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艾灸调理身体,你用过了吗

2021-3-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艾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的作用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艾益生五行系列艾饼相应病例调理方案,即按照五行相生相克顺序:木,火,土,金,水。每一行所对应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及其相关的疾病再调制不同的中药配方而成(下图文中均有详细阐述)。为方便大家使用,艾益生将以下每一个病例所需要施灸的穴位精简到2-3个,每次可取2个穴施灸,每穴每次施灸:40-50分钟,一个艾片可使用60-90分钟。每天施灸1次即可,大病或重病者可增加次数,10天为1个疗程。    

注:以下各系列所列病症均为常见病

一,肩颈腰膝调理(木系列艾饼)

1,酒精肝(艾灸穴位:肝俞,肾俞)

2,颈椎病(艾灸穴位:大椎,关元)

3,肩周炎(艾灸穴位:颈夹脊,条口)

4,腰痛(命门,委中)

5,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艾灸穴位:八髎)

6,关节炎,风湿(艾灸穴位:血海,膝阳关,关元)

7,痛风(关元,足三里,血海)

8,眼疾(艾灸穴位:印堂,睛明。备注:艾灸调理时请先确保仪器的红光灯是关闭状态再进行施灸20分钟)

二,保健综合调理(火系列艾饼)

注:火系列为保健综合调理(见下文:艾益生10大保健养生大穴)

三,脾胃调理(土系列艾饼)

1,气虚型便秘(艾灸穴位:天枢,中脘)

2,鼻炎(艾灸穴位:迎香,足三里)

3,眩晕:(艾灸穴位:脾俞,足三里)

4,情绪低落(艾灸穴位:脾俞,胃俞,足三里)

5,肥胖(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关元)

6,口气重(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

7,腹泻(艾灸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

8,胃痛,胃炎(中脘,神阙,足三里)

四,呼吸系统(金系列艾饼)

1,感冒(艾灸穴位:大椎)

2,咳嗽(艾灸穴位:肺俞,中府)

3,慢性咽炎(艾灸穴位:肺俞)

4,哮喘(艾灸穴位:天突,中府)

5,支气管炎(艾灸穴位:肺俞,中府)

6,皮肤过敏(艾灸穴位:关元,肺俞)

五,生殖调理(水系列艾饼)

1,失眠(艾灸穴位:涌泉,足三里,肾俞)

2,乳房胀痛(艾灸穴位:膻中,关元,肝俞)

3,痛经,宫寒,月经不调(艾灸穴位:关元,三阴交,八髎)

4,带下(艾灸穴位:关元,三阴交,八髎)

5,盆腔炎(艾灸穴位:关元,三阴交,八髎)

6,心悸(艾灸穴位:心俞,膻中)

7,高血压(艾灸穴位:涌泉,肝俞)

8,前列腺炎(艾灸穴位:关元,中极,八髎,足三里)

9,糖尿病(艾灸穴位:中脘,足三里,关元)

10,性功能障碍(艾灸穴位:关元,中极,八髎)

11,手脚冰冷:(艾灸穴位:太溪,三阴交,关元)

12,月经不调:(艾灸穴位:气海,血海,关元,三阴交)

            1

足三里——无敌长寿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病症: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2

关元穴——培元固本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四指横放即为三寸)

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病症:对于肾虚,结肠炎,便秘,失眠,虚胖,贫血,痛经、闭经等各种慢性妇科病,前列腺疾病、神经衰弱、糖尿病、高血压、低血压,哮喘、气管炎、肺结核、中风、脑梗,脑血栓,心脏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甚至癌症,通过重灸关元等,都可以治愈。

                3

中脘穴——健胃奇穴

位置: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功效: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病症: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同时治疗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4

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功效: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病症: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包括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肩颈不适症!

          5

三阴交——妇科病救星

位置: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患者可四指并拢,小指放在对侧内踝尖上,食指放在与胫骨内侧面后缘交界处。

功效:灸痛点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及炎症消散;灸三阴交穴,能补脾肾,助运化,通经络。

病症:(1)此穴是妇科疾病的克星,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痛经、白带、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等;

(2)此穴还能治疗男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遗精、遗尿、阳痿等;

(3)此穴还能使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泄、失眠、神经衰弱、全身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等得到缓解。

          6

涌泉穴——强身健心穴

位置:涌泉穴,约在足底前中1/3的交点,第二、第三跖趾关节稍后处。

功效: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能温通血脉,引热下行,调和阴阳!

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病症: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科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腰腿酸软无力、下肢瘫痪、头晕、头痛、咽喉痛、失音、舌干、小儿惊风、癫痫、神经性头痛、耳鸣、耳聋、便秘、三叉神经病、精神分裂症等。

          7

太溪穴

位置: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是慢性肾病的良药!

病症:治疗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手脚冰凉、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包括头痛、头晕、咽喉肿痛、牙痛、耳鸣、耳聋、气喘、胸痛、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尿频等!

