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十二指肠瘘 > 临床表现 > > 书院

书院

2021-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陈登科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士,陈氏中医诊所经方主治医师,生于岭南陈修园医派传承世家,祖承绝学,五岁开始学医,以学习内难神农仲景为核心的医学,高中一年级报考河北医科大学自学考试大专,两年通过所有考试获得自考大专文凭,19岁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后,跳级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升本,22岁考取本科学士,同时取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26岁取得主治医师职称。

从19岁至今,从事中医临床15年。30岁成立经方临床工作室,创办井上草堂陈氏伤寒学堂执教四大经典。近五年来在珠海刘志龙老师带领下,一同创建岭南经方沙龙,并担任岭南经方论坛疑难病版主,岭南经方书院理事及经方读书社伤寒论首席讲师,广东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专业委员会委员,十年磨一剑,却仍才疏学浅,愿致力于发扬经方医学,而尽己一份绵力!

现任井上草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和佳医相中医诊所所长,珠海市药学会中草药学会会长,珠海市药膳学会副会长,元启堂国医馆副院长兼传统中医书院负责人,清朝御医陈修园学术流派传承人,创立井上草堂南雅门,易医门两大岭南中医流派,弟子近千。香山陈氏女科学术创始人,有香山傅青主,送子观音等雅号。

技术专长:中医全科,尤擅妇科。主攻内科百证,奇难重病,不孕不育,经带胎产,妇婴调理等。

首先感谢姜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给大家讲述阳明病脉证并治的前五条条文,也感谢李新朝老师对我的介绍。我们现在开始吧!

其实这些条文并不是那么难理解,另外各家学说也有好多讲解。我将用一种比较特别的方法来讲解这些条文,我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回答,即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阐述这些条文,这样大家会印象比较深刻。

我在这里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阳明?什么是阳明病?如果你搞不清楚什么是阳明?怎么可能知道阳明病是什么!也就不知道阳明之为病是什么?所以在这里我要先讲一下阳明是什么,再进一步阐述阳明病是什么,这就是《伤寒论》阳明病篇前五条所要表达的内容:第一、什么是阳明?第二、阳明病是什么?第三、阳明病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是什么?第四、阳明病的来路和去路是什么?

什么是阳明

首先讲阳明是什么。阳明属三阳之一,三阳是从三阴三阳当中对人体气化的那种时空状态的一种象数描述,用的是一种二进制数字对人体进行演化。时+空+状态,简单来说,就是七篇大论里面的本气位问题,本气位讲的就是有形的器质部位和无形的气化部分。

阳明分为有形形质部位和无形的气化部分。简单来说,阳明从形器上看,有经有腑,联络全身,和鼻眼口腔咽喉颈肌肉等都有密切关系,经络在人体手脚的外侧面和正面运行,器官以胃和大肠为主,涉及从嘴到肛门的所有形器。

在陈修园气化派的标本中气理论中,阐述“阳明为标,燥气为本,太阴为中见之气”,标是形器,本是气化,说白来讲,阳明从有形来讲就是从嘴巴到肛门之间的整个消化道,无形来讲就是它的燥气。整个消化道之所以有这股燥气,是因为脾胃都属土,脾胃主升清,会把所有的水谷精微往上升。在胃肠道这个地方,所有的水谷精微都往上升,所以它就会干燥。为什么说阳明的中见之气是太阴呢?因为太阴是主湿化的。所以我们在讲到阳明病时,阳明为标,燥气为本,太阴为中见之气。

标,是指形质,也就是身体上的地标,从口唇到肛门中间的七个门所经过的一条消化道,里面就是定标的地方,也就是地标。地标里面发生了干燥的情况,所以它的本气就叫燥气。为什么会有燥气呢?是它的中见之气所引起的。脾主升清,会把所有的水谷之气往上升,所以津液往上升它就会干燥。

