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各章简答论述题汇编下册
2017-4-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51试述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和生理作用?
胃肠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肽类,其释放后发挥作用的途径有:(一)内分泌即激素释放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如胃泌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胰多肽等即为这种途径;(二)旁分泌即激素释放后通过组织液弥散至靶细胞,如生长抑素为此方式;(三)神经分泌血管活性肠肽和蛙皮素可能是一种神经分泌激素;(四)还有一些激素从细胞间隙紧密连接处弥散到胃肠腔内。
胃肠激素对消化器官的主要作用是:(一)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活动;(二)调解其他激素释放如抑胃素有很强的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三)营养作用一些胃肠激素具有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的作用。如胃泌素刺激胃泌酸部位的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52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有哪些?
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肌肉组织的共同特性,也表现有自身的特点:(一)兴奋性低,潜伏期长,变异大;(二)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三)具有紧张性,即经常处于微弱而持续的收缩状态;(四)有较大的伸展性;(五)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缺血痉挛和化学刺激反应敏感,而对电刺激,切割刺激反应不敏感。
53消化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为:(一)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二)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三)稀释食物,使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以利于物质吸收;(四)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损伤。
54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有哪些?
胃液的主要成份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其生理作用为:(一)盐酸1.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成胃蛋白酶,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2.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3.盐酸进入小肠,促进胰泌素释放,进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4.胃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5.盐酸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二)胃蛋白酶原被盐酸激活成胃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为胨和肽。(三)粘液具有润滑和保护胃粘膜作用。并与HCO3-构成“粘膜-碳酸氢盐屏障”。(四)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55为何说小肠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
小肠使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是由于小肠具备了以下几个吸收的有利条件:(一)吸收面积大经过粘膜的环形皱褶、绒毛及微绒毛的几级放大,使吸收面积扩大了约倍;(二)具有吸收的结构—绒毛绒毛内由平滑肌、神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吸收;(三)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约3-8小时;(四)食物在小肠内经充分的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已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成份。
56胰液的分泌受哪些因素调节?
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不分泌或很少分泌,进食后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进食时胰液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一)神经调节食物有关的形象、气味、声音等对视、嗅、听感受器,食物对口腔、食道、胃和小肠感受器的刺激,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引起胰液分泌。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既可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胰腺,也可通过引起胃窦和小肠释放胃泌素间接引起胰液分泌。迷走神经兴奋的特点是:水分和HCO3-少,酶含量较多。(二)体液调节1.胰泌素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可刺激小肠粘膜内的S细胞释放胰泌素,它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细胞,引起大量水和HCO3-的分泌。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肪酸也有刺激胰泌素分泌的作用;2.胆囊收缩素该素有小肠Ⅰ细胞分泌,它主要作用于胰腺的腺泡细胞促进胰酶的分泌,并引起胆囊收缩,胰泌素以cAMP为第二信使发挥作用,胆囊收缩素则是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系统,在钙离子介导下起作用。胰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共同作用于胰腺时具有相互加强的效能。(三)反馈性调节最近从小肠上段粘膜中发现一种能刺激小肠粘膜Ⅰ细胞分泌CCK-的肽类物质,被称为CCK-释放肽。进食后,在蛋白质水解产物的作用下,可引起CCK-释放肽分泌,从而使CCK-释放和胰酶分泌增加;而分泌的胰蛋白酶又可使CCK-的释放肽失活,反馈性的抑制CCK-和胰酶的分泌。胰酶分泌的这种负反馈调节的生理意义在于防止胰酶的高度分泌。对于胰酶分泌减少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应用胰酶既可弥补患者胰酶的不足,还可减少CCK-释放肽的分泌。从而抑制CCK-的释放和胰腺的分泌,降低胰导管内压力,以减轻疼痛,因而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57试述胃液分泌的调节及特点。
进食后的胃液分泌称消化期的胃液分泌,一般按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先后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三者都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一)头期头期胃液分泌是由进食动作引起的,由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调节,与食物有关的气味、形象、声音等刺激了嗅、视、听觉感受器,经Ⅰ、Ⅱ、Ⅷ对脑神经传入,此为条件反射;食物在口腔内咀嚼和吞咽时,刺激了口咽部机械和化学感受器,经Ⅴ、Ⅶ、Ⅸ、Ⅹ对脑神经传入,此为非条件反射,经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传入延髓、下丘脑、边缘叶及大脑皮层反射中暑。在经传出神经,最后经迷走神经传出,通过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壁细胞刺激其分泌。迷走神经还可作用于胃窦部的G细胞,通过释放胃泌素间接刺激胃腺分泌。一般情况下,头期胃液分泌量约占进食后分泌量的30%,其特点是酸度及胃蛋白酶原含量很高。
