有报导占主动脉瘤的3%-10%,并且多见于男性。与粥样硬化性动脉瘤比较,大多数炎症性动脉瘤有临床症状,而且破裂的风险增加,但与动脉瘤的大小无关。大约20%-30%的病人诊断时出现肾积水或肾衰竭,由于炎症进程累及到了一侧或双侧输尿管。另外,还有发热,体重减轻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CT征象包括腹膜后主动脉周围区域的炎症和纤维化改变(图14)。炎症性主动脉瘤的病因不明,有可能与主动脉旁的腹膜后纤维化或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动脉炎等有关。图14、炎症性动脉瘤,男性,50岁,有腹主动脉瘤病史,现腹痛,血沉率加快。轴位增强CT图象(a为b上1层面)显示大的腹主动脉瘤,周围有环状的纤维化和炎症(箭)。

(内容来自丁香园。)









































北京哪能治白癜风不复发
北京哪家白癜风专科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yf/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