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潜川丹道概要

2020-1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 http://m.39.net/pf/a_4789159.html

周潜川(~),字笛横,祖籍四川威远县,世居成都,生于书香世家,幼年熟读经史,后又尝入教会学校学习西医和拉丁文、英文,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得岳丈资助,入国立武汉大学;又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年患大病,当时经名医多人医治无效,渐至卧床不起。后经峨眉山高僧永严法师医治病愈。遂投师永严法师。法师遂以峨眉密传功法及医术精要,赠以“镇健居士”法号。此为峨眉传统气功密术传于俗人之始,为峨眉气功广传于世开了先河。周潜川离军后,负笈峨嵋、贡嘎、青城、武当诸山,遍访民间宿医与精谙医术之僧道,获益良多。

丹道概要

周潛川著李天鵬撰述之一

醫家與丹家之分流與訛傳

丹家發源最早,據宗教經藉而言,相傳老子在黃帝時化爲廣成子,應世爲黃帝師,傳授丹家心法,首傳‘人心唯危、道心唯微、無爲爾識、允執厥中’十六字真言,演而爲諸種經論.傳至周時,老子又化爲李聃,寫道德經五千言,爲丹家祖法,曆周、秦、漢、晉之間,有‘清凈經、陰符經、黃庭經’等,包括由‘有爲法而造無爲法’等經論,降至晉代魏夫人,三傳開茅山七祖,七傳至陶宏景,丹家至陶宏景傳至隋唐間孫思邈後宗派紛起,各立門戶,遂失統一局面.

經第一代宗師魏華存元君首撰‘黃庭經’,而創上清派,由第二代宗師楊羲,第三代宗師許灆,第四代宗師許翎,第五代宗師葛玄創靈寶派,傳人鄭隱、葛洪,第七代宗師陸修靜傳至陶宏景.

今峨嵋臨濟宗的‘性功與命功’之修持,皆以‘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陰符經、清凈經’的功法和功理來‘煉氣修脈’,峨嵋十二莊的動功即是茅山上清派‘黃庭外景經’,靜功是內丹周天搬運法爲‘黃庭內景經’,清凈經和陰符經合爲‘清凈歸一法’.

至元明時,邱長春(邱祖處機)開武當派後,在元代敕封武當山爲五嶽之首,由於符節統一于武當山,但是‘丹法’則仍未統一.

在明代紅丸案起,各宗各派,於丹法之用,邪正互見,爲儒家佛門所抨擊,丹家因之一蹶不振,明季之後,丹法之用於邪道者更多,逐爲世所詬病

滿清初朝,重興佛教,密宗突起,採用一部分西藏藥物,如嘛??子等,引起佛道二家分岐,又因明末遺老,顧亭林,傅青主等,運用丹家法門,進行反清複明政治運動,自清初至咸豐間,叠起林清,徐鴻儒等教案,乃爲滿清政府所仇視.

繼而庚子之亂,教案又起,丹宗鑒於邪道之狂流,正法之將絕,遂有諸山會議,封法九十年,禁止公開授受之傳說,自庚子迄今,即未見有丹家法師講經說法之道場.

今成都青羊宮,北京白雲觀之傳戒,現僅限於叢林之儀軌,而無‘心法、丹心’之傳授,僅保持其二千年來在外宏法之傳統而已,各派亦僅單傳密授,續其法脈於不斷,以其斷續之機.

陶宏景後‘醫、丹’分流,王叔和爲醫家所宗,溯至漢代張仲景造傷寒雜病論,包括傷寒論,金匱玉函經,其傷寒部分,即爲現時所流傳之傷寒論,其雜病即爲現時通行之金匱也,本爲‘醫、道’完整之論,晉後南傳傷寒,北傳金匱.爲醫家寶典,惟已割裂爲二,唐宋諸家,習而言之,未能返其完整之原貌.

按仲景根據‘丹家’傳授之‘內景功夫’,以造此論,故吾人運用其醫方治病,難獲全效,蓋不明‘內景’之妙,難通於法耳.王叔和撰造脈經,又失內景精義,宋高陽生造脈訣,相距益遠,後世唯

根據脈訣脈經,爲診治法要,其能研究丹家醫法之造論基礎者,已不多見.

唐代太醫令王冰,注解內經,宋代成無已注解傷寒論,離古不遠,尚能不失大體.宋後呂廣,金元四家等,各得一見,成一家之言,爲醫中傑出人物.明清以後,即一家精粹,亦難得其人,以致光大發明之繼起人才,益形廖落矣.

丹道家釋名其法有二

1.丹者一也,以純陽爲本,歸一爲用,修持內景功夫,內煉氣脈,以結內丹者,不離大道大法,故曰丹道家.

2.丹家朱也,以陽火爲本,陰質爲用,所煉丹藥,屬於純陽,名曰外丹,煉外丹亦不離大道大法,故曰丹道家.

世有稱爲丹竈家,蓋從采煉外丹,立爐安鼎而言,曲解爲丹竈家耳.

可知修持‘內景’以結內丹,以籍外丹爲助,具有各種法門者,謂之丹道家.

故丹道家以修持內景結自身內丹爲主,煉外丹爲輔,以醫藥度人間苦厄,則爲修積外功,在次第上屬次要者也.又丹法屬‘有部’的‘小乘法’.

故各宗各派,不能離此傳統次第.苟能超其次第者,在宗教界而論,則爲地上菩薩,非丹道家小乘法所能望其項背矣.然因其立法屬於‘有部’,故具有物質基礎,所謂祛病延年者,皆醫藥之用.

3.丹道家各宗各派之內容及其訛傳,丹道家自()後至於唐時符節不能?一,派別紛起,其大者以五嶽山爲代表,現在所知者,武當派及青城派二派,爲金蓮正宗,具備心法藥法各種法門,較得丹道之全.

武當派居位最尊,爲五嶽之首,其餘各派於心法心藥,性功和命功,各有所偏.

小宗派中之修命功者,流而爲武功,煉藥物者,局限於治傷,雖有丹道之名,而無其實矣.

4.武當派:命功與性功之修持,俱甚高明,其教下之證得成就者甚多,丹藥中用於性功屍解坐化之大還丹在元嬰未成之前,用於轉世奪舍移居坐死關之固魄膠(無此膠之助,不能成就,相當佛家所說之四果徒,惟四果徒中無坐死關一門),各宗派于需要時,皆往拜請.又用於命功中,武功治傷科之八步回生丹和鐵扇散,亦著稱於各宗派.

5.青城派:性功與命功之修持,以專修少陽脈爲基本功夫,修持有得者,長年僅著單衣或夾衣一件寒暑不侵也,教下之證得成就者極多.

丹藥以五行丹爲各宗派所景仰的,外功上,用毒龍丹,有二十四候之傳授,是爲精到,其法是根據一百二十種病,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爲二十四候以統撮之,蓋其作用,因人身之病,不能離天地陰陽氣機的‘升、降、開、合’之作用,合乎其疾之氣機者,必能有益無損.

例如春生時,陽陷於陰者,其陽亦必因之有升,以

升藥從其性而治之,其效大彰,雖陰虛火炎者,投以此藥,則從其性而發越之,亦可無害也,故其門下以之治病者,皆能有功.

6.華山派:武當派傳自華山,因邱祖故,符節之傳,歸於武當,故其內容及修煉法訣,與武當派完全相同,藥物中以松針不老丹爲最,非他派所能及,蓋得地利與遍山皆松之利耳,煉氣士之坐茅蓬者,皆往請爲服餌,其次爲各種花露,亦著稱於各派.

a.按松針爲初坐茅蓬者,辟谷時必要之服餌,于清明春分間煉之,共煉七次(一般只煉三次),法以初生松針,用水鼎配合桑柴灰煉之,先將松針內之血水煉出,再將餘味煉盡,至秧黃甘淡爲度.

b.按松針得木火之精,爲純陽之物,以陰中之陽爲大用,又能耐寒,三冬不凋,色青中空,而煉出之汁其紅如血,將此種陰質煉出後,方能以陰中之陽爲用,在修煉上善伏三屍蟲,可耐饑渴,治病用於內科,可通經活血,用於痹症,可外用內服,用於外傷,可止血生肌,用於服餌,可耐饑寒,白龍丹青菜汁能解之.

7.峨嵋派:性功與命功之修持,以‘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陰符經、清凈經’的功法和功理來煉修氣修脈.

蓋人天相應,依緣於氣機,氣機之生化,統攝於二十四候,其二十四候不離乎氣之爲用,其應於人身者爲脈,故經曰脈爲氣血之先,而脈之應於人身者有大會小會之所,故內景功夫,必須煉修氣修脈,以調人天氣機相應之用.8.太陽宗:太陽宗是丹道家的一個小宗派,相傳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在山東創太陽宗,江南八俠即其同門,其中有南派太極門甘鳳池,徐靈胎亦出其門,人材輩出.據故老傳說,這個宗派是崇禎帝的長平公主獨臂尼姑和明朝一些遺老顧亭林,傅青主等主持,運用丹家法門,進行反清複明的政治運動,乃爲滿清政府所仇視.

這個宗派最好的方法,叫做‘火龍功’,此功的優點,是能夠速成,又能夠限制它只在有病的地方運氣,單獨對生病的部位,發生療效,而氣不會運到其他地方去.

9.其餘宗派:小宗派甚多,以金蓮正宗之崆峒昆侖二派爲代表,爲此二派之道場,衰微日久,其功夫及丹藥.自明亡後,三百年來,漸次失傳,自今丹道家中,已不易見到此二派之蹤迹矣.

10.外道旁門:苗強及川滇黔邊境之苗猓二族,善煉蠱藥,其使用放蠱之法,極爲精微,能掌握蠱藥在人體之潛伏時期,自三五天至數月之久.其種類有金蠶,蝦蟆,蜈蚣等蠱之別,其制煉方法,不外自然爐鼎,從其符咒感攝法之配合,訛傳爲神通妖術,察其蠱藥內容之制煉,不外乎丹藥之作用及範圍,並非符咒之力也.

a.折傷藥和刀傷藥二種,皆盛傳于苗疆,折傷藥名接骨本,相當於外用之木藿,二者同科而非一類,爲甚矮之灌木,用其皮接骨神效.

b.藥用人舌(被人殺死者)拌於石灰中,幹後研未用之,其功效遠勝於武當派之鐵扇散,唯愈後有一??疤痕,(用關門散,愈後天衣無縫)

c.外道中以房中術欺世惑人,曲解采補大藥經義,有以血肉品煉成壯陽藥者,有以香藥金石品煉製內媚藥者,據傳所煉陽藥有五十種之多.丹藥之歷史觀丹道之歷史發展,以近代科學上推論之,其看法有:

1.時間上爲原始落後之化學藥物,亦爲先進之科學發明.

2.空間上爲‘東方哲學與科學合一’運用之産品,而從卻病延年,長生久視,丹家修命之法門言之,則爲小乘法,屬於‘有部’,蓋有物質基礎之運用也.

又從采煉藥物之社會歷史進化而觀之,自簡單至復習,自粗至精,上起三代,下至明清,發揚進步,創造發明,其事實之表現,實合乎現今科學發展之規律,更從治病成效而觀之,各種丹藥,各有特效,於人身四百零四種病,能收立竿見彰之功,證得醫理藥理二者之療效.