(二)胃期食物进入胃内,可通过四条途径刺激胃液分泌。1.扩张胃底和胃体部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长反射;2.扩张胃底和胃体部感受器,通过内在神经丛短反射;3.扩张刺激幽门部,通过内在神经丛作用于G细胞释放胃泌素;4.蛋白质消化产物直接作用于胃窦G细胞引起胃泌素释放。胃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胃液量约占进食后总分泌量的6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含量也很高。
(三)肠期食物刺激肠道感受器也可引起胃液分泌,神经反射作用不大,主要通过体液调节机制。在食糜作用下,小肠粘膜可释放一种或几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胃。小肠粘膜还可释放一种叫作“肠泌酸素”的激素刺激胃酸分泌。此外,小肠吸收的氨基酸也参与肠期的胃液分泌。肠期的胃液分泌特点是分泌量、总酸度和蛋白酶原含量均较低。
58胃液和胰液分泌不足或过多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异常?
(一)胃液分泌不足时,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不足,使胃内蛋白质初步分解作用减弱;胃酸含量的减少,使胰泌素分泌减少,进而影响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使营养物质消失吸收,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胃酸含量不足,使铁和钙的吸收发生减少,引起相应病变;内因子分泌不足,则是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从而影响红细胞的成熟,易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相反,胃液分泌过多时,尤其是盐酸分泌过多时,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侵蚀作用,是胃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二)胰液分泌不足时,将明显影响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胰液中含有三种主要营养素物质的水解酶,以也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食物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胰液分泌不足时,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质不能完全消化,进而也影响吸收,同时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相反,当暴饮暴食引起胰液分泌过多时,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腺导管和腺泡破裂,以蛋白酶原外溢如胰腺间质,被组织也救活,超过胰蛋白酶抑制物的作用能力,于是引起胰腺自身消化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59机体的排泄途径有哪些?为什么说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人体的排泄器官有肾、肺、皮肤和消化器官等。肾排出水即溶于水的代谢中产物、无机盐和毒物等;肺呼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份;皮肤排出水、氯化钠、尿素和尿酸等;消化管可经唾液排出碘、铅,经肝脏随胆汁排出胆色素,经大肠随粪便排出钙、磷、铁等。各种排泄器官中,肾的排泄礼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并且质和量经常随着机体内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同时还参与体内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因此,肾是重要的排泄器官。
60下列情况尿量有何变化?试简述每项变化的机理。
(一)给家兔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0ml
家兔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0ml后,尿量增多。因为家兔体重一般2.5kg,其血液量约ml左右,注入20ml可谓大量。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蛋白被稀释,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另一方面肾血浆流量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减慢,达到滤过平衡时间推迟,于是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
(二)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
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尿量明显增多。按家兔血容量ml计,一次注入葡萄糖mg(ml含葡萄糖20g,5ml含1g,即mg),增加血糖浓度mg/ml,加上家兔本身血糖浓度mg/m浪,即为mg/m了。此时血糖浓度大大高于肾糖阈(-mg/ml),原尿中葡萄糖已大大超过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不能被完全重吸收的葡萄糖,提高了小管液渗透压,妨碍水的重吸收,于是造成多尿和糖尿。
(三)人分别一次口服1L清水和生理盐水
正常人一次饮用ml清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可达最大值,2~3小时后恢复到原水平面,此现象称为水利尿。尿量增加的原因是:大量饮清水后,造成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对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事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域)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大量饮清水后,还是血容量增多或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上述作用是综合的结果使尿量增加。如果饮用的是生理盐水,因为是等渗溶液,仅改变血容量而不会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ADH抑制程度轻,故原尿量不会出现饮清水后的水利尿现象。
(四)给家兔静脉注射1:0去甲肾上腺素0.4ml
给家兔静脉注射1:0去甲肾上腺素0.4ml,尿量减少。因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虽可使全身动脉血压升高,但因入球小动脉明显收缩,能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同时,肾小球血流量减少,两者均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
(五)给家兔静脉注射速尿1mg
应用速尿后,尿量增多。因髓绊升支粗断对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主动重吸收是外髓部渗透梯度形成的动力。所以,该段氯化钠的吸收直接影响尿的浓缩和稀释。速尿等利尿剂,能阻抑升支粗段上皮细胞管腔膜的载体转运功能,使其对钠离子氯离子的中吸收受到抑制,影响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从而干扰尿的浓缩机制,导致利尿。
65正常人尿液中为什么没有氨基酸和葡萄糖?