我们的标本中气里面讲了,太阳和少阴是主寒热的,而太阴和阳明是主燥湿的,少阳和厥阴主人体气血水的循环升降。这套标本中气理论在吴雄志老师的标本法里面也有,这里就不再多讲了。按气化派的标本法来讲,阳明为标,它是地标、地标位置在哪里呢?整条消化道,还有胃肠道的精微。阳明的本是什么?阳明的本是燥气,为什么会有这股燥气呢?因为阳明从乎中气,它为什么会干燥呢?是因为太阴的升清。脾主升清使得人体的所有水谷精微往上升,所以我们的胃肠是干燥的。这是标本法解释阳明的第一层意思,很简单,阳明为标,标是指形器,就是像地标一样是可以看到的,包括:胃腑、大肠腑、还有阳明经络。

陈修园六世孙陈逊斋大师对阳明的解释,他认为阳明是属于里道。陈逊斋是历史上第一个把八纲和六经联络在一起的伤寒大家,他是民国的伤寒大家。后代的“三部六病”和胡希恕的“六经八纲”也和陈逊斋有相当密切的关系。陈逊斋把人体分成表道、里道和半表半里道,太阳在表道,少阳在半表半里道,阳明属里道,太阳由表道通过膀胱小肠入里道通于阳明。他认为阳明就是人体整条消化道管,也就是我们说的七冲门:“飞门为唇,户门为齿”,唇亡齿寒;吸门,为咽喉声带会厌到食管;贲门,胃上口;幽门,胃下口入十二指肠;阑门,大小肠交界;魄门,即肛门。学阳明如果不知道七冲门的话,开口动手就会错。

这是想讲明的是,阳明的第二层意思,就是陈逊斋提出的里道,不在表道,也不在半表半里道,而是在最里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整条消化道,从我们的嘴唇到肛门的七冲门所经过的这段。

综上所讲,阳明是什么?第一个:手足阳明经+胃+大肠,第二个:就是里道,也就是整条消化道,七冲门。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接下来我们先不讲第一条条文,先讲第二条条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你既然知道“什么是阳明”了,那么就知道“阳明之为病”了。“为”就是指做的意思、造的意思,阳明这个地方怎么造病?造出什么病?造出来的病就是“胃家实也”,即整条消化道被堵塞了。我们解释一下这个“胃家”,胃家指的是七冲门所经过的这整一段,这七段都是胃家,很多人说胃家都是讲胃和肠,其实并不止。

接下来这段给大家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这里我们要非常深层次地去理解它,而不是为了解释条文而解释条文。里面有个“阳明”,接下来是“为病”、“胃家”,这几个地方必需要搞清楚,要不然这个条文就没有真真正正去理解它。“阳明”刚才用了很大篇幅去讲,阳明为标,阳明是地标;你既然知道阳明是什么地方,那么“为病”,这个地方作病,你就知道它是哪个地方出问题了;“胃家”就是刚才所说的七冲门,就像七个兄弟一家人一样,所以叫胃家;“阳明之为病”,阳明出现什么情况呢,“胃家实也”,就是整条消化道被堵了。

三焦阳明论

学阳明不知七冲,开囗举手便错。七冲门把消化道分成三段:飞户到吸门为一段,属上焦阳明(胸腔),口腔食管胸部;贲门到幽门为一段,属中焦阳明(膈下脐上,腹腔),胃十二指肠腹部心下;阑门到魄门为一段,属下焦阳明(脐下盆腔)。三焦阳眀,分胸腔段、腹腔段、盆腔段,阳明为里道,按七冲门相当于现在完整的消化道解剖。这里讲的内容呢,是我们井上草堂南雅门独家的理论、独家的心法口决:三焦阳明论,我在这里把它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吴雄志老师把陈修园为代表的气化派的东西阐述得相当不错,三焦阳明论我在三年前岭南经方沙龙群讲过几遍,有部分和吴老师相得益彰。《素问》曰:阳道实而阴道虚,故阳道要常通,阴道要常补!阳道分三阳道,阴道分三阴道!阳道有太阳道、少阳道、阳明道,太阳有汗道、尿道等,以表道为主,出路为皮肤、膀胱、小肠为主,以出汗、利小便为法;阳明为七冲门、消化道,以里道为主,出路在口腔、肛门,以吐下为法;少阳半为里、半为表,就不阐述了。

