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疹贫血肾和肺损伤这种疾病你会漏诊吗
2017-6-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分享
一个病例
现病史:患儿女,10岁,皮疹伴发热3天入院。皮疹以双下肢为著,伴发热,体温最高39℃,轻咳。诉尿中有异味,无肉眼血尿。门诊以「过敏性紫癜,贫血待诊」收入院。
既往史:「甲亢」病史4年,一直规律口服「胸腺肽,维生素B4,丙基硫氧嘧啶」治疗至今;半月前因「过敏性紫癜」于外院住院10天,给予静点「西咪替丁,单磷酸阿糖腺苷,葡萄糖酸钙,甲强龙」等药物,症状消失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玉屏风、脾氨肽、双嘧达莫」。
体检:T:37℃P:次/分R:22次/分Bp:78/61mmHgW:26Kg,皮肤及黏膜苍白,巩膜轻度黄染,双下肢可见散在皮疹,高出于皮面,压之不退色。口唇苍白,咽部有充血,无疱疹,双侧扁桃体I°大,未见脓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入院前辅助检查:2月前血常规:WBC8.38×/L,RBC4.12×/L,Hbg/L,MCV78.9fL(参考范围:82-92),PLT×/L;10天前血常规:WBC10.31×/L,RBC4.53×/L,Hbg/L,PLT×/L;3天前血常规:Hb95g/L;尿常规:红细胞.9个/HPF,白细胞5.4个/HPF,尿蛋白+1,尿潜血+3。
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RBC2.43×/L,Hb54g/L,Ret1.8%;尿常规:尿蛋白1+,尿潜血3+;胸部CT:考虑过敏性肺炎,提示贫血(见下图)。全腹部CT:脾大;头颅CT未见异常;骨髓涂片:三系增生,红系呈小细胞低色素改变;铜蓝蛋白:34.5mg/dl(女性16-45);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分析:CD3+TCells78.4%(64.2-75.8),CD4+TCells56.5%(30.1-44.4),CD8+TCells14.1.%(20.7-29.4),CD4+/CD8+4.01(1.02-1.94),CD19+BCells13.5%(7-22),NKCells1.4%(10-19.8%);抗核抗体阴性;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均阴性;骨髓免疫分型:未检测到急性白血病、NHL和高危MDS相关免疫表型;融合基因检测未见异常;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M抗体弱阳性;G6PD筛查阴性;地中海基因检测阴性;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实验阴性;EB病毒定量检测阴性;上消化道钡餐:胃炎、十二指肠淤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36IU/ml(4.3-29);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3g/24h;肝功、生化、心肌酶、免疫功能基本正常;总胆15.1(0-17.5),12.1(0-13);贫血三项基本正常;补体三项:总补体60U/ml(正常值23-56);血脂分析基本正常;尿红细胞位相:异形80%,正形20%。
图1胸部CT
患儿血常规变化见下表:
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出院1个半月后痰涂片见下图:
该患儿特点:短期内出现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病程中有咳血病史,入院第3天胸部CT考虑过敏性肺炎,第7天复查胸部CT双肺炎症明显好转。曾考虑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但患儿同时存在皮肤损害(曾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肺脏损害及贫血,患儿有甲亢病史,一直服用PTU治疗,符合丙基硫氧嘧啶所致的ANCA相关小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des,AAV)是一类多系统受累的免疫性疾病,可同时引起肾脏、肺、皮肤、五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器官与系统损伤。儿童该病容易导致诊断困难及漏诊误诊,为此共同学习一下该病。
分类
及诊断标准
年Chapel-Hill(美国)共识会上将AAV归属小血管炎,分为3类: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诊断要点
ANCA及其检测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标志是ANCA。ANCA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现在已有7种已知的ANCA靶抗原:嗜天青颗粒中的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人白细胞弹力蛋白酶(HLE)、乳铁蛋白(LF)、组蛋白酶G(CG)、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BPI)和天青杀素(AZU)。
对怀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患者,可首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或总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进行筛选,阳性者则进一步用ELISA法检测PR3和MPO等自身抗体,如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阳性,而PR3和MPO的ELISA检测均为阴性,则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它已知ANCA的特异性抗原。IIF法与MPO和PR3-ELISA联合应用是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案,IIF法与总抗原ELISA联合应用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丙基硫氧嘧啶致ANCA相关性AAV的特点
丙基硫氧嘧啶(PTU)是我国目前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年StankusSJ等首次报道了PTU所致ANCA相关性AAV。因为PTU引起AAV的症状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样,潜伏期无规律,常常造成误诊。
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诊断标准。总结其特点如下:
有服用PTU史,停用改用后症状和体征缓解,抗体滴度下降;
PR3-ANCA检测呈阳性或滴度升高;
伴发热、乏力及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有多脏器损害表现,如肾脏、肺、皮肤、血液、关节等;
组织活检可见血管炎表现;
可发生多克隆免疫反应。
总之,(1)患儿有服用PTU史;(2)出现血尿、蛋白尿、贫血、发热、痰中带血或咯血、肺部阴影、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3)PR3-ANCA阳性,具有高滴度的抗MPO抗体,并可识别多种抗原成分;(4)停用PTU后抗体滴度很快下降,(5)未服用过肼苯哒嗪、普鲁卡因胺、青霉胺等易致血管炎的药物,则可诊断为丙基硫氧嘧啶所致的ANCA相关小血管炎。
年2月,经常给他人气功治病、号称具有特异功能的「神功大师」王林因患ANCA相关性血管炎、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要了王林大师小命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儿童也有多发趋势,遇到这种疾病,你会漏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