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透这7个穴位,可调理90的疾病

2021-11-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nvrenjkw.com/nxzx/3892.html

艾灸对保健养生起到的作用可以这样来说:如果您注重养生,希望自己和亲人的身体越来越好,那么可以说艾灸是非常好很应该被你选择的一种方式。

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气血调和。而艾灸养生,可以做到“治未病”,此作用多源于艾灸有很好的温通和补益功效,具体如下:

1、温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道,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送。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调理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

2、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3、扶正祛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抗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

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4、调和气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灸透这7个穴位,可调理90%的疾病!

1、大椎

: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强身健体。

:1.风寒感冒,流鼻涕,咳嗽。2.风湿劳累,月子病。3.过敏性湿疹,鼻炎,哮喘。

此外,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2、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调理脾胃,助消化,补虚弱。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保健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调理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4、任脉穴位:关元

: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

A、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C、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

D、还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5、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体质等功效。

: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溃疡等脾胃之疾。

6、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7、补肾穴位:太溪

: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

: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等疾病。

艾灸小贴士:取穴诀窍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以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zd/11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