正常人原尿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浓度和血浆浓度相等。正常人原尿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均在肾阈值以下,当流经近端小管时,全部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被重吸收。所以,终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和氨基酸。
66抗利尿激素对肾脏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些?它的合成和释放受哪些因素影响?
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导致膜上的水通道开放,从而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小管液中的水被大量重吸收。此外,抗利尿激素还能增加髓绊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和内髓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并使直小血管收缩,减少髓质血流量,这些都有利于尿液的浓缩,最终使尿量减少。
调节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主要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和动脉血压等。
(一)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升高,特别是Na+等电解质和蔗糖引起的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刺激视上颌和周围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视上核神经细胞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增加,导致尿液浓缩,尿量减少。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结果相反。
(二)循环血量的改变循环血量的改变能反射性的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如循环血量过多时,可刺激心房(主要是左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容量感受器,冲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中枢,反射性抑制了下丘脑-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引起利尿,排除过剩的水分,使血量逐渐恢复正常。循环血量减少,结果相反。
(三)动脉血压的改变动脉血压的改变也能反射性的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如动脉血压升高,可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通过窦神经传入中枢,反射性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尿量增多,对降压有利。血压降低,结果相反。
(四)其他影响因素疼痛和情绪紧张时,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加,尿量减少;轻度寒冷刺激,可是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尿量增加;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或下丘脑-垂体束部位病变,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发生障碍,尿量大大增加,每日可达10L以上,称为尿崩症。
67叙述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尿生成包括三个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水、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在有效滤过压的推动下,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生成滤液,即原尿。滤过膜具有较大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积,而滤过的原动力为较高的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的阻力,即有效滤过压。在正常的肾血浆流量和有效滤过压的驱使下,每日可生成原尿约升。(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进入肾小管后成为小管液。小管液经小管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将对机体有用的能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全部重吸收;水、Na+、Cl-、HCO3等大部分重吸收,对尿素等小部分重吸收;对机体无用的肌酐等代谢物质不被重吸收,反被分泌。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再入血循环。在水和离子的重吸收中,ADH和醛固酮等体液因子其重要调节作用。(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由肾小管分泌的物质有H+、K+和NH3等;排泄的物质有肌酐、对氨基马尿酸以及进入机体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酚红等。由肾小球滤出的原尿,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使原尿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后形成终尿排出。正常每日生成终尿量约1.5升。
68举例说明影响原尿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原尿生成的因素有:(一)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完全阻塞,滤过膜受损,滤过膜上带负电荷成分的物质减少或消失,结果出现少尿、蛋白尿,直至血尿等。(二)有效滤过压例如急性大出血时,全身血压下降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或输尿管受阻、肾小管阻塞使囊内压升高,均可使肾小球有效过滤压降低,而出现少尿甚至无尿;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时,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尿量增加。(三)肾血浆流量当剧烈运动、严重缺氧等原因使交感神经兴奋,肾小球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肾血浆流量显著减少时,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的速度加快,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
69试比较近端小管与远曲小管、集合管对钠、水重吸收的异同。
(一)近端小管与远曲小管、集合管对纳重吸收的主要异同点:1、相同点都是通过基侧膜上的钠泵主动转运,将Na+泵出细胞。2、不同点(1)近端小管前半段Na+与葡萄糖一起同向转运入细胞内;近端小管后半段除与前半段相似,有部分同向转运外,主要是通过细胞旁路,即小管液中的NaCl通过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而被动重吸收。远曲小管初段仍由钠泵将Na+泵出细胞,主动重吸收回血。但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有两种细胞:主细胞和闰细胞。主细胞重吸收Na+和水,分泌K+;闰细胞主要分泌H+。主细胞重吸收Na+主要通过管腔膜上的Na+通道进入细胞,然后由钠泵泵至细胞间隙而被重吸收。钠泵将Na+泵出细胞的同时,细胞外液中的K+被泵入细胞内,提高细胞内的K+浓度,以促进K+的分泌。因此,主细胞的K+分泌与Na+的重吸收有密切关系。(2)近端小管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Na+量的65%~70%左右;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球滤过Na+量的12%左右。(3)近端小管重吸收Na+不受体液因素控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细胞重吸收Na+、分泌K+受醛固酮的控制。
(二)近端小管与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异同点:1、相同点都是通过渗透被动转运。2、不同点(1)近端小管重吸收水约占肾小球滤过液的60%~70%;而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约占肾小球滤液量的20%~30%。(2)近端小管水的重吸收完全是伴随溶质重吸收而呈定比重吸收,即为渗透性重吸收,与体内是否缺水无关,为必需重吸收;而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与机体水含量有关,为调节性重吸收,受ADH和醛固酮的控制。当机体缺水时,两者分泌增多,尿量减少;当机体水多时,两者分泌减少,尿量增多。
所以,近端小管重吸收水、钠量虽大,但不受机体调控;而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钠重吸收虽不如近端小管,但受ADH和醛固酮的调节,对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和渗透压平衡的维持有重要意义。
70论述大失血时尿量有何变化?其机理是什么?
