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ADPD会议探索肠道微生物失衡与帕金
2021-8-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第15届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国际会议(AD/PD)于近日落下帷幕,大会以线上虚拟形式召开,就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最新研究突破、药物研发、早期诊断、临床试验等方面开展为期六天的学术会议。
其中,绿谷制药举办“帕金森病肠道微生物失衡:诊断和干预的新视角”专题会,邀请三位国内外专家分享最新研究发现,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耿美玉在报告中介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其病原体中发病机制中具有共同的作用机制,例如错误折叠蛋白质的聚集和神经炎症反应。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目前仍不清楚帕金森病的发病机理,但普遍认为其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α-突触核蛋白聚集以及神经炎症有关。已有证据表明肠道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联也非常重要,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肠道菌群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尤其是在帕金森病领域。”
作为国际上首款靶向脑肠轴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九期一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获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可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从而改善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障碍,已于年4月3日获得美国FDA批准开展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耿美玉研究员对此表示:“鉴于九期一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我今天想探讨九期一?是否可以通过靶向脑肠轴来对抗与阿尔茨海默病有类似发病机制的帕金森病。”
“鉴于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和沉积是帕金森病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我们接下来研究了帕金森病患者的离体脑片,我们发现,九期一?可以抑制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并能降解已经在帕金森病患者离体脑片中预先形成的聚集体。”
此外,耿美玉团队在α-突触核蛋白转基因小鼠模型中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九期一?在其脑部和肠道均成功减少了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还发现九期一?可以通过增加Th2/Th1比率和M2/M1比率来减少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同时减少外周免疫细胞向大脑部位的浸润,并减少神经炎症。
耿美玉研究员进一步说道:“我们还研究了九期一?是否能对帕金森病模型中的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为此,我们使用了α-突触核蛋白转基因小鼠模型,发现九期一?降低了α-突触核蛋白转基因小鼠模型中肠道菌群丰度,并通过进一步分析了解到九期一?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重组粪便微生物群落的分类差异。”
“我们仍然需要解答经过九期一?治疗的菌群变化是否可以囊括该药物的抗帕金森疗效,以及抗生素治疗是否可能会阻断九期一?的抗帕金森疗效。解答这些问题或将帮助我们了解九期一?在治疗帕金森病上到底是不是将肠道和大脑进行了连接。”耿美玉研究员表示,九期一?对于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计划在今年年中启动国际II期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验证其临床价值。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医院主任医师陈彪在报告中提到,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是帕金森病的前驱期,并有大量研究已经表明,RBD通常与α-突触核蛋白病相关。“数据显示,约有40%的帕金森病患者患有RBD,超80%甚至近%的MSA(多系统萎缩)患者,以及DLB(路易体痴呆)患者可能患有RBD。”
“通过观察风险因素、暴露因素以及通过社区中的简单问卷调查识别出RBD,通过应用PSG或其它测试(如基因测试),成像(包括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成像结构),以及通过检查该部位运动障碍,我们可能能够筛查出更为早期的RBD患者,特别是那些有可能发展或转化为帕金森病的人。”他对此说道,“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发试验,以便可以找到减缓疾病进展的治疗方法。”
对于肠道微生物与帕金森病的关联,陈彪教授表示:“肠道微生物可能成为RBD的生物标志物,因为已有许多研究发现肠道细菌有不同的或者特定的变化模式。”
卢森堡大学神经科学教授RejkoKrueger在报告中探讨了微生物组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存活于肠道中的细菌及微生物组确实影响了帕金森病的产生,并且帕金森病会造成特定的肠道微生物变化。”
“肠道和大脑之间联系紧密,不仅是通过血管系统,而且还通过迷走神经将脑干与部分肠道连接起来,形成直接的神经连接。”
通过多项研究实验,RejkoKrueger教授和其团队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粪便中的微生物成分具有明显特征,患者体内的阿克曼氏菌数量增加,而普雷沃氏菌数量减少,这是相当重要的发现。同时,帕金森病患者体内的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水平增加,并且与赫-雅(Heohn-Yahr)分级相关,也就是与病情的进展程度相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