3.惟丹藥之傳授,師徒相承,密不公開,其內容不

易爲外人瞭解,以致上也者偏爲唯心之學說,下也者訛爲怪誕之神活,其不肖份子,甚至流爲邪道,利用丹藥,害人害己,如宋明二代之紅丸案,丹法蒙汙,爲世詬病,非丹藥本身之罪也.

4.制煉與使用:著重於在人體全面之配合,內外之兼顧,內察人體內景之運行,外究藥物之采擇升降,其采煉之法,首以內景之適應爲依據,有水中取寶,火中取寶等法,故丹家之丹藥,能治療百病,能統括人體內外之生化,爲道家的‘醫理、藥物、哲學’三者互爲配合之結晶品,與西方之單純藥物,頭痛醫頭,足痛醫足,單純對病家而爲用者,顯有差別,此二者之異同也.良以二者立論體系,原屬二途,觀點非一耳.評其優劣,各有千秋.

5.藥物歷史之發展,采煉之原則,治病之效用,則其寶貴經驗之傳統事實,可無疑義也.

李天鵬

丹道概要

周潛川著李天鵬撰述之二丹道‘法訣、服餌、功夫’三者之連鎖大用1.丹家修持法訣有

a.就名相上言之,分爲動功與靜功.

b.就功法上言之,分性功與命功.

c.就藥物上言之,分爲外丹與內丹.

三者相互爲體用,互爲因緣果者也.論其體則平等一致,論其用則此三者之差別.可變化爲萬千億法門,用於醫道者,包括陰陽之虛實.

用於修持者,包括氣機之出入,然在小乘基礎上,用以祛病延年,長生久視爲宗,在二乘之基礎上,皆以‘次第修持、破空入空、空有無斅’爲宗,其經義則統攝於陰陽大論中,動靜相應,大小相顯,正隅相推,等等基本理論.

2.動功、靜功、丹藥

a.在動功和靜功相應之原則之下,其修持服餌,皆有一定之原則,先依修持者之色相,察其五臟六腑之盛衰,就其性量現量而爲比量之推敲,以?缍ㄆ湫蕹种?次第,服餌之配合,法門之種類,故在第一動功階段中之煉習法門與服餌丹藥,各有差別,由動入靜,到第二步靜功階段中,亦複如是,至一般修持之口訣,服食之丹藥,各宗各派,在基本上皆共同一致,無甚差別.

b.如動功修持,皆以‘氣功’爲建築之基礎,其次第又皆先從‘後天之氣’起修,次修‘先天真氣’,按先天和後天氣機,在人身之用上言之,本爲不分而分,分而不分,不易掌握之物,故須練先天和後天濁氣,于操縱自如後,方能將先天和後天真氣分開運用,色身上可得‘寒、熱、酸、麻、脹、痛、筋惕肉瞤、震踔舞蹈’種種感應,經所謂八觸與十觸也.苟進入五氣歸元境界,動功基礎,既告穩固,乃可進修靜功.

c.靜功修持,以配合動功之服餌丹藥,不論色身之陰陽,虛實,皆以金剛千金大力丸主之,其次水虛

者大降龍丸主之.火虛者十制草還丹主之,臟腑子母有盈虛者,五行丹主之,以上丹藥,各宗派中僅有精粗之差別,而無基本之不同,各藥各有特效,亦各有所偏,故未經上師主持者,不可服食

d.又在進修靜功‘五氣朝元、三花聚頂’之境界,皆服餌固魄膠爲凝固丹元之用,同時以小還丹,靈空青,百花露,靈參,靈苓,靈黃精,靈首烏,以及芝圃中七寶培植之靈蘆等爲服餌品,所謂不食人間煙火者,實則皆富有營養,精美之飲食也.

e.又屍解坐化者一般皆不離服餌大還丹之用法,此爲動功和靜功上三者連鎖大用之概要.

3.修命與修性

a.命功是‘有爲法’,亦爲小乘法.修命功者,不能出超三界,不能證得無生妙諦,其最高境界,就宗教言之,只能證得所謂‘天仙、地仙’之果位而已.

b.性功是丹家之‘無爲法’,亦即佛門之上乘法.

修性功者,每自誇無生般若經義,而詆毀色身爲臭皮囊,殊不知功行未圓滿時,色身已壞,悔無及矣,佛經雖去‘其性天藏識中有此種子終可成就’,但須再經‘無量()之流轉’,極爲危險.

c.是以修命與單修性功者,皆有所偏.故丹道家金蓮正宗之經教,有性命雙修之法門.在修持方法上,由‘有爲以造無爲、無爲而反有爲’,亦即‘無爲而無所不爲’之真義.

d.到達‘有無無斅’之功行時,即爲由小乘到達大乘之成就境界,其修持法訣之次第爲‘先修命、後修性’.

e.修命基礎上‘先修氣、後修昮’.

f.修性基礎上‘先破有、後破空’,證得‘氣昮雙修、有空無斅’之境界,則性命雙修之功行,方得名爲大圓滿成就也,此大部屬宗教徒事.

4.外丹與內丹

內丹與外丹皆是‘有爲法’上之分別,純以‘小乘’爲立論,則‘內丹與外丹’均爲外道.

蓋大乘精義,平等如如,方便妙用,當像即空,本自俱無,不可強以內外言之,且動念即乖也.

內丹爲整個黃庭內景功夫,在結丹火候上,可分爲修氣與修昮二種.

a.峨嵋臨濟宗與天臺宗,峨嵋本由臨濟禪師(法名義玄禪師)開派,完全以禪宗‘大乘’立教,故迄今戒碟,仍稱尊曰‘臨濟堂’上,蓋奉臨濟公初祖也,至中興二祖白雲禪師時,融合佛道二家之長,兼得丹藥之利,創造革新,不拘門戶,傳統之見,不爲成法積習所限制.

b.峨嵋在小乘基礎上,取丹家之精華,在大乘修持上,得佛家之妙旨,在動靜功夫之法訣上,較天臺宗尤爲精密,在大乘之成就上,與天臺宗及各宗派相同.按智者大師開天臺宗派時,采擇丹道修煉精髓,揉合佛法,治爲一爐,創爲六妙法門,而未能

取得道家丹藥之傳授,尤未獲得佛門密教藥典之承傳,爲是天臺宗無藥物之配合.

c.而峨嵋宗獨有於四大丹藥中,注重‘小還丹、五行丹、大還丹、毒龍丹’,大還丹在功夫上,以有佛法上乘妙音,已無需要,僅爲十方佈施之用矣.

在修行中用‘五行丹’以調氣昮,在長生久視上用‘小還丹、十制草還丹、還童丹’配合之,毒龍丹與八十一種小丹,則爲修積外功治療痛苦之用

又于修持次第上,注重小乘起修基礎,由動入靜,而統攝於‘色、受、心’之動靜雙修,攝取‘戒、定、慧’三者等齊而一修之,故雖由小乘起修而其歸結,可順利之起大乘境界也.

5.西藏佛門的‘醫方明’(統括八支甘露針炙等經論)與丹家之三量觀,西藏的‘醫方明’,爲秘密傳授之部,所有經教中,修持方面之藥物,可分爲?大類:

a.屬於一般陰陽藥物者,如辟穀丸,用麥冬,人參,

牛奶,大棗,黃豆,肉桂,白術,桑椹,蜂密等藥居多,據密宗所載慈氏菩薩宣說此經,有詞讚歎曰,服此等三年可活四萬八千歲云云.

此方相當於丹道家之‘二冬膏、二地膏、瓊玉膏’,爲平常服餌諸方.

b.屬於一般純陽丹藥者,如最著稱之嘛怹子(又名子孫)丸.爲其代表之丹藥,所選用之藥材,以‘草舍利’爲丹母,其餘丹藥,大抵以血肉品,草木品,配合而成,皆極單純,金石品之用極少,又其中有名風波銅者(即人造金),爲藏人秘傳絕技(等於丹家之點石成金術),風波銅所造之佛像,爲舉世聞名之階珍物,又藏人善化金銀成水,以畫出佛像於布上,(相當於丹道家消金之法)爲珍貴之品.

c.醫方明所用之針,相當於丹道家之纔針,劍針,三梭針,而無毫針,長針,圓利針之用,且其用限於出血,殊無足取者.

d.喇嘛所制之香,香氣純正,不雜()騷之氣,能使人起清凈心,優於丹道家之‘七步緊’,其制法

之傳授,有專司喇嘛,外人不能制也.

e.所載藥物之現量,較爲簡單,性量方面,滋潤藥較多,陽藥之用較少,至於針炙,則以放血爲主,蓋其來源,出自熱帶之印度,因其人又與地理之環境,有以限之,亦是社會進化之規律也,故經中所雲,大多以嵿熱病爲物件耳.考其藥方之構成,大都等分爲用,無君臣佐使,又從比量上觀之,皆不如丹道家之精粹.故‘醫方明’之藥,只宜於參才取捨之用,不足與丹家並肩而論也.

f.西藏至爲寶貴之嘛怹子,其主要藥物,爲草舍利與藏紅花,修大威德片經四十九日之誦咒加持,以及專持蓮花生大師六字大明咒之助念,圓滿功成時,此藥自金鼎內起飛,且能自爲生化,其丹底子,全爲草木品,其制煉過程,又說法念咒,全依宗教之儀軌而成,然其藥性,具有丹道家金石品之威力,不可貿然服用,按文殊菩薩化身爲明智仙人,在藥師經中,佛問答,宣演說法,集諸經論,名曰‘醫方明’.

李天鵬

峨嵋十二莊(即黃庭外景經)

丹家發源最早,相傳周時,老子又化爲李聃,寫道德經五千言,爲丹家祖法,曆‘周、秦、漢、晉’之間,有‘清凈經、陰符經、黃庭經’等,包括由‘有爲法而造無爲法’等經論,降至晉代魏夫人,三傳開茅山七祖,七傳至陶宏景,丹家至陶宏景傳至隋唐間孫思邈後宗派紛起,各立門戶,遂失統一局面.

陶宏景後‘醫、丹’分流,王叔和爲醫家所宗,溯至漢代張仲景造傷寒雜病論,包括傷寒論,金匱玉函經,本爲‘醫、道’完整之論,晉後南傳傷寒,北傳金匱,爲醫家寶典,惟已割裂爲二.

今峨嵋的‘性功與命功’之修持,以‘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陰符經、清凈經’的功法和功理來‘煉氣修脈’,峨嵋十二莊即是茅山上清派的動功‘黃庭外景經’,靜功是內丹周天搬運法爲‘黃庭內景經’,清凈經和陰符經合爲‘清凈歸一’.

至元明時,邱長春(邱祖處機)開武當派後,在元代敕封武當山爲五嶽之首,由於符節統一于武當山,但是‘丹法’則仍未統一.迄今成都青羊宮,北京白雲觀之傳戒,現僅限於叢林之儀軌,而無‘心法、丹心’之傳授,僅保持其二千年來在外宏法之傳統而已.

本門自成體系,依經絡臟腑而立論和立法,屬於身心鍛練者則有十二莊、小練形、六大專修等法門.

屬於醫療者則有天罡指穴導引、布氣針灸、丹藥,甚至飲食、起居者具獨到研究,可謂功兼內外,性命雙修之法門.

惟本派歷來保守,除於宗教內部師徒傳授外,知者甚少,在年,周潛川醫師曾以峨嵋十二莊釋密及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2書公開其部分內容.