今天讲的是阳明,那阳明“为病”,也就是阳明怎样造病?不就七冲门堵塞或功能失调了吗?!表现为三焦阳明的三段的里实燥热为主,阳明病就是以里道实热证为主的一系列病,影响到相关的经络脏腑内外表里的相关病变。

第一、上焦阳明证,食道有形的邪气痰涎,则以瓜蒂散吐之;如是无形邪热,则以栀子豉汤解之。此为上焦阳明两大类方。

第二、中焦阳明,如是有形邪气从胸上陷入胃十二指肠,甚至波及胰胆道,邪热痰涎水热壅塞不通,则以大小陷胸汤,甘遂利水,大黄通腑,芒硝葶苈软坚去鞭消水化痰;如是无形邪气,从腑传经,七冲所过,一片无形大火,则大热大渴高烧,从内到外热透了,脉洪大有力,面红高热,热汗如蒸,大渴烦饮,此为白虎汤证。与陷胸不同,白虎在经在气分,陷胸在腑在水气分,一无形,一有形,一外一内,中焦阳明也。当然中焦还有无形虚热,用竹叶石膏或麦门冬汤,无形实热是白虎汤。

第三、下焦阳明,如是有形邪热燥屎结于大肠则燥屎内结,甚至热结旁流黄臭恶水,则以调胃大小三承气汤,燥屎腑实下之则愈;按燥热实满的程度,分别处理,调胃承气最轻,胃肠燥热大便干燥,清热加通腑,和胃气则可!进一步满,以小承气,枳朴消胀宽肠行气!再进一步大燥、大满、大实,则两方合成去甘草,大承气汤主之!如里实进一步在血分瘀实,则抵挡汤、下瘀血汤之属,此水蛭桃仁之入血通腑逐瘀!最后如无形邪热,则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渍之大黄,取其气,以清气分为主!

此分三部阳明,无形有形,气分水分,腑实客热,皆以里证、大实、大热之证为主!因阳明燥、太阴湿,此为常态!当然亦有胃寒水气上冲吴茱萸证,阳明经表证麻杏石甘、白虎桂枝汤等等。因阳明厥阴从乎中见之气,阳明之燥湿决定于太阴脾升清阳气之力,如太阴失司,则阳明燥化失司,中焦胃水气内停,而水气上冲,则用吴茱萸,就变阳明寒水里实证了,亦属胃家实的内容,如下焦阳燥化不足,则大肠中汪洋大海一片。

前面讲了阳明,后面又讲了“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胃家就是这七冲门所过,“胃家实”就是我说的七冲门上中下三段不通,或气分,或水分,或血分,或有形邪热里实,或无形邪热虚热,或寒水里实上冲。胃寒实水积亦是实,则

三物白散、走马汤、备急丸就易解释了。

阳明的来路

回到第一条条文,“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明,少阳阳明”,它讲的主要是来路的问题。“太阳阳明,脾约是也”,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叫脾约呢?脾约为什么要吃麻子仁丸呢?其实这里是这样解释的,在胃和大肠整段都是我们所说的胃家,心火下降于胃土之后,有一段地方就变成了心的表了,就叫小肠。小肠这段其实属于脾主升清,真正主升清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说的小肠的地方,脾主升清的作用来源于就少阴心火的蒸腾,我们把少阴之表叫太阳,所以小肠叫太阳;心火下交于肾水,肾水蒸腾,肾之表叫作膀胱,肾主少阴的表是太阳;所以呢,小肠和膀胱都是太阳。但很多人却忘了,小肠是太阳的一部分。

