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指肠癌
2016-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病因:
目前对十二指肠腺癌的病因不甚清楚。胆汁和胰液分泌的某些物质,如石胆酸等二级胆酸可能是致癌原,对肿瘤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家族性息肉病、Gardner和Turcot综合征、vonReeklinghausen综合征、Lynch综合征、良性上皮肿瘤如绒毛状腺瘤等疾病,可能与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生有关。
1.疼痛
多类似溃疡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钝痛,进食后疼痛不缓解,有时疼痛可向背部放射。
2.厌食、恶心、呕吐
呕吐频繁,呕吐内容物多,大多是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堵塞肠腔,引起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所致。呕吐内容物是否含有胆汁可判别梗阻部位。
3.贫血、出血
为最常见症状,其出血主要表现为慢性失血,如大便隐血阳性、黑便;大量出血则可呕血。
4.黄疸
系肿瘤阻塞壶腹所致,此种肿瘤引起黄疸常因肿瘤的坏死、脱落而使黄疸波动,常见于大便隐血阳性后黄疸也随之减轻;另外黄疸常伴有腹痛。
5.体重减轻
亦较常见,进行性体重下降常预示治疗效果不佳。
6.腹部包块
肿瘤较大或侵犯周围组织时,部分病例可扪及右上腹包块。
检查
1.肿瘤黏蛋白检测
可提示肿瘤组织来源。壶腹部癌可原发于十二指肠壁黏膜、胰管或胆管,而来源部位不同其预后可能不同。
2.组织病理学检查
肿瘤可表现为息肉型、浸润型及溃疡型。息肉状肿块质地柔软,大的呈菜花状,也可能来自腺瘤性息肉或绒毛状腺瘤恶变。肿瘤边缘呈堤状隆起,较硬,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时,可阻塞十二指肠腔致十二指肠腔发生狭窄和梗阻。镜检见:十二指肠癌主要为腺癌,占81.4%。少数癌细胞产生大量黏液而形成黏液腺癌。偶可见分化很差的未分化癌。
3.大便潜血试验
以溃疡病变为主时,大便潜血可为阳性。
4.气钡双重造影
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如行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诊断率。因癌肿形态不同,其X线影像有不同特征,一般可见部分黏膜粗、紊乱或皱襞消失,肠壁僵硬。亦可见息肉样充盈缺损、龛影、十二指肠腔狭窄。壶腹部腺癌与溃疡引起的壶腹部变形相似,易误诊。
5.十二指肠纤维内镜检查
镜下见病变部位黏膜破溃,表面附有坏死组织。如见腺瘤顶部黏膜粗糙、糜烂,应考虑癌变,对可疑部位需取多块组织行病理检查,以免漏诊。因纤维内镜难窥视第3、4段,故可能遗漏诊断。临床可采用超长内镜或钡餐弥补其不足。
6.B超、超声内镜和CT检查
可见局部肠壁增厚,并可了解肿瘤浸润范围、深度、周围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肝脏等腹内脏器情况。
7.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对上述检查仍未能确诊者,行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诊断
由于本病早期无特殊症状、体征,故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辅助检查,其中以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鉴别诊断
需与十二指肠腺癌相鉴别的疾病繁多,但根据主要临床征象不同,考虑不同疾病的鉴别:
1.梗阻性黄疸者
需与胰头癌、胆管癌、胆管结石、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等疾病其鉴别。
2.呕吐或梗阻者
则应与十二指肠结核、溃疡病幽门梗阻、环状胰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相鉴别。
3.消化道出血者
需与胃、肝胆系、结肠、胰腺等肿瘤相鉴别。
4.上腹隐痛者
需与溃疡病、胆石症等相鉴别。
十二指肠腺癌患者的饮食宜忌
1、减少饮食中油脂的摄入。
2、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等。
3、增加饮食中纤维素摄入,食物中的纤维主要是更好地维持肠蠕动,保持大便的通畅,减少细菌滋生。
4、保持心情舒畅、适当的轻松的户外活动。
5、新鲜的水果、蔬菜,优质蛋白质,清淡为主。如绿、黄、柠檬、芦笋、杏仁露、荸荠、红枣、大蒜和红蔬菜以及黑木耳等是抑癌物质,可以阻断癌细胞的生成。
瓒寸潃鐫¤兘鍏荤編濂虫潵鐪嬬湡姝g殑缇庝附鐫℃硶绾界害鏃舵姤鏀惰喘VR骞垮憡鍏徃鍦╒R閬撹矾涓婅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