而其中氣功藥餌療法與救治偏差手術書內之內丹周天搬運法,給金庸在倚天屠龍劍用上,名爲九陽神功,甚至依字照寫,還有其中之太陽宗的火

龍功裏,明朝崇禎帝的長平公主,乞丐練的叫化功,逍遙派等全給金庸用上,還有張三豐祖師的劍指指穴法全部用上,在書上能指示那些功法上有問題,如因是子,劉貴珍等氣功師.

李天鵬

茅山上清派

黃庭經原是茅山派,在上文以述,後因政治變動,在南宋末年爲峨嵋臨濟宗的白雲禪師所創,白雲禪師原由道入釋,兼研密宗,及精於醫術.

在30年代,周潛川因得肝破裂,屢醫無效,後得峨嵋永嚴禪師醫好,周發現氣功的醫療法之好處,放棄家庭,上山學藝,終成一代宗師.

在峨嵋蓮花寶笈中除了上述功法外,還有81小丹,玄門四大丹,降魔章等.

李天鵬

因太陽宗爲反清複明的原因,故得當時一些有名望之士參於,包括以婦科專名之傅青主等加入其組織。

在80年代,在臺灣有某位姓盧的密宗,用了太陽宗的火龍功是爲他擁有,我看這位姓盧是抄寫周潛川的書,要破火龍功法,只有本人知其破法。

李天鵬丹道述說起‘道’,稍有對中國文化之‘哲學、養生、合一、自然、無爲’也許會有一種似曾相識和親切感,因爲‘道’自然會想起‘道教’,而‘道教’完全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經過傳統文化孕育和發展起來的土生土長的宗教。

所謂道教,是指在漢代黃老道家理論之基礎上,廣泛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術和民間巫術與鬼神信仰,而逐漸形成中國民族的傳統宗教。

而外來的宗教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相比,道教至少有幾點不同之處,首先上溯千

古,相容百家,其思想淵源與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教和文化緊密相連,也在發展中它采立各家哲學文化,包羅萬象和匯合衆派系而不失道教文化。

因此道教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和傳統生活方式貼得最近,它的教義信仰、修持方術、制度儀式等等,無不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的特點,是溶納上層社會和民族文化之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體。

故道教對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它起自民間,受寵於官方,因而逐漸衍化爲衆多派系,勢力遍及中國和鄰近各國,在中國的封建社會,道教、佛教和儒學三教鼎立的基本格局,不僅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制度、學術思想、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醫藥科技等各方面産生重要影響,也深刻地影響中國人民生活,包括思維方式、倫理道德、思想情操,以及素養、願望、感情等等,所以,任何一個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無法回避道教文化的影響。

在道教裏最重視現實生命的宗教,它以生命爲基礎,主張樂生、重生、以長生不死、得道成仙作爲最高

目標,強調形神相守、性命雙修,以修命與修性來使生命不斷昇華,最後達到脫胎換骨,性命永固。

在道教來說,所謂成仙,不一定要死後靈魂才能進入天堂,而是經過修練肉身就可以長生不死,既可以和民衆生活在一起當活神仙,也可以到遠離人間的仙境超脫自在。

道教這種樂生、重生的主張,比起其他宗教提倡在世時的苦修,死得才能升入天堂的說教方式,更接近民間和符合人的現實要求,也更富有人情味。

而佛門自來以修性不修命,重理不重法,修性功者,往往到了晚年一身都是病,每自誇無生般若經義,而詆毀色身爲臭皮囊,殊不知功行未圓滿時,色身已壞,悔無及矣,佛經雖去‘其性天藏識中有此種子終可成就’,但須再經‘無量()之流轉’,極爲危險,是以修命與單修性功者,皆有所偏,故道家有性命雙修之法門.

所謂命功是‘有爲法’,亦爲小乘法,修命功者,不能出超三界,不能證得無生妙諦,其最高境界,

就宗教言之,只能證得所謂‘天仙、地仙’之果位而已。

而性功是丹家之‘無爲法’,亦即佛門之上乘法,在修持方法上,由‘有爲以造無爲、無爲而反有爲’,亦即‘無爲而無所不爲’之真義.

到達‘有無無斅’之功行時,即爲由小乘到達大乘之成就境界,其修持法訣之次第爲‘先修命、後修性’。

修命基礎上‘先修氣、後修昮’。

修性基礎上‘先破有、後破空’.

證得‘氣昮雙修、有空無斅’之境界,則性命雙修之功行,方得名爲大圓滿成就.

在密宗來說,是先修命後修性,重法不重理.

內丹爲整個黃庭內景功夫,在結丹火候上,可分爲修氣與修昮二種.

內丹與外丹皆是‘有爲法’上之分別,純以‘小乘’爲立論,則‘內丹與外丹’均爲外道.

道家得外丹藥之承傳,注重‘小還丹、五行丹、大還丹、毒龍丹’四大丹藥,大還丹在功夫上,以有佛法上乘妙音,已無需要,僅爲十方佈施之用矣.

在修行中用‘五行丹’以調氣??,在長生久視上用‘小還丹、十制草還丹、還童丹’配合之,毒龍丹與八十一種小丹,則爲修積外功治療痛苦之用.

道教將醫與巫合成一家,在上古時醫巫是不分的,所以中醫的醫學,本是醫巫並傳,在中醫本身就兼巫,自唐代以後,醫分爲十三科,其中就有一科爲‘祝由科’.

古代的名醫其實就是名叫巫,如扁鵲、華佗、陶玄景、孫思邈等,他們實際上都是巫醫.

道教與其他宗教的不同就是沒有統一的創教教主,因

它的成長過程漫長而分散,經過多種渠道,在不同之地區發展,然之後才能逐漸匯合在一起,故在神靈崇拜上,而是‘多神’信仰,不是‘一神教’。

在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和道教編造出來的神靈之外,也加入現實生活中人們非常熟悉的人物,如老子、莊子、張道陵、關羽、孫思邈、呂祖、天後、黃大仙、葛洪、張三豐…….這些來自人間世界的神靈,不僅使道教更加貼近民衆,也使民衆對道教更加可感到親切.

李天鵬

外丹的用途大約分三項內容:1.有病治病,補偏救弊.2.無病防衰老,而希求駐顔駐世.3.了生脫死,凝練元神.

因此,外丹都是具體針對‘老病死’而爲用,三者的用途不同,制練的口訣亦異,修治方法很多,但總不離水火爲其法.則生死大半由我,而不在乎天命,而成長壽的現果.

所謂‘延年不死’,.

道家就是要把體弱多病,年邁衰老的人從氣血上,陰陽上回復到男16歲,女14歲前的人生階段,這個返還,不是生理上返還到那個年齡的階段,而是在血氣上,陰陽上返還到那個階段.人總是要死的,這是一切生物不可抗拒的新陳代謝的規律,人要健康延年,就向‘命在我手、不在於天’的意志與自然作鬥爭.

凡是通過針炙,整骨,點穴按摩的歷代名家,可以肯定他們都有高深的功夫,如沒有精湛功夫,根本上就無法達到高深的造詣境界.陰陽論本文是爲著名氣功學專家周潛川先生的陰陽大論品之其中一系,周先生對‘醫藥學、針灸學、導引學、民間醫學’,經典理論研及臨症實踐等造詣頗深,先生畢生研習岐黃之術,精修內景之功,其遺著甚多,所論別出一枝,自成體系,是先生大智大慧的結晶.

關於陰陽學說的問題,是中國古代自發的辨證法則,用以解釋宇宙間的自然界相互關聯某些事物和現象的對立,在縱觀和微觀宇宙間的自然界問題上用陰陽這個抽象名詞,能否說明清楚,這就關係到有沒有攻破了‘陰陽關’的大問題

在古代‘哲學、數學、天文、地理、醫藥、養生、拳術、命理、教育、文學、兵法、歷史’等領域內,在大賢先哲們都在研究探討它,從而歷代都取得了不斷的認識與總結,但‘陰陽關’至今仍在研究並未攻破.

氣功是醫學體系中的一部分,氣功療法不能單僅研究氣功與人體,關鍵之處還在於研究‘陰陽’,認識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與對人類的生存是息息相關的.

地球的自轉、公轉,産生了‘晝夜、四季、節氣’之分.兩分兩至的變化産生了‘溫、涼、寒、熱’的時氣,與‘升、降、開、合’的性質,若沒有‘春、夏、

秋、冬’的陰陽變化,人類即將滅絕.

水性下降,火性上升,從觸覺的角度來說,水於四季皆涼,屬陰.火於四季皆熱,屬陽,天地若沒有‘水火’的交合既運,萬物也將消亡.

人食天之五氣,東風濕、南風熱、西風燥、北風寒,燥熱爲陽,寒濕爲陰.東南西北中,合於‘春、夏、秋、冬、長夏’.若沒有自然界空氣中的陰陽的互相轉換,處在無菌恒溫層的真空中,人類亦難適應而望生存.

人食地之五味,‘甘辛發散屬陽、酸苦鹹湧泄屬陰’,食物中雖味道相同之物甚多,但從氣性上講,寒涼屬陰、溫熱屬陽,若沒有食物上陰陽五味的自然配搭,人類亦會生機立斷,所以說,‘陰陽者、生殺之本始、變化之父母也’.

我們研究陰陽,就要研究它的‘本體、起用、時空、性、比量’等,若僅知陰陽的生殺,而不洞察陰陽的變化,這樣的認識程度,若在臨症中遇到比較複雜的一些症象時,將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而對診

治過程中機械和呆板的處理問題,而不能舉一省三,也不能從深的角度去‘挖掘、思考、研究、探索’直至最終解除癥結.我們研究陰陽的問題,就是爲了便醫者在治病中不犯或少犯醫療上的錯誤,就是要醫者巧妙地運用陰陽的‘生殺’,而行陰陽的‘變化’,以解除患者疾苦.人死是不能複生,世間唯人命最重,病者的生死大權操在醫手,其責任之重,促使醫者不能不審慎地進行立法治療.

一陰一陽謂之道,道者理也,理者物理也,凡萬物皆有一定的原理,或是理同而氣不同,或是氣同而體異,這就須要醫者運同辨症法則,深明‘常’與‘非常’的關係,原理有‘永恒’之處,又有‘變異’之時,不但要掌握事物的一般規律,還要明白它的特殊規律,例如:

熱脹寒縮是爲一般規律,如將鋼鐵燒紅而脹,淬水遇冷即縮,但將木頭、動物皮類或肌肉浸泡在水中也會脹,但它脹的原因並不是因熱之故.在物質條件不同,客觀環境有異,寒與熱皆能産生脹縮,這是

體同而質異之故.

在痛症來說,如蚊子的叮咬,黃蜂叮蟄,局部的肌肉都會腫脹,此爲共同點,但是二者脹感不同,蚊子叮癢,癢爲虛症,屬陰,黃蜂蟄痛,痛爲實症,屬陽.

就是痛也有區別,摔傷之青痛、紅痛,蛇狗咬傷之痛、水火燒傷之痛、受寒凍冷之赤痛、人因寒熱以致血??不通之痛.

但摔咬之痛又非寒熱之因所致,故此,就不能以一法應萬法,不能凡痛皆以一法治之,要辨症論治.

在氣功療法上,每個人的體質和陰陽氣血不同,男女有別,智愚相殊,先天條件,後天營養,情性等等不同,要學會辨症教功,所以,不明白陰陽的問題是不行的.

氣功源自宗教,某些醫學基本理論與今中醫的基本理論,及各家學說稍有不同之處,如有關‘經??、臟腑、表裏、相互、匹配’的問題,是爲本派歷代

承沿.