那么太阳阳明讲的是什么东西呢?太阳阳明为什么叫脾约呢?我们感受了寒邪或者感受了温邪也可以,这些邪气从太阳进入到太阳少阴这个水火相交的地方,如果说寒气化火或者说本身就是温邪外犯,那么导致整个太阳少阴区域的水就会少了,火就会多了,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膀胱小便不利,然后小肠这个地方热化,小肠热化从而引起胃和大肠燥化。就是说邪气一直沉积在人体的体内,那就会导致我们说的少阴之表膀胱和小肠属于热化的状态。太阳的寒化热化取决于少阴,少阴就是心肾,心火下降于肾水,肾水上济于心火,如果邪气跑到这个地方来,不管是寒气化火还是本身感受的就是温邪,引起了肾水过热或者心火过旺,都会导致它们的表出现热化燥化的状态。总的来说,太阳出现的寒化热化,取决于少阴水火之间的比例怎么样。

如果他本身的体质是心火旺、肾水不足的情况,是很容易热化的,或者说寒气化火、感受温邪比较厉害,进到体内就会消耗人体的阴液,助长人体阳气,这个膀胱的水就会少,小肠蒸腾过度,就会出现一个热化状态,整个消化道就像快煮焦的水一样。其实胃土、脾土属于中间,来源于水火相交的力量,脾土的升清来源于心火下降于胃,所以呢太阴也是少阴所管。太阳出现热化的状态,使得膀胱水少,小便不利,小肠这个地方也就会处于比较热化的状态,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一样,下面的火在烧,所有的水谷精微就在小肠这里烧焦了,那试问脾怎么升清呢?所有的营养物质不能上升于脾,这个时候脾不就被约束了吗?所以为什么叫做脾约症?为什么“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我们看条文必须把每个字都精雕细琢。

太阳阳明脾约为什么要用麻子仁丸?麻子仁丸里的杏仁和芍药能够利小便,厚朴、枳实、大黄能够通大便,把小肠的热给排出去,这个是从阳明的出路,麻子仁能够润小肠的津液,芍药敛阴,补充太阳里面的阴液,所以整个方能使太阳阳明燥化的情况迅速地得到治愈。麻子仁丸里面不会有桂枝,而是用芍药,我们讲桂枝汤是太阳病的方,如果太阳病里面寒多热少的话,那么会重桂枝;热多寒少的话,会重芍药。重芍药的话,膀胱的水就会多,芍药是通过滋阴的作用使得太阳这个地方的水多火少,从而使得小便变多,并不是说像五苓散那样直接利小便。

我们再看少阳阳明这一段,“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刚才前面讲的太阳阳明其实是在人体本身的太阳里面,邪气在进展过程中出现水火的力量悬殊所出现的一些症状。少阳阳明这一条,其实是已经用过发汗、利小便了,也就是不在太阳这个层面了,它已经进到了三焦的层面。三焦是气血水流通的通道,如果从太阳进了少阳导致三焦的水道出现消耗的话,进一步也会导致小肠的热化。因为太阳发汗利小便后,邪入少阳经腑,三焦水道郁而化火,从而胆腑热,火热从壶腹口进入十二指肠,从而燥化,经证用黄芩汤则可解之,芍枣润燥,黄芩清胆,则热解燥除。如少阳化热入腑,则以大柴胡汤通腑和解并治,截其少阳来路以解阳明??

最后,“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前面已经讲过胃家实,就不再讲了。而第三条的内容是为了解读第一条而补充的。因为时间所限,今天我就讲这三条条文,剩下的两条给后面的老师继续讲。

今天我用的是陈修园气化论里面讲的的标本中气论、内证外证论、经腑论,还有气血水火大论等概念,从表到里,到半表半里,这样整体地来解读阳明篇前面的这三条条文。第一条是讲阳明病之来路去路,从标本、经腑、七冲、阴阳水火燥湿,才整体解读来龙去脉,而第三条是解读第一条而补充的。

我就大概讲这么多,讲得不好的话呢,请大家多多见谅,感谢深圳中医经方书院,祝大家有一个美满的周末,谢谢大家!

(本文由书院志愿者曾伟坚、赵利欣、丁琼、余佩蘅、王磊、胡亚男、陈剑城、潘施妍、陈本霞整理)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bx/10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