大失血使尿量减少。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血压降低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和肾上腺髓质激素间接作用,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同时肾小球血流量减少,两者均可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
(二)循环血量减少,对左心房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反射性地引起ADH释放增加,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71肾脏的泌尿功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中有何生理意义?
肾脏的泌尿机能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有极为重要的生理意义。
(一)排泄机能这与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有关。可排出大量代谢终产物,主要有尿素、尿酸、肌酐、氨等。此外,尚可排泄进入机体的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
(二)维持水和渗透压的平衡主要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有关。当摄入水量增加、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反之,摄入水量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通过上述作用以维持体液容量和晶体渗透压的相对恒定。
(三)维持电解质平衡主要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a2+、磷的重吸收以及对K+的分泌作用有关。例如,当血K+浓度升高,血Na+浓度降低可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而血Ca2+和血磷主要受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等的调节。所以,通过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调节,可维持血Na+、Ca2+和血磷的正常浓度。
(四)维持pH的相对恒定主要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氢、泌氨等排酸保碱作用有关。体液pH降低时,H+分泌增多,H+-Na+交换增强;NH3形成增多,换回Na+增多,NaHCO3重吸收增多。相反,则碱性物质排出增多,从而维持pH的相对恒定。
72简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体内有许多内分泌腺和分散的内分泌细胞,各自分泌不同的激素,而每种激素又有它特定的化学结构和功能,然而它们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也具有一些共同点。激素作用的特征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一)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激素不是营养物质,不构成细胞的成分,也不为机体提供能量,它只是作为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使,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活动。
(二)激素作用的特异性一种激素选择性作用于的器官、腺体、组织和细胞,被选择性作用的器官、腺体、组织和细胞即称为这种激素的靶细胞、靶腺、靶组织和靶细胞。激素能识别靶细胞,是因为靶细胞有与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相应受体。
(三)激素的高效能放大作用激素的分泌量很少,一般在nmo
l/L,pmol/L水平,但却可发挥明显的作用。这是因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通过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逐级放大,形成一个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
(四)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尽管不同的激素有各自的作用,但某些激素的作用可以互相影响,主要有三种情况: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的作用互相增强。如生长素与肾上腺素,虽然作用的环节不同,但都可使血糖升高。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的作用相反。如胰岛素使血糖降低,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
3、允许作用允许作用是指某种激素的存在为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而这种激素本身并没有后种激素的这种作用。如糖皮质激素本身并没有使血管收缩的作用,但他的存在可使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明显增强。
73简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
(一)促进生长发育生长素主要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它一方面加速DNA和RNA的合成,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多;另一方面促进骨及软骨的生长,但对脑组织的发育无影响。现在认为生长素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与肝脏产生的生长素介质有关。人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多,生长发育过度,身体过于高大,称为巨人症;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因骨垢已闭合,长骨不能再增长,只能促进扁骨及短骨增生,出现肢端肥大症。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少,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智利正常,成为侏儒症。
(二)对代谢的影响1、蛋白质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多。2、糖抑制葡萄糖在组织细胞的分解利用,使血糖升高,生长素过多引起糖尿。3、脂肪促进脂肪分解,血中游离的脂肪酸增多。生长素过多时血中酮体增多。