醫者的治療,尤如作戰用兵,要審定彼此虛實,以定我之進退,其目的皆不能使兩敗俱傷,亦不能使兩臟腑皆亡,醫者專爲患者解除痛苦,祛除疾病,不可讓髒病痊愈,腑病又起,或本病未除,又添其他病.

通過本講義和氣功鍛練,使學者明瞭陰陽論與掌握發功治病的方法,只有融彙貫通,對於治療疾病,雖然不中,亦要相差不(遠)這才行.

肝陽有餘常夢高飛,或閉眼欲眠之際自覺魂欲離體,當服鹿角膠.肝陽不足常夢遊于園林或兵革之爭,當服生珍珠母、生龍齒.又肝氣橫發成爲狂症,俗謂之武瘋子.或終夜不眠成爲癲症,俗謂之‘文瘋子’.二者皆可以食鹽水潤濕燕子窠泥,用桑皮紙包之塞於耳內,自然安靜入睡.此因耳爲腎之竅,腎爲肝母,鹽得水中之精陰能入腎竅,以子病治母,令子就母之理,又燕得春來之氣,燕子含泥制窠取春主之氣,借土以生

甲乙木之意.考癲狂之病,雖治法各別,但都不離開竅、解鬱、補氣、化痰、寧神清心之訣法.

李天鵬9.外氣治病的方法:a.氣化論1.氣的産生2.氣與血的關係3.氣與經的關係4.氣與醫的關係5.氣與功夫的關係

b.氣功的理論基礎:1.氣功與陰陽2.氣功與經絡3.氣功與臟腑

c.功夫的陰陽論:1.從太極拳裏觀陰陽的體用.2.功夫的産生3.功夫的陰陽論

4.氣功的産生5.氣功的陰陽論6.靜功的産生7.從靜坐上觀陰陽的本性

d.經絡的陰陽論:1.經絡學概論2.經絡的作用3.經絡系統的構成4.經絡的浮支和裏支關係5.經絡的分佈、運行、生理功能及病理症候

e.醫學的陰陽論:1.陰陽的釋名2.從陰陽的本性正觀應用3.從應用上反觀陰陽的本體4.人體的陰陽別論5.人體的陰陽表裏6.人體之爪甲、肌肉皮膚、頭髮、胡發、痣紋的陰陽望字訣診法.7.人體的陰陽的望學訣診法8.臉部五部的診法

f.陰陽大論品:

a.從陰陽的本性正觀應用1.有與無、動與靜2.自無生有、由有還無3.不有中有、不無中無4.有即是有、無即是無5.陰陽不二、然又非一6.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如環無端、相抱相負

b.從應用上反觀陰陽的本性1.應用和陰陽的本性二者同出而異名2.動靜表裏實蘊合‘不動動生’.3.升降開合4.周天纏度運行5.陰陽升降度數6.觀陰陽本性7.觀天道與地道8.觀人身的疾病9.觀人身預防之邪風

c.人體陰陽觀別論1.人體陰陽先天觀別論2.人體陰陽後天觀別論3.人體五官與臟腑的根苗關係4.人身臟腑表裏的作用與用途5.臟腑的五行生克.

d.人身小五行的陰陽觀1.肺與大腸及與其他臟腑的關係2.心與小腸及與其他臟腑的關係3.腎與膀胱及與其他臟腑的關係4.肝與膽及與其他臟腑的關係5.脾與胰及與其他臟腑的關係

固魄膠與辟谷丹功效完全不同.

固魄膠在十二宮神出現問題時服用,以凝固丹元之用。

辟谷丹在深山修練時服食,初食三辟穀丸,可以一星期不思飲食,如再服三丸,可隔15天,再服,

能禁食一個月。如須進食,可服丹藥解除。

李天鵬

在周潛川的蓮花寶笈記載辟穀丹主要用茯苓、菊花、松針、紅棗......等物爲丸,服10丸可1月不饑,在冬季大雪封山斷糧服之。

李天鵬玄門八十一小丹1.再造靈根丹2.菩提丹3.丙壬乙丹4.摩腰丹5.茶精丹6.提虎丹7.透骨穿山丹8.金丹9.坎離丹10.石青丹11.銀翠丹12.女鍋丹13.童真蛤仙丹14.子陽五寶丹15.鉛霜丹16.千金毛女還童丹17.玉壺丹18.剪根丹19.鮫鮹丹20.杏林丹21.胤丹22.卯宿丹23.逐黃丹24.雞子黃丹25.千眼觀音丹26.離女丹27.梅花鳳凰丹28.心香丹29.徃龍鳳解甲丹30.水中金丹31.危寶丹32.橏砂丹33.圓明丹34.箕仙丹35.掌中丹36.靈空青丹37.螻蛄丹38.女媧丹39.朱雀丹40.大禹針龍丹41.羅漢丹42.八寶丹43.斬鬼丹44.破血丹45.禹王丹46.斂陰丹47.鶴頂紅月48.

秘真丹49.醜宮丹50.二八通玄丹51.乾坤再造丹52.外用移毒丹53.內服移毒丹54.銀河丹55.皂莢丹56.青金丹57.降龍丹58.伏虎丹59.縮龍丹60.老奴丹61.五草靈丹62.斬白龍丹63.斬赤龍丹64.桯精丹65.百珠丹66.守宮丹67.登仙丹68.良宵短丹69.趕山鞭丹70.雲母石丹71.鐘乳石丹72.黃婆丹73.延齡廣嗣仙丹74.火棗丹75.九龍棒聖丹76.?赋氐?77.辟穀丹78.石旞丹79.太上再生丹80.五畜補元丹81.寄生延命丹

玄門四大丹

1.大還丹2.小還丹3.五行丹4.毒龍丹

芝圃八品1.羊頭芝2.虎頭芝3.鶚頭芝4.鹿頭芝5.狗頭芝6.混元芝7.草靈芝8.九轉芝

李天鵬道家內功點穴療法與按摩法擇取部分介紹內功點穴按摩療法是融合‘氣功、按摩、點穴、內功’

爲一爐的道家‘養生法’中重要組成,再配合‘練功、湯藥、中藥’,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保健強身、防病和治病’的有效方法.

這些不僅能治療多種疾病,使患者免受針灸和服藥之苦,而且簡單容易,見效迅速,同時對某些病的療效比針灸和服藥還好.內功點穴療法是在一般按摩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它的主要特點,可分爲二個治療的方法:

1.是以‘陰陽、五行、氣化、經絡、內景臟腑’爲依據,通過氣功師或患者本人自身的練氣功夫.

a.用‘吐納法’調節呼吸.

b.用‘觀想法’集中意識以平衡失調的陰陽氣血,這屬於內景的‘內視法’自我練功按摩療法

2.醫者或由氣功師從體外用內功點穴手法,按照經穴部位,發動內功真氣,根據辨症論治的原則,發放‘外氣’於病者,則屬於‘外象法’的內功點穴按摩療法.

從‘內視’的自我練功按摩治療法和‘外象’的內功點穴按摩治療法,都能調整全身陰陽氣血,使其達到平衡,從而得到袪病延年.點穴法和辨證論治法內功點穴按摩療法在治療的運用時,必須按照辨症論治的原則,先辨清內因,外因兩種,以及‘陰、陽、虛、實、表、裏、寒、熱’症候,然後選用不同的點穴手法,分別循經點穴按摩.

此外,還應辨別疾病的性質,以定用內功點穴按摩療法爲主,還加以配合服藥或藥湯,或是以服藥或湯藥爲主,加以配合內功點穴按摩療法.必須運用辨症論治的原則,才能收到更好效果點穴法和醫學論內功點穴按摩療法是據‘醫學、陰陽、五行、氣化、經絡、理論’的基本知識,解臟腑和疾病的變化規律,熟識十二經絡和奇經八昮循行路帹,,更要掌握常用的主要穴位,醫者要經常練功,這樣才能將真氣發動,將真氣運行于手掌的勞宮穴和手指,以産生內功真氣的療效,否則單純的按摩,只能用於表皮,這樣療效相差很遠.

內功點穴按摩療法和其他的按摩法在運用方法和適應範圍上,有很大的區別,以內功點穴按摩療法而論,所遵循的是以人身爲統一個整體觀爲特點,以辨症施治法則.

而其他按摩法是按摩病者疾病的區域,且只能刺激身體表淺的部位,其適應範圍很小,一般只能治療機人體淺表部位的疾病,對臟腑以及腦神經外科或腫瘤的治療可能性極小,即使在刺激人體深層肌肉和軟組織時,也大多重視叩打,揉撚的方法,有時加以用按摩器和輔助設備,施術者需要體力,術後常感疲勞不堪.

而內功點穴按摩療法則重視內功發放‘外氣’的作用及相應的手法和力度,配合‘意、氣、力’三方面而施治,通過積一身內功真氣運行於掌指,掌施放外氣用於人體,手指用內功點穴於穴位和按摩于關竅,恢復和提高經絡的內外深淺壩層的功能,以影掄臟腑,改變人體的生理功能活動和調整病理狀態,以達到治療效果和治療疑難雜症的目的點穴法和醫藥的結合

內功點穴按摩療法是強調與醫藥的結合外,整個治療過程既要發放‘外氣’於病者外,還要由開始到結束都要帶動內功真氣集中操作,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氣’的作用,所以,在治療過程中,病者毫無痛苦,樂於接受.

另外,內功點穴按摩療法對諸如‘內科,外科,兒科,骨科,婦科’以及按摩視爲禁忌的病症如‘腫瘤,皮膚科’的一些疾病,均可施治,從以上比較中可以看出,道家內功點穴按摩療法和其他按摩術有顯著的差別.點穴法和養生法在養生保健來說,內功點穴按摩療法它是根據人體的經絡氣血,運行流注的規律,用一定的手法加上醫者練氣的內功,施用於各個穴位,通過動與靜,興奮與抑制,誘導與刺激,疏散與內斂,生理與物理等作用,以調節全身氣昮循行的平衡,矯正陰陽偏盛的現象,太過的要適當減弱,太弱的要使其增強,不僅對有病的人可以按症施治,而且由於這種方法隨處可用,用之有效,對於用藥物針灸截除手術等療法有所不同.

內功點穴按摩療法對人體無強烈的惡性刺激,所以對無病的正常人亦可應用或在每天練功之余自行點穴按摩,或在疲勞之後,循經點穴按摩,皆可從生理上調節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的緩急,促進氣血循環運行,助長消化吸收,加強各器官的活動機能,促進代謝,消除疲勞,增強抗病能力,如能配合其他養生方法,堅持練功,則肯定能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這種療法作用,是綜合的,整體的,它與‘陰陽,五行,氣化,經絡,內功’關係爲主.經絡論經絡學說的理論,是中醫學的精華之一,是道家氣功通過長期靜坐中發現出來,氣功的出現比醫藥還先,在春秋戰國時代,約西元前年,氣功已風行一時,而且已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練功方法.同時也把研究‘病理學的醫經、藥物學的經方、養陽種子的房中術、祛病延年的氣功術’,共爲四種並列.

經絡的發現,最初是道家在靜功裏配合‘內視法’,從某些氣昮循行交會的穴位上開端的,加上由於人們在休息與勞動中或患者病的時候,往往在這些穴道上會産生八觸現象(即寒、熱、酸、麻、脹、痛、筋惕肉瞤、震踔舞蹈),並有傳導和彼此流注的感覺,

經過無數次經驗的積累,把全身的穴道和內臟生理,病理的變化聯繫起來,作系統歸納,創立了完整的經絡學說.

