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围术期麻醉与镇痛管理

2021-10-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年,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引进了全中国、也是全亚洲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操作系统。近几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经历了快速发展。本文中,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刘艳红教授结合本中心经验,简单为大家介绍机器人辅助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及镇痛管理的特点。

机器人手术介绍

机器人在医学领域的探索由来已久,在手术机器人方面,主要的研究目标是期望借助于机器人解决远程操作和精准的可重复性操作的难题。年,外科手术机器人(PUMA)首次应用于患者,可实施神经外科活检、以及前列腺和尿道等手术。这类手术机器人属于预编程机器人,需要依赖固定的解剖标记进行定位,因此并不适合胃肠道手术等缺乏固定解剖标记的术种。目前临床上更成熟和常用的手术机器人采用的是Master-slaver模式,由外科医生操控台和床旁机械臂系统两部分组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即属于Master-slaver模式。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提供3D视野和高清放大的图像;具有灵活的机械臂模拟仿真手设计,最新的Xi系统机械臂可实现度旋转;眼-手-器械具有一致性,不存在腹腔镜手术的支点效应,学习曲线较短;内置的防抖过滤器以及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设计等,均是外科医生更青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原因。随着5G技术的发展,远程操控技术也必定日趋成熟。

机器人手术与患者预后

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手术

AnnaLindfors等人于年发表在IntJGynecolCancer的研究中,在≥70岁因子宫内膜癌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中比较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和开放手术在医疗费用、生存率、预后、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机器人手术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P<0.),住院时间缩短(P<0.);但是麻醉时间延长(分钟对分钟,P<0.05),手术室停留时间延长(分钟对分钟,P<0.05);且两组患者的医疗花费和术后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

应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

中国学者LeiWang等人于年发表在IntUrolNephrol的荟萃分析共纳入26项临床研究,探讨了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对肿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开放手术组患者,机器人手术组患者术后5年内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术后5年生存率无明显改善。作者分析,机器人手术可以更好地实现肿瘤R0级切除,因此,机器人手术组患者术后5年内无瘤生存期得以延长。

应用于胰体尾手术

于年发表在HepatoBiliarySurgNutr的“Internationalconsensusstatementonroboticpancreaticsurgery”告诉我们,在胰体尾手术中,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相比,两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相当;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术后胰瘘发生率也接近。机器人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前者的手术时间较长;前者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两者相似。

胰十二指肠手术相对复杂,对手术医生要求较高,对于可熟练操作机器人的外科医师而言,淋巴结清扫可能较开放手术更为干净、出血量更少,因此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是由于外科手术机器人操作仍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方面,机器人手术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别。

应用于胃肠道手术

胃肠道手术也有相似性,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与开放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可减少失血量、有助于R0级切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是手术时间延长,花费可能会增加(医疗花费因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而不同),两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别。

敲黑板

机器人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可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且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

机器人手术的麻醉与镇痛管理特点

机器人手术麻醉管理特点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麻醉管理与腔镜手术相似,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对循环、呼吸、以及脏器灌注的影响均是在机器人手术麻醉管理中需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bx/11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