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擅用止痛药,未及时发现肠穿孔

2025/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591262929630808&wfr=spider&for=pc

病情简介:患者,女,66岁。因“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住院,术前准备后行“ERCP+EST取石术”,术中取出结石一枚1x1cm。当晚患者出现全腹持续性胀痛,医方予氯诺昔康针止痛处理。次日查房时患者全腹明显压痛伴反跳痛,血淀粉酶u/l,下腹部CT提示盆腔少量积液,考虑十二指肠穿孔、胰腺炎等ERCP并发症可能。立即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腹腔清创引流,胆囊切除、T管引流、胃、空肠造瘘术”,术后诊断:急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急性弥漫性腹膜炎、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后又经两次手术康复。

法院审理:司法鉴定意见认为,医方入院诊断正确,有ERCP+EST取石术指征,且术前已告知可能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操作未见违规,术后患者出现腹痛,剖腹探查考虑急性胰腺炎,该病系ERCP术后并发症,临床上难以完全避免。剖腹探查术指征明显,术前告知充分,术中、术后处理富含医疗常规。医方过错在于,术后当晚出现腹痛时,为引起足够重视,未及时行必要检查(如腹部CT、B超、血淀粉酶等),未考虑到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情况,应用止痛药物处理欠妥当,存在过错,医方承担次要责任,伤残等级十级。

法院判决医方承担原告合理损失的30%。

简要分析:对于开展各种医院,临床医生应当非常熟悉和了解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比如ERCP、胃肠镜、腹腔穿刺引流等手术。如果术后患者出现各种异常情况,都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认真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及时进行包括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在内的各项诊疗手段,一旦发现有并发症,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急性腹痛对止痛药的使用有较为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对腹痛的原因诊断不明或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决定下一步治疗时,止痛药的使用会非常慎重。因为不合理的使用止痛药,会导致疾病进展被掩盖,从而误导临床医生对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造成治疗延误,因此只有诊断明确,或者医生有合理理由认为不会导致病情延误,才可以使用。止痛药的滥用,是一种低级错误,应当加强管理与学习,防止再次发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bj/14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