經絡遍佈全身,它內屬於五臟六腑,外屬於四肢百骸以及肌肉組織,溝通內外,貫串上下,將人體各部的組織器官聯繫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藉以運行氣血,營養全身,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

因此,經絡學說對人體生理,病理,診斷和治療等方面,均有其重要的意義,例如:

1.心火上升,引起舌部赤痛2.肝火上升,引起?目紅赤3.腎氣虛陷,引起耳無所聞4.肺氣壅阻,引起鼻塞不通

根據經絡在體表一定部位的反應,通過經絡的特殊聯繫以作爲診斷.尤其是在點穴療法和針灸治療方面,更須以經絡學說作爲指導,配合運用不同手法,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調動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

和調節機體的虛實狀態使氣血調和,以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總之,從基本理論到治病的操作,都離不開經絡學說.經絡系統浮支和裏支的關係人體經絡的運行,有其一定的途徑,是內連臟腑,外絡連肢節,表裏相配,上下貫串,左右交叉,手足塻屬,精微周密,如環無端.全身的經絡可分爲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以及十五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孫絡,浮絡等等,還有許多穴位關竅,有如星羅棋佈,其間,穴位不僅有運行於肌腠表的浮支,而且有運行於內臟深處的裏支,這樣才構成一個縱橫交叉,錯綜複雜,密而不亂,有規律的經??運行系統.關於浮支方面的經絡穴位,即今所常見的‘內經’和各家針灸書中所述,頗爲詳細

但對經絡的裏支問題,在各家針灸書中未提及,只有在道家的書中有所記載較多,根據‘內經’的理論,經絡的裏支是存在的,如‘靈樞;海論’篇說,‘夫十二經??者,內屬於內臟,外絡於肢節’,又說‘陰脈營其髒,陽脈營其腑,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複始,其流溢之氣,內溉五臟,外濡腠

理’.

在以上記載雖未有明確提出浮支和裏支的名稱,但已說明經昮有運行於內臟,也有走於腠理的,又根據道家練氣的體驗,內景氣昮運行的軌道,證明是有裏支存在的,而且是氣昮發生和臟腑流注的重要通路.又在內功點穴按摩療法中,也證明裏支是調整陰陽氣昮平衡不可缺少的.內功點穴按摩療法的辨證論治內功點穴按摩療法是‘陰陽五行’和‘樸素的辨證法’爲指導,配合經絡學說爲其基礎的.

它通過氣功修練的方法,再從實踐中內視經絡的‘浮支、裏支、本支’與別支的出入,離合的循行道路,以及經絡的‘止、塞、圓、通’法的現象和病變的規律,採用內功點穴按摩的手法,循經點穴按摩,使到全身陰陽氣昮的平衡爲目的.因此,這種療法,在治療上對於防病和治病方面,都有廣泛的實用價值.

如配合應用於一般疾病的治療和保健上,加以‘藥物、湯藥、練功’,就是一套完整的綜合的‘養生

學’.運用內功點穴按摩療法的辨證論治法則:

a.部位而論可分爲六大類:

1.從經點穴2.逆經迎氣3.飛經走氣4.靈龜飛騰5.局部取穴6.子午搬運

b.具體內容包括:

1.上病下取,下病上求2.浮支入裏,裏支出浮3.右病治左,左病治右4.中病理中,獨取阿是穴等四大法門

c.治療作用而論,則有:

1.疏導以通滯2.虛以溫補

3.陰陽以平衡4.開瀉以散結5.歸元以藏真等五大功能.

在運用內功點穴按摩療法時,先當辨證病變的陰陽體性,和所生病屬於某經,是髒是腑,是寒是熱,是虛是實,是表是裏?

症候確定了,再從而立法治療,以定宜補宜瀉,或是當主歸元,或當和解?然後在內功點穴按摩的手法中適當選用,在病情的不同,而用的手法也不同,可單用某種手法,或多種手法聯合運用,很多時先專門手法取某一經穴,再配合一般手法疏通氣昮??,運用之法,要由醫者靈活掌握,但不能離開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這對療效的高低,是很重要的.

病情的變化是很複雜,爲了便於掌握,人身是一個統一整體,據人體部位,進行分類,說明內功點穴按摩療法的辨證論治和常用點穴手法運用:

1頭、面、頸部2肩臂部

3胸、腹、腰、背部4腿足部

惟以人身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病情變化又極複雜,這裏僅供參考,學者‘舉一反三’,而不可機械運用.

內功點穴按摩療法在治療疾病方面1.對‘外感風寒,傷濕中暑’等症,按循經點穴之後,可以促進氣血振奮,使皮膚血管擴張,令局部嵿度增高,加強機體抗病能力,風寒暑濕之外邪,由表而解,故能使‘發熱,惡寒,咳嗽,頭身強痛’

等症隨之減輕,營衛調和,乃至全愈.

2.對‘內因或外因’的風熱實火,陰虛火盛所致的頭目眩暈疼脹不寐等症,用迴圈點穴,上病下取等方法,能調節全身經絡系統的功能,以促進內熱發散,可以平衡全身氣血流注,減輕氣血瘀滯現象,即所謂‘水火既濟’.故能使血盛上者相應下降,煩燥不寧者得到抑制,眩暈不寐等症能以減輕,乃至全愈.

3.內功點穴按摩療法是通過對經穴關竅的傳導作用,能夠影掄經絡系統互相的調整功能,改變氣血運行,對某些器官或組織的氣血瘀滯現象,得以疏通緩解,改善機體‘酸,麻,脹,痛,寒,熱’等症狀.因此對一些內臟或肢體的疾患,如‘頭痛,腹痛,脅痛,胸痛,以及全身關節和肌肉的風寒濕痹’等症,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4.內功點穴按摩療法除直接以物理的作用,能使腸胃蠕動增之外,更主要的是通過調節經穴關竅,以增強脾胃能納入五味,幫助消化吸收功能,以促進新陳代謝,排出體內有害物質,能以吸收營養,以除腹脹.因此對一些消化系統疾病,如急,慢性腸胃炎,消化不良,嘔吐,泄瀉,呃逆,嘈雜,反酸,痞滿等症,具有治療效果.

5.內功點穴按摩療法對陽氣虛弱,下元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遺精,陽萎,面色蒼白,自汗,盜汗,氣短等症,取其經穴關竅,醫者發功將本身真氣熱力,令病者可以嵿補真陽,以增強機體的活力,促進命門真火旺盛,能虛者轉強.

6.內功點穴按摩療法對心神不寧,失眠,癲狂等症,內功點穴療法單刀直入,點取致病的關竅,可使其過度興奮現象得到抑制,即舊說‘八識’的作用得以正常,加上用藥物和湯藥綜合治療法,才得治療方法的全面.

內功點穴療法常用的經穴關竅

1.經絡的運行走向分爲‘直行和橫行??’.a.‘經昮’是直行主要的幹??.b.‘絡昮’是橫行的合支.

2.‘經昮與絡昮’的分佈爲:a.經昮分佈在較深部,可深入到內臟所有器官之外,還有分佈在體表部位.b.絡昮分佈在較淺部,分佈在體表以連系經筋和皮部,這樣構成一個縱橫交叉,錯綜複雜,密而不亂,有規律的經昮運行系統.

3.十二經昮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其手足四肢分佈爲:a.手足的陰經分佈在內側,分爲手足三陰即‘太陰,厥陰,少陰’.

b.手足的陽經分佈在外側,分爲手足三陽即‘陽明,少陽,太陽’.c.運行的規律是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足,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接胸手之三陰.點穴手法名稱1.鶴嘴勁基本手法:以拇指和食指的腹面相並攏組成鶴嘴,同時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伸張,組成鶴翅.

發勁的關竅:重點在鶴翅上,而不在鶴嘴,鶴翅張開,也就是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伸展的時候,鶴嘴上的指勁發出就大,而將鶴翅的張開放鬆,鶴嘴的指勁就會變小或消失.

2.鳳釵勁基本手法:是以拇指和中指末節的腹面相對,直接取病人的經穴,同時食指,無名指和小指向後伸展,有如鳳鳥飛翔的姿勢.

發勁的關竅:要把真氣運到中指和拇指的尖端,?指振動的幅度越小,反應就越大,而小指的翹得越

高,?指就振動得越快.其發勁的要點是五個指頭伸展後揚,尤以小指爲主體,發噓字音符,取頭頂項太陽經和陽明經的穴道,是一種最輕手法,以拇指及中指尖端使用頂勁或腹勁

3.鷹咀勁基本手法:是由鶴嘴勁的基礎上,將中指屈曲,指尖壓在食指頭節的背面,就好象鷹鼻子似的,可以加強鷹嘴的內勁.

發勁的關竅:把真氣運到中指上,中指第一節與第二節由屈曲變直時,勁就會自然發出並傳到鷹嘴上,而食指有勁又靈活,是較重的手法.

4.蛇頭勁基本手法:是將拇指和中指伸直,並以其腹面相對正而又接觸,去進行點按時,食指,無名指和小指要屈曲圈緊.

發勁的關竅:將食指扣屈的愈緊,則發勁愈大,而食中?指的勁且是靈活.

5.鴨嘴勁基本手法: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向掌心屈曲握攏,拇指扣在食指的第二節內側一面,並且略向前伸出,點按時只用拇指進行點穴.

發勁的關竅有二種:1.發出內勁的關竅在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三個指頭上,此三指向掌心屈握愈緊,則內勁發得愈大.

6.豹撲勁(又各攬雀尾)基本手法:是將兩臂向前擡起,掌與肩同高,肘關節彎屈,約呈90度,五指伸出,拇指分翹,?掌的拇指尖相對相平,其餘四指並攏外伸,掌心向下微帶15度傾斜.

發勁的關竅:是在虎口上,虎口張開時則發勁,手法輕重並用,是內功點穴常用的第一個手法,統治三陽經,厥陰經及督??各經的病症,手法可分爲3種.

7.一指禪勁基本手法是把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一齊屈攏,將拇

指扣壓在其餘三指的背面,再將食指單獨伸展,但要關節松柔,切忌強硬.

發勁的關竅:是在合穀穴上,合穀穴是發勁的樞紐,這裏??後愈緊,拇指扣壓其餘三指愈緊,氣勁就發得愈大.在運用時食指各關節要用蛹動勁去進行點按,勁要用得脆,是爲輕手法.

8.金?箘?基本手法:是將小指彎曲如上弦的月牙,象?怪?形,食指,中指,無名指彎回向掌心,拇指扣住在這三個指頭的背面,只用小指進行取穴?箯?.

發勁的關竅:是將拇指緊扣在食中?指的背面,這樣就能發勁,它的勁用起來比較小巧,同時真氣運行到指尖上.

9.平指勁基本手法:是將拇指伸直,與腕肘成直??,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本節(即掌指關節)屈曲,各指的一,二,三節則伸直,並聯在上,拇指在下,它的腹面和食指的腹面相對,有取穴點按時,

雙手一開一合地運用拿提法.

發勁的關節:是在虎口上,在運用時,大拇指要伸直,只在本節張弛,其餘四指伸直並攏,其張弛點則在拳尖穴,這樣才會發出柔勁.

10.通天勁基本手法:是將中指伸直,食指,無名指,小指屈向掌心,拇指彎屈扣覆在此三指的背部.