          8

命门穴——补肾壮阳穴

位置: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

功效: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延缓衰老

病症:治疗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炎、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头晕耳鸣、尿频、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闭经、改善性冷淡,平衡恢复性能力!有效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风湿病等,迅速恢复体力!

          9

神阙穴——益气补肾穴

位置:神阙穴,就是肚脐眼,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

功效:温补元气、健运脾胃、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病症:胃痛、胃胀、反胃、呕吐、腹泻、腹痛、痢疾、脱肛、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妇科疾病、神经衰弱、盗汗、失眠多梦、手脚冰凉、腰膝酸软等等!

      10

膻中穴

位置: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

病症: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哮喘、胸闷、胸痛、心慌、气短、心悸、心烦、心绞痛、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乳腺炎、乳腺增生等心肺疾病。

          11

长强穴

位置: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古人修练气功,小周天即是打通任督二脉,以意导气,起自督脉尾闾,循脊骨,上百会,下龈交,接任脉,下行循胸至脐腹,抵会阴复合于督脉,气如此升降轮回,循环不止,故名长强;此穴主治遣精,阳痿等与肾精相关的病症,肾为作强之官,长强之名也与此有关。同时此穴可治疗便血、痔疮、脱肛、泄泻、便秘、腰脊痛、小儿惊风、尾骶骨痛、痫症等疾病。男女理疗皆可。

          12

会阴穴

位置:是阴经脉气交汇之所。此穴与头顶的百会穴在人体为一条直线,连接任督二脉,是人体精气的通道。百会主升一身之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接地气,二者相互依存,相呼相映,统摄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转,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此穴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肌肉弹性,提高性生活质量。亦有利于补肾填精,男女皆可理疗。缓解紧张情绪,感受时代气息。

          养颜美容灸

1,斑

斑总是长在女人的脸上,这让很多女性为之而困扰。中医一般认为斑长在眼部周围是肝气郁结,胆的排泄出现障碍所致。长在鼻翼周围是胃经的问题。另外中医认为女人以血为本,当女性内分泌失调等妇科疾病等因素会造成体内淤血堆积,也会造成脸上出现斑点。

艾益生艾灸穴位: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血海。

灸调方法:1,每天每次取2个穴位施灸,每穴30-4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2,也可直接在面部施灸:四白穴,斑点处(灸前在斑点处滴一滴艾益生薰衣草精油,然后用刮痧板在斑处轻轻刮十几次后,将艾灸仪红光灯关掉后对着要灸的部位每次灸10-15次,每天1-2次)

2,美容

中医认为女人以血为本,脾胃运化气血,所以女人在35岁以后要重点调理脾胃。皮肤才不容易松弛,起色红润有光泽,延缓衰老。同时还要加强对一些妇科疾病的预防。

艾益生艾灸穴位:足三里,血海,关元,三阴交,八髎。

灸调方法:1,每天每次取2个穴位施灸,每穴30-4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2,也可直接在面部施灸:四白穴,印堂穴。(灸前可在面部施灸部位滴一滴艾益生薰衣草精油,轻轻按摩3-5分钟后,将艾灸仪红光灯关掉后对着要灸的部位每天每次灸10-15次)

          儿科常见疾病艾灸调理

1,咳嗽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素体不足,内隐伏痰,风邪从口鼻而入侵于肺。

艾益生艾灸取穴:天突,中府,肺俞(此三穴可治疗小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

灸调方法:一天只灸一穴,每穴30分钟。也可两穴同时灸,先灸肺俞,后天突,每穴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腹泻

小儿腹泻是一种肠胃功能紊乱综合征。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2岁以下婴儿,消化功能尚不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尤其容易发生腹泻。临场表现为每日排便5-10次不等,大便稀薄,偶有呕吐,食欲减退。

艾益生艾灸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

灸调方法:每周艾灸1次,每次取1个穴,每穴30分钟,3次为一疗程。

3,遗尿

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孩子在睡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排尿的一种疾病。有的是泌尿系统感染如:包经,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感染等疾病引起的。也有的孩子是因为没有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或夜间饮水过多所致。

艾益生艾灸取穴:关元,肾俞,大椎。

灸调方法:每次取1穴每穴30分钟,7次为1疗程。

4,感冒

感冒是小孩在12岁之前容易被感染的疾病。中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娇嫩,行气未充,易虚易实,易热易寒。一般为风寒感冒所致。

艾益生艾灸取穴:大椎,肺俞。

灸治方法:每次取1穴每穴30分钟,7次为1疗程。

    

来源:君善堂香怡艾灸养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德泰恒

博物馆中华素食馆中医馆大药房

中国文化医药养生倡导者

中国药膳+素食养生餐饮倡导者

中国孟河医派、孟河文化传承和践行者

中国香文化践行者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

中医药信息合作研发基地

全国互联网+中医首家特许示范点

浙江省商务厅认定

浙江省中医药人文旅游示范基地

上海市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评价中心征集基地

湖州市首家互联网+药店

湖州市首家一小时免费送货上门药店

送货—

网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yy/10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