74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主要有以下生理作用:(一)对物质代谢的作用1、糖代谢促进肝内糖异生,抑制糖的分解,使血糖升高。2、蛋白质的代谢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组织蛋白质分解,但对肝脏则促进蛋白质合成。对蛋白质总的作用是分解大于合成。3、脂肪代谢是脂肪重新分布,出现“向中性肥胖”。4、水盐代谢有较弱的醛固酮的作用。(二)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1、血细胞使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减少。2、血管系统提高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使血管保持一定的紧张性。3、神经系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得兴奋性。4、消化系统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因而有诱发或加剧胃溃疡的可能。(三)在应急反应中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如缺氧、创伤、饥饿、疼痛、寒冷、精神紧张等。糖皮质激素在机体应急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75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为什么不能骤然停药,而必须逐渐减量?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由于这些药物对下丘脑对腺垂体产生抑制作用,使ACTH减少,致使肾上腺皮质渐趋萎缩,肾上腺皮质自身分泌功能降低。此时,如果突然停药,可因血中该激素量不足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甚至危象的症状。而危及病人的生命。应当逐渐停药,或间断应用ACTH使体内肾上腺皮质功能逐步恢复。
76简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都是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的激素。他们的作用和交感神经兴奋时作用基本相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也类似,只是各有侧重。他们的主要作用见下表: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心脏
加强加快,输出量增加
作用弱(反射性减慢)
血管
皮肤、腹腔血管收缩;骨骼肌、冠状血管舒张
冠状血管舒张;其他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
变化不大
明显增强
血压
升高(收缩压为主)
明显增高(舒张压为主)
平滑肌
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舒张
作用弱
代谢
血糖升高,脂肪分解
作用弱
注:表中反射性减慢是指NE是血压升高,通过窦弓反射使心脏活动减慢。
论述题
77试述下丘脑、腺垂体和靶腺之间的功能联系。
下丘脑、腺垂体和靶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功能关系。(一)下丘脑对腺垂体的调节下丘脑促垂体区分泌的九种调节肽,通过垂体门脉作用于腺垂体。九种调节肽分为两大类,释放激素促进腺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抑制腺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二)腺垂体对靶细胞和靶腺的调节腺垂体通过它分泌的各种激素影响靶细胞和靶腺的活动。(三)靶腺激素对腺垂体和下丘脑的作用受腺垂体促激素控制的三个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反过来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分泌,从而改变相应促激素的分泌,这种作用称为长反馈。(四)腺垂体激素对下丘脑调节肽的作用腺垂体分泌的激素还可影响相应的下丘脑调节肽的分泌,此作用也成为短反馈。(五)下丘脑调节肽的自身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调节肽也可反馈调节本身的分泌,这种作用称为自身反馈调节,也成为超短反射。
下丘脑、腺垂体和靶腺之间有密切的功能联系,所以也称为下丘脑-腺垂体-靶腺功能轴,根据靶腺的不同又分为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
78根据甲状激素的主要作用,试述甲状腺机能亢进时病人会出现哪些症状?
根据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甲状腺机能亢奋的病人可产生以下症状:(代谢方面)1、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使组织细胞氧化增强,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高。因此,甲亢病人由于产热增加,喜凉怕热,多汗,由于代谢增强,消耗增多,病人食欲增强。2、物质代谢(1)蛋白质代谢: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大剂量促进蛋白质的分解。甲亢病人蛋白质分解增强,病人出现消瘦乏力。(2)糖代谢:甲状腺对糖代谢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它促进糖的吸收,加强糖原的分解,抑制糖原的合成,加强多种激素的升糖作用,使血糖升高;另一方面,它可加速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使血糖降低。甲亢病人可出现高血糖,甚至尿糖。(3)脂肪代谢:甲状腺激素促进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也加速胆固醇的降解,但是加速降解的作用较强。所以甲亢时,病人可出现消瘦、怕热、血中胆固醇降低等症状。
(二)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甲亢病人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等症状。
(三)心血管系统甲状腺激素使心跳加强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固甲亢病人常出现心动过速而感心慌,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甲状腺激素使组织耗氧量增多,小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结果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故甲亢病人可出现脉压增大的情况。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