發勁的關竅:是在大拇指,食指,無名指與小指,此四指扣得愈緊,則發勁的後催力愈長,愈是綿綿不斷,柔似遊絲.

11.五丁開山勁基本手法:是將五指張開,本節與拳尖成一直??,各指的第一,二關節彎曲如弓

發勁的關竅:是在拳尖穴,而力量則集中運用到指尖,在用時手指本節和第三節應固定不動,而第一,二關節則作蛹動內收.指勁有輕重之分,輕者使用是腹勁,重者使用是頂勁.

12.虎爪勁基本手法:是將五指伸直,各指的末梢?節呈強度屈曲,用指尖取穴.

發勁的關竅:是在肘尖,而不在指尖上,發勁的方法是先將五指擺好虎爪架子以後,?掌及前臂伸出,屈肘,掌心相對,豎直朝天,此時肘尖向下,就發出下墜的力量,是發勁的樞紐,在動作中的手背,腕,前臂與手指的第一節要形成一條直??,這樣才能把勁達到蟹眼(在手指第一,二關節間的?側).由肘尖至蟹眼是靜勁,也就是勁從內發,動作固定不動.而手指第二,三節的指關節是動勁,也就是要進行蛹動,尤其是指尖要動得靈活小巧.

13.丁頭勁基本手法:是拇指本節與第二節伸直,第三節屈曲成90度,固定不動,中指共?個屈曲,其一是中指本節與第一節(掌指關節)微屈,

其二是第一節與第二節屈曲成90度,第二節與第三節則呈筆直姿勢,指尖扣在拇指第三節的尖端,這

樣就構成一個有直有圓,即前直後圓的形狀.

發勁的關竅:主要在中指與拇指尖端形成的直??上,也就是這一部分愈伸得直勁就愈大.而發勁之後,還可再用催勁法,其方法是把食指,無名指與小指向後翹,而又同時伸直,則發勁更強而有力.

14.袖底勁基本手法:是兩肘關節屈曲,約呈90度,微彎向胸前,五指並攏伸直,拇指在上,小指在下,?掌心相對,呈半陰半陽掌,手腕翹立,主要用手掌外側.此法專取陽經,用雙剁掌法,動快走慢,反應舒適,可調整三陽氣機.

發勁的關竅:是在經渠穴,此穴一關竅,勁就發出,一張開勁就消失.但運用時是把勁集中到小指本節和手掌邊緣至手腕部分.

15.捧沙勁基本手法:是把五指伸出並攏,微向掌心彎屈.

發勁的關竅:是在?掌的虎口上,虎口由半陰半陽掌翻爲陽掌時則勁發出,但所用的勁是袖底勁,而非食指領先的掌背撣勁.

16.太極摩雲勁基本手法:雙掌伸直,五指並攏,呈陰掌,肘關節屈曲,?掌向胸前交錯.用時?掌掌心覆按在所取部位,不斷地各向左右分開外推,又相向的內回提,如此反復劃成太極圖形,先緩後快

發勁的關竅:是在肘尖上,爲輕重相兼的手法,在劃太極圖時,最初要慢,以後愈來愈快,直至形成?掌如一圓圈,互相紐抱不可分離的形態,以10至50圓圈爲度.太極圖形劃到最快和旋轉的時候,但不要忘了外開時手法宜重按,內合時手法宜輕提的原則.

17.離經指勁基本手法:是通天勁的單掌,故其基本手法與通天勁的單掌相同,不過離經指用途是切診??象,在候診二十部??法中,用它去切診有任??,督??,趺陽??,太?蕙?,龍曜??,守靈??六部.

18.?尢扈苿?基本手法:是將拇指伸直向上,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向手掌的基底及魚際部分彎回,用拇指末端取穴.

發勁的關竅:是在拇指本節(即第一掌骨)與第二節相連處(即掌指關節),其次是第二與第三節的指關節.這?個關節運動時,前者要形成向後彎曲的角度,而後者則形成向前彎曲的角度,這樣形成?個方向相反的角度,有如乙形.掌指關節愈向下按,所發出的勁就愈大.

19.日月扣勁基本手法:是拇指伸直,食指第二,三節屈曲,並將其末端扣在拇指的頂部,其他三指均屈向掌心.當食指第三節伸直時(此時第一,二指關節仍屈曲)就形成了“日扣”.而當彎曲時就形成了“月扣”.日扣是發勁,月扣是消勁.

發勁的關竅:主要在食指第二,三節之間,只要把這?節伸直與第一節成相應的角,指尖扣緊大拇指,

就是日扣,則勁集中而能運用到食指和拇指的尖端,其最集中的勁則在食指第一,二節的外側角下面(即90度角的外面).變日扣時的勁大而緊,如日扣變爲月扣時,月扣的勁小而輕.運用時上臂,前臂,腕和手指要呈一條直??,取穴導引時主要運動腕關節,如此勁才能運用到指尖上.要把拇指與食指二經的氣??發動到二指尖端,並緊緊扣主,猶如弓弦一樣.

20.托天截地勁(高探馬)基本手法:可分爲掌心朝天是托天掌,掌心向地是截地掌?部分,運用雙掌,反正相對,也就是分托天掌與截地掌?部分.

托天掌主要是從下面托住患肢,‘托天掌’發勁的關竅在於掌心與虎口之間.截地掌是從上面拿住患肢.‘截地掌’發勁的關竅則完全用於在虎口上,?者發勁部都在肘與手腕.上托下截名爲托天截地勁.

21.龍探爪勁基本手法:是五指張開,把本節與第一節交接處

(即掌上拳尖穴)屈曲,第一,二,三節都伸展筆直,而五個指頭須排列成圓形,好象飛龍在天伸爪取物的形狀.

發勁的關竅:是在掌心,發勁的方法是拳以下至指尖的三節指頭,都要呈筆直形狀,運用時五指各節不能彎屈,而要靠拳尖和手指本節(即掌骨)動作.五指各排列成圓圈(向內收或向外開時都如此保持形狀),點按時在體表部引起震蕩的感覺,才能達到疏通調和氣??的作用.

22.少陽祖氣勁(太極起式)基本手法:是?掌掌心相對,呈半陰半陽掌,拇指伸直翹起,其餘四指並攏,肘關節屈曲呈90度,自肘以下,腕,掌,手指皆成一條平行直??.

23.覆雨翻雲勁基本手法:是?掌先呈陰掌,五指伸直,輕聯並攏,肘關節屈曲,雙掌犬牙相錯,上下平列,放在病人胸前的鳩尾穴下至中脘穴之間.

發勁的關竅:是在手腕,運用時要靠手腕翻轉內收,

掌下才會有內勁,這種內勁名叫“裹勁”,也就是將掌指腹面接觸患者的腹部之後,往下一翻時有一種把肚皮卷裹?舳?下拉的感覺,運用起來要脆而急,先慢後快,最初是?手掌接觸腹部,由上而下,陰掌翻爲陽掌,交互劃圓.以後連環反復,只用中指,無名指,小指三個指頭的尖端接觸所取的經穴,這時所用的手法是推法,從上推下,由廣面積縮到一?獣r就只用中指尖的腹勁.此勁主要用於腹部中??,上從鳩尾穴下至丹田,氣海一段.

A.手法的運用:在應用時,不斷以?掌的小指,無名指和中指輕輕在腹部進行推法翻法,雙掌由陰變陽,再由陽變陰,翻上覆下,交替進行,直取任??.此手法以疏通氣??,取穴及病症與太極摩雲勁一樣,可聯合應用.

B.另一種手法:是用在腹部?側的“八字形推法”,用?掌操作,從上脘穴中??開始,循?側肋骨邊緣,斜下至季肋尖的章門穴,呈八字形斜行向外推,此時手掌不是劃圓,而是用龍擺尾的架式,雙掌呈陰面,不翻陰掌,只動指關節,手指耙粘在病人腹部,斜行向外一推一送,先慢後快,最後用的是脆勁,突

然向外一送,這樣可由陽明經循天樞穴,日月等穴,向少陽經疏散.以上?種方法,還可配合太極摩雲勁.

24.劍訣開氣勁基本手法:是地把食指和中指伸直而又並攏,無名指和小指屈向掌從,拇指扣在無名指和小指的爪甲背上,而以食指和中指取穴點按.

發勁的關竅有二種:a.食中?指要並攏,與腕,臂成一直??,無名指與小指內屈之後,還要反向外??,同時拇指扣在其爪甲背上,又要向內扣緊,把這三個頭共同構成一個太極圈形狀,則勁自然發出.

25.量天尺勁基本手法:是拇指與中指各自向前後伸張,食指屈曲於中間,正如將拇指與中指隔開,無名指與小指也屈向掌心,好象用指度量長短似的.

發勁的關竅:在食指屈曲時勁自然發出,用中指和拇指末節的腹勁,食指第二節的背面接觸所取穴位,

進行點按.在進行點按時,用拇指和中指的腹勁,?箯椃?,以動得快,用得輕爲要領,也就是將食指第二節屈曲後,用指背取十四脊椎的命門穴,再用拇指和中指尖取旁開的轆轤關,亦即用這?指的末節,不斷地來回?箯椃?,反復多次.

26.落雁勁基本手法:是掌呈陰掌,五指伸直,獨把拇指與其他四指分開,以掌,指的腹面托按患部,肘,腕關節屈曲.

發勁的關竅:是在塊掌骨上,在運用時要不斷的進行蛹動,真氣要運在掌心,意念也集中在掌心,使掌心發熱,點按才能有效,此法是用於經絡裏支的,用處比較大.

以上所有功法以供參考,因內容是擇取部分介紹,不能練,請諒!

李天鵬

走火入魔的救治之方法李天鵬撰擇取部分介紹周潛川氣功大師承傳峨嵋一家之學,且精通佛道二家之秘旨,對醫藥學,針炙學,民間醫學,經典理論研究及臨證實踐等造詣高深,大師畢生精研習岐黃之術,精修內景之功,其遺著甚多,所論別出一枝,自成體系,是大師的大智大慧的結晶.

周潛川大師常用丹藥及技術幫助病者解除疾苦,在峨嵋蓮花寶笈中周潛川大師朱墨插寫的一段話是‘願以沙門身滿衆生、願以藥師身渡無邊苦’的宗旨,懷?粢?‘救濟病苦、廣渡有情’的菩薩心腸.

今將其‘醫經、氣??功夫、動靜雙修’之秘訣,還包括‘人、我、衆生、壽者’的理論,過去?呈且豁椏趥餍氖诘拿芊?,系富有保守性的法術,以‘得之於民、還之於民’傳授於外.

溯自丁亥(年)以來,成就者不乏其人,更常借醫事臨床,諄諄教誨,寒暑不倦.茲就各醫案,分條縷記,於鑽研之用.

氣功療法,對於人類健康的貢獻,從古到今,有它

輝煌的成績,而其本質,是有物質基礎,極合科學的道理,在中醫學的範圍裏,占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古人重視保健,在預防治病的思想指導下,對於養生之道,研究精深,創造了氣功療法,?以氣功療法,為丹道家獨有之寶藏.

本講述各病患者的多年病歷,及氣功‘走火入魔’之經過,以供氣功走火患者之?巧.

而走火入魔事故,層出不窮,適爲氣功療法前途之大害,令病患者裹足不前,視爲畏途,不益有利於氣功療法乎,夫氣功療法非不良也,要視教導者功夫如何,精純淺薄,相去天淵,弊竇之生,蓋緣於此也.

