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十二指肠瘘 > 疾病用药 > >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2020-9-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症病变。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中年以上更为常见。Hp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目前,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手段。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Hp感染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2.十二指肠-胃反流

3.药物和毒物

4.自身免疫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导致恶性贫血

5.年龄和其他因素

二、胃镜、组织学病理和分类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1)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2)根据炎症分布的部位,分为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和全胃炎。

(3)胃镜下主要表现为红斑(点、片状或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黏膜水肿、渗出。

2.慢性萎缩性胃炎

(1)黏膜已经发生了萎缩性改变。

(2)根据不同病因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

(3)胃镜下分为单纯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前者主要表现为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变平甚至消失,后者主要表现为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

3.特殊类型胃炎包括感染性胃炎、化学性胃炎等。

4.不同病因所致胃黏膜损伤和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变化主要有:

(1)炎症: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出现说明炎症处于活动期。

(2)萎缩

(3)化生:①肠上皮化生,以杯状细胞为特征的肠腺替代了胃固有腺体;②假幽门腺化生,泌酸腺的颈黏液细胞增生,形成了幽门样腺体。

(4)异型增生:细胞在再生过程中过度增生和分化缺失,增生的上皮细胞拥挤、有分层现象,核增大失去极性,有丝分裂象增多,腺体结构紊乱。

三、临床表现

无特异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缺乏、嗳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所见不成比例。体征多不明显,有时上腹轻压痛。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软、可出现明显的厌食、体重减轻、贫血,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

四、辅助检查

1.胃镜及组织学检查可以确诊。

2.幽门螺杆菌检测   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时可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可在内镜检查时再多取1块活组织作快速尿素酶检查以增加诊断的可靠性。

3.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

五、治疗

(一)对因治疗

1,Hp相关胃炎四联方案:1种PPI+2种抗生素+1种铋剂,疗程10-14天。

2,十二指肠-胃反流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和胃肠动力药。

3,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补充复合维生素,恶性贫血者需终生注射维生素B??。

(二)对症治疗

应用药物适度抑制或中和胃酸、促动力药或酶制剂缓解动力不足或消化酶不足引起的腹胀等症状、黏膜保护剂有助于缓解腹痛与反酸等症状。

(三)癌前情况处理

在根治Hp的前提下,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含硒药物及某些中药等。对药物不能逆转的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在胃镜下行黏膜剥离术,并应视病情定期随访。

(四)病人教育

第三只小板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yy/9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