本講述系專供研究之材料,又本件解釋各節,系依據‘佛、道、醫’三家的經論言之.

有人認爲‘走火入魔’的名詞,系道家迷信之說,或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然此乃中國獨有之學說,亦有哲學與科學之結晶,理論與實踐之産品,實純

粹言‘有部’之唯物學說,非神怪荒謬之空論也.

氣功本是中國醫學的一部分,在歷代的舊社會中,因極其保守,夫不傳妻,父不傳子,又因出自宗教,流而爲神道宗派.

後因被人利用,披上了迷信的外衣,變成了騙人的工具,令人對它發生懷疑心,這樣,對氣功的研究,整理,提高,以致妨?Y發展和推廣,是非常不利的.

蓋以人體色身爲依緣,存在實事爲物件,雖出宗教,宗教非蛇蠍也,雖曰陳舊,陳舊可以致新也,鑽研學術,發掘真理,取其精華,除其糟粕.以能探本求源,此符合真理.

中醫學說與西方醫學的分別,是中醫學在乎氣化,西醫學則偏於外求,以言‘有象’,我則內外雙兼,以言體用,觀人之‘七情六欲’,與生俱存,隨死消失.

氣功之‘走火入魔’的症狀,雖有‘翻筋斗、毀

什物、狂歌妄語、奔走蜷臥、真氣外遊、盤旋震踔’等等差別.而其氣機遊行之經道,行動不由自主,此則非西方解剖學之所能解剖,而爲丹道家的生理氣化學之所洞知,是與西醫體系的分岐點,蓋道家的醫學,以氣化立論,法緣於氣功靜坐,而爲‘內視功夫’,以知‘內景氣化’理論之妙有.

因此,我們不能因爲出了偏差走火,而片面地否定氣功療法的好處,或者認爲氣功療法的本身有問題.

中醫學說與西方醫學的分別,是中醫學在乎氣化,西醫學則偏於外求,以言‘有象’,我則內外雙兼,以言體用,觀人之‘七情六欲’,與生俱存,隨死消失.

凡練功夫,以治療,保健爲目的,本來不會出走火,然而古今都有少數人出了偏差走火,確是事實.推究原因,可以歸納爲下述的幾種:

1.執著一種固定的練功方法,不辨證,不管陰陽虛實,臟腑盛衰,而去傳授之,萬一不幸而與條件相

反,則練出偏差走火了.

2.盲目追求各種‘動觸’現象,貪著動觸的滋味,以致大動起來,無法收拾,這等於自己造成.

3.自己無辨證能力,受到了‘動是好現象’的思想,將自己走入偏差而不自覺.

4.教導者把動觸的現象,做爲誇獎鼓勵,造成加速其發展.

5.對於氣??之運行,教導用意識去引領它,以致把經絡道路引領差錯,違反自然規律,而不能循經道正規流注,因而造成走火.

6.全身沒有放鬆,意識與身體各部,過度緊張.

7.練功的方法,執行得過於機械呆板,違反活潑自在的原則與自然的規律.

8.違反了練功的禁忌事項,和注意事項的準備不符合要求.

9.對於入靜過程中所見的一切幻象,發生恐怖心裏,或執迷信的觀點.

根據上述歸納的走火原因而論,氣功療法對各種慢性等病,在不花藥錢,不用設備,又有療效,對很多種中西醫難治之症,作爲一種輔助治療的好方法.其所以造成走火,完全是練者沒有掌握好而造成的.

因此,我們不能因爲出了偏差走火,而片面地否定氣功療法的好處,或者認爲氣功療法的本身有問題.

再進一步而論,萬一練出了走火,也沒有可怕,因爲,凡事一件事物,有它好的一面,相對就有它壞的一面.

我們如果能夠掌握解決這種矛盾的方法,以糾正發生走火的毛病,清除氣功的垃圾,則不特氣功療法是十全十美,也可以充分發揮它的療效.

一旦發生走火,及時救治,把它導引歸元,問題就不會存在了.

救治偏差走火的方法,在丹道家叫做‘導引術’.

導引術分爲‘內景和外景’兩種,用的方式方法雖然不同,而導引氣?鼩w元的作用則是一致的.

所謂內景的導引,即自己照練功的口訣,把自身的氣??在體內搬運周流而入靜歸元.

所謂外景的導引,即自己或幫助旁人,在體外‘循經點穴’,以調整氣??流注的偏差走火,也使它同樣地入靜歸元.

外景用的導引術,又分爲大導引和小導引兩種.

小導引術適宜於自己在練功之後,如法導引一番,使體內的氣??,更加合度,對於練內景功夫是有補益的輔助方法.

其次適宜於,因練功而出了偏差走火,在初出偏差,

而出得不大,可照口訣去幫助人,把氣??調整好歸元,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有效方法.再其次,還可以推廣,運用於治病,替病人循經點穴一遍,使人氣??通??,神清氣爽,輕鬆愉快.

走火入魔的醫案記錄之一病歷

我因體弱多病,已曆八年,曾得瘧疾,肺結核,慢性腸炎,痢疾,炸彈震傷腹部後,十二指腸潰瘍,經常肚瀉,神經衰弱,失眠,治療多年,迄無效果.

故練氣功療法,不意短期之內,反得非常險象,後經周潛川醫師診治後,轉危爲安.茲將發生過程,作一詳細報告,望能從經論學理上分析解釋.

以自然盤腿坐法,由二月二十七日開始氣功療養.

1.27日,當坐二次,坐中每次背脊中及下部,均感酸痛,爲以前患病時所沒有,且睡眠不好,半夜後氣機發動.

2.28日,坐三次,飯後一坐,感覺飽逆,胃不舒適,呃逆時作,惟夜間昏昏入睡七八小時,爲多年所未有.

3.29日,早上坐時,打噴嚏,起坐後,不思早餐.

4.3月1日,坐時,背脊酸痛加劇,用枕頭厚墊,方能坐住.

5.3日,坐中左胸下部如被刀刺破,似有傷口固著,很不舒適,連續數天,不見好轉,經指導指示,恐有肺病,不可吃力,改用臥式治療,當經X光檢驗,結果肺部無病,複經指導,緩慢呼吸,避免?袅?.

6.4日,坐時左胸下部雖不覺有傷口疼脹,惟乃不舒適,頗感疲勞.

7.5日,坐時微咳,小腹發熱,進展頗速.

8.6日,小腹更熱,有熱如??,下入肛門,折轉至

腰背,背上亦發熱,其起氣有如銅絲,上升至頭頂,並及兩臂,呼吸緊促,不由自主,極感疲勞.於是減少坐次,夜間改做臥式,仍感覺呼吸緊促,不易控制,小腹下並有抽動現象,自本夜起睡眠不好.

9.7日,坐時四肢與眼皮均疼,猶如感冒,疲勞痿頓加劇.

10.8日,改做臥式,頭感覺略有昏暈.

11.9日,晨起咳嗽,坐時背後有熱氣上升,並有一??在頭頂盤旋,令氣自頭頂下走,分二途,再分三四途.開始小震動,有時在右手左腿上行走,或左手右腿上行走,有時兩手皆行走,從此發生震動,全身酸楚.一次坐畢後,外出吃點心,返家時四肢不舒適,頭腦昏眩.在開始氣功療養前,曾推拿一個月,繼續迄今,未予中止.

12.10日,坐時小腹甚熱,其熱如焚,氣從後行,神識清楚,並覺氣自頭走鼻,往下行動,可坐一小時左右.

13.11日,坐時覺有氣三股,如二三指寬,從背上行至頭,改成二股,由前下行,並覺身體小動,指導者示,此種現象是通三關.

14.12日,開始發生極大變化,晨五時半起坐時,舒適安穩,惟整個小腹,漸次熱極,亦如火焚.

經一小時後,身體向前後左右擺動,繼而大動,自己能聞擺動之聲,筋骨咯咯作?],凡氣到即動,遍及全身.旋轉即轉變自爲按摩,作自然之拳敲捶掌拍打指撚捏等動作.最奇特之點,是平時手足反摸不及之處,此時亦能及之.

即頭頸亦能轉扭三百六十度之圓周角度,全身筋骨,如棉似膠.約經一小時許,又自然恢復盤坐姿勢,方欲停坐休息,然已不能自主,忽有氣貫於足趾,起立以足趾尖點地而跨大步,作左右旋轉舞蹈姿勢,莫可名狀.

此時已極度疲勞,又自發爲類似太極形意等之打拳動作,並向前翻筋斗,又向後翻筋斗,且成爲盤坐

之姿勢.約經二小時許,始自動停止,仍複盤坐.

此時反無疲勞感覺,惟氣不能安,十一時半睡地休止.按此次所經之一切動作,有始有終,每段皆有很好的結束,除氣喘外,未有難受疼苦之感覺,午睡甚好.

15.13日,夜三點做臥式,有熱氣二三指寬,同時在尾閭骨處,向左右拉開,而又上??,經背通至顛頂,又感覺身體先從背部縮小,似成一條??.

此時自行左右兩側睡,四肢收縮,身向前蜷屈,頭向尾閭相接,盤如胎兒,向左右翻睡,反復如此.

又自覺腦髓及尾閭中,大事振動,同時耳、目、口、鼻、等七竅翻動,有如活動機器一般,久而發疼.

每一振動,有細氣熱流,周遍全身.漸次感覺疲勞.

繼久又覺身體轉變爲長大之身,從左側開始,再到右側,身體漸長漸大漸空,胸部有熱??上升,頭不

舒適.繼又倒臥,以頭足爲支點,拱突如橋形,角弓反張.

黎明前,不斷口吐白沫(指導者說吐痰是好現象),及下氣甚多,甚感疲勞,又隨時急於小便,隨即起坐.惟於功夫休止後,仍有指寬之氣,遊動全身,不能自主,既不能睡,又不想吃,遍體難受,莫可名狀.

乃往公園散步,行走時有氣膨脹如環,梗阻于尾閭關處.返家再坐時,有氣盤旋頭頂,大如雞蛋,似欲脫頂而出,當即罷坐.

16.14日,指導者說繼續練功,晚九時半做臥式,初大周天轉動至頭頂處,稍有阻滯,順轉倒轉六七次.

天明時有氣細如銅??,自足底上?拗令^頂,盤轉七八次,繼續多時,不能停止,於是腹拱如橋,津液滿口,大吐白沫(統計一天約大半洗面盆之多).

當日晨九時後,仍小便頻數,停止功夫,將情?▓蟾

嬷笇?人員.隨即有人前來指導,用‘啊’字訣調整功夫,雖覺較爲舒適,惟氣仍遊動,不能自主,毫無效果.

17.15日,在不得已的情?ㄏ?,下午往訪主持者,報告經過異狀.經其指示,仍應繼續練功,並雲要小動,不要大動,但未指示方法.

當日五時入坐,隨即大動,翻空心筋斗,反復三十餘個,強爲停止後.然又不由自主自行按摩,繼而吐白沫,及小便頻數,隨後成瘋狂狀態,舉家惶駭.

乃又報告指導人,複經指導者傳授‘華嚴’字母,及‘收肛’辦法,並服安眠藥等.惟吐白沫更甚,三日三夜,大吐不止.

此後一聞收音機聲,心驚肉跳,隨即大動,從此以後,愈變愈壞,最後周醫師到來,在身上一摸,大動即止,遂即入睡.

18.23日,聽見小孩叫聲,又複大動,不能自主,

亂打亂說,吃活金魚,打毀家具,又見床上棉被,變爲一團.(住在周醫師診所治療時,亦見此幻象一次)

19.複經周醫師來家診治,隨手止住大動,恢復行動自主,並能回憶所曆失常現象,歷歷在心,毫不糊塗.

臨床施術之講述

按氣功走火入魔與癲狂病完全不同,走火入魔者,不由自主,一切亂動亂道的經過,氣機停止後,全能記憶,毫不糊塗.

而癲狂病,則相反是也,此不可不辨.歷來走.火入魔者’送入精神病院,不知幾許矣.依據上述報告,從經論學理上分析解釋之.

1.背疼非病,坐時脊椎骨未能垂直合度之故,所坐姿勢,重在脊椎骨之正確垂直,自然穩適,蓋此中有口訣存焉,此乃功夫下手之基,不得口訣,失之毫釐,謬之千里矣.

a.按自尾閭關至頸項間之脊椎骨,共二十四節,如有鬆弛或緊縮時,即可導致背脊酸疼.

b.不能睡眠的問題,有關於陰陽氣機之升降與盛衰,子午卯酉得氣機化化之平.

c.陽不內斂而外遊,則寤而不寐.陽潛于陰而內守,則寐而不寤.

d.又陽生於子,初氣始動,昨之老陽未潛,今之少陽又生,二氣相加,動力愈盛,此物理之自然規律也.故半夜後氣機發動.

2.呃逆不思食,爲胃土真陽外越,不能潛藏所致,此經所謂虛熱呃逆也,人之後天生化,胃土主之,脾胃之氣機失運,則有呃逆痙厥等患.

3.左胸下似有傷口固著,爲氣滯膻中,左右交旋失度,回環於胸脅,出而不還之故.

a.乳下二指處,肝經之期門,氣機開放太大,不能

收閉時,則肝氣左出而不能右入,失去纏道規律.

b.醫道上爲肝氣左逆之症,氣功上則爲青龍受病,經所謂龍尋虎鬥,戰于玄黃之野也.

c.此後之非常動作,危險情形,均由此病源擴大發展,苟能於此時,得高明之傳授,與及時因勢,予以導引術,則無走火之害矣.

4.熱氣由丹田下經陰蹻庫,由尾閭關挾脊雙關,上至顛頂,再經鼻下行,返歸丹田,爲大體合乎規律之河車周天運行.

a.其氣機似一??遊絲走動,爲浮支不能歸還裏支之現象.

b.而左腿右手等之相反感應,爲氣機‘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交叉回環紐抱之作用.猶未超越氣機周天纏行規律之範圍,僅此一點尚不足爲病,發熱爲功夫過程中應有現象,此經所謂‘起火’也.

c.身體大動,則爲氣機外越,不能內還,陰陽真

氣,失其如環無端的回環紐抱之用,爲違反正常規律之病象,如能及時循經導引,尚可恢復安靜狀態,尤未爲晚.

5.坐中不由自主之自己按摩動作,爲氣機過度發動所致,惟其神智清爽,在經道上,或拳捶、或掌拍、或指捏,雖屬壞象,尚不爲災.

蓋遇氣機發展到陽極化陰,或陰極化陽的壅塞階段,自動用拳捶、掌拍、指捏,乃陰陽相循,水火相推,自然相應之現象也,惟不由自主,與常有別耳.

a.又在疏導氣機的壅塞岔亂,爲氣功上普遍病象,惟須及時引導如法,始不變爲災.

b.足趾尖點地,大跨步,左右旋轉,翻筋斗等動作,爲肝木氣機從裏支猛出於海眼,即爲此種病症.

d.又於翻筋斗後,自複盤坐,並結手印姿勢,爲自動之氣機收斂,系動極返靜,陰陽氣機自爲牝牡之規律,又因此時陽剛過盛,故反無疲勞疼苦等感

覺.

e.到此階段,已爲氣機過程中,轉爲走火入魔之重要關頭,不特氣功成敗之機在此,即生死之機亦在此也.

十三日發生過程的解釋1.二三指寬之熱氣上??,經背通至顛頂,此經所謂‘巨陽之氣’因督??都綱失用,發越過度,背上經道之氣,混合紊亂,不能分經歸流之現象.在正規導引下,仍可分歸各經,返還其常道.

2.會陰穴,爲太陽氣機與督??之絡穴,氣機發動,在一陽初動而化太陽時,必從會陽穴中?蕹?,絡于尾閭關及太陽四行之經道,故覺尾閭有拉開之情??

3.七竅翻動,爲氣機化陽不得,化陰不能,陽氣爭開,陰氣爭合,陰陽相戰,啓閉失衡之象.苟能導引如法,可徑入黃庭,反可令七竅固閉,而直越清凈境界,省事少力,利莫大焉.唯時機瞬息,可偶遇而不可常求.

4.身體縮小,蜷盤似胎兒,青城派及天臺宗爲龜鹿功,有龜息、鹿息之吐納口訣,凡任督二??,曾經受病者,必傳此功夫.

故在氣功過程中,任督二??原有病因者,亦必發現此形相也.

5.自覺身體長大內空諸相,由於氣機之鼓動,遂發生‘以幻爲真’之感攝,蓋幻景也.

由左先大者,爲肝氣先動所致,尚爲氣功之應有現象,如能調伏其肝肺之氣機,令致中和之道,循軌通行,即無病患.

6.頭頂不舒,爲肝氣升於顛頂,此經所謂厥陰之??,獨上顛頂也.

又曰青龍拏空,亢而弗潛也,要皆氣機運行失常所致,氣如雞蛋,盤旋頂門,爲陰陽二氣之化化作用,發生阻隔.

既不能從經道順行抱陽下降,又不能逆經道破竅出

神,故盤旋泥丸之宮,彷徨失主也,苟能從吐納功夫上予以調整,即可平復.

7.臥如橋拱及下氣甚多,是氣機壅塞,化陽不能,化陰不得之象,陽勝於陰,則怒弩反張,陰勝於陽,則寒戰蝟縮矣.

8.白沫經名‘白血’,實非痰也,爲五臟六腑之津液.丹家煉津成精之功夫,是將臟腑津液化爲甘露,降于華池.

今津不成精,反而大吐白沫,耗竭津液,傷及臟腑,陰津愈傷,陽氣更虐.走火現象至此,病患轉深,非小可之變矣.

此際危機,須用氣功導引功夫,兼投藥物,始可挽救之矣.

9.做氣功時,仍覺指寬之氣,遊動全身,此時已成真正走火入魔之病.蓋氣機不能自還,陰竭於內,陽無所附,真氣外

溢,水火分離之兆,天地否象之征也.

10.氣臌脹如環,梗阻于尾閭關處,是氣機遊動時,強爲控制,將陽蹻關閉住之現象.

十四五日發生過程的解釋1.當大周天轉動時,其浮裏二支,自爲牝牡之小周天,如能納入軌道,即可安然無事,惜此時之小周天運行,脫離纏道正軌,致成走火入魔之大病.

2.細如絲毛之氣,自腳底上??,本爲‘大小練形’功夫之應有現象.按三陰??,以腎爲生化之泉源,出入於腳心之‘湧泉井穴’.

功夫成熟者,三陰??自足趾足心上行,循河車運行之正軌,得陰中有陽之正用,則爲‘煉津成精’之初步功夫,爲取‘坎離’之法訣,爲陽火‘陰符進退’之基礎也.

苟修此功夫而不得高明之傳授者,不能收內斂還丹之用,則必口吐白沫,陰陽兩傷.在比量上言之,傷陰尤甚,反召走火入魔之大害,而失袪病延年之

初心,遑論修命長生之高望矣.

3.‘啊字訣’是密宗‘紅教’的正傳,‘華嚴字母’,爲‘華嚴宗’之上法.

‘提肛倒氣’爲丹道家之法門,在氣功上調整氣機,適合機宜,皆可應用,是爲佛道二家之正法,法非不善也,要在用上得其妙諦,非可妄用.

以承傳一家之學,已難造其堂奧,?ň?通佛道二家之秘旨,豈易言者.願我們下從學諸子,深懷戒慎,而共勉之.

4.吐白沫愈多,傷陰亦愈甚,尤以二土之陰大傷,則土母生化之機失權,意馬失轡,橫而不馴,以致意神作亂、故亂動、亂說、亂打、亂吃,而自心清醒,但無法自製也.

5.聽收音機聲,心驚肉跳,爲肺肝不和,龍虎相鬥之征.一聞吟嘯之音,而黃鍾不能定律,五音乖亂,氣??經道十二宮弦悉受感應,輕則震蕩,重則大動矣.

6.棉被縮爲一團,是肺氣盛發之幻覺,蓋眼根蘊五臟真氣,肺金獨盛時,金形先現,故幻爲圓形也.

7.大動險象,以及吃金魚,毀家具等失常動作,源於肝木氣??之不得歸經,聚於顛頂,橫交于任督,而任督二??,亦失纏軌.

據病源之病象,依子午流注經旨,用調伏法門,先止其動,後培其本,故舉手之間,能令患者立刻神清氣爽也,其概要如下述.

8.第一次治法:時在酉戌之交(七時左右),陰盛之時,又時令正當三月,正春木大動之期,正爲金木相??,龍虎相鬥最劇之際.

故先制其右手,運用離經指內力,導引其青龍之氣,隨即導引肝經絡穴.又疏導任督二??之氣機,肺肝兩平,任督歸元,故能止動而入睡,神清而氣爽也

9.第二次治法:時在亥子之交,陽生於子,會當三

陽氣機發動之際,患者正在旋轉不停時,以龍探爪內力,貼取其督之大會,兼執白虎之尾竅,三陽氣機,應手疏散,故亦能立告平復.

10.第三次治法:與第二次大同小異,無足論述.

11.以上治法,因其晝夜時刻之不同,氣機經道之各異,故施救之方法,亦因之而有差別,非可拘泥一式,局限一隅者也.

經此施救,雖能解除走火入魔之病苦,惟其體質弱,又經走火,真氣大傷,又不宜再以氣功療養方法,複其本原.

故用長期醫藥以培其本,原則先以養陰潛陽爲法,不吐白沫後,以扶陽爲法,皆先湯劑而後丹丸主之,一年以來,健康恢復.

12.自走火入魔至今,總結一年來之治療成績,體力方面,已恢復到以前之同樣情??,精神方面,已能看大半幅報紙,亦始終未再發生過氣機走動情??,惟今年春節後,脊椎骨酸痛,迄今有小部未愈.

問:依照指導者方法去做氣功,而未違反指導,何故發生走火入魔之病,今後補償走火入魔之損傷,治療上應具備何種條件

答:按因是子蔣維喬老先生之指導,在氣功法上,完全無誤,無可非議者也.皆因病患者于練功時,求進太急,氣機發越過度,以致運行脫離其應有之規律,爲走火入魔之重要原因,當於適當之醫藥,補救所損失之元氣,長期安靜休養,以複健康.

孫金濤走火封閉記錄之二於一九五六年

孫金濤練太極拳在武當門下爲正傳,但教的人不得其傳,孫自己摸索得太極功的妙用,爲無師傳授,自己不能掌握,等於自來水開關,一開不能關,即不能收拾,在內景上,真金外泄,自己損失很多,好在他工夫不深,故損失不多,走火矣.

爲他封閉,本一日可以,但遲至現今.他毛病在水土兩宮,在外面色相上,他臉在走火前發黑,走火後更黑,爲水氣上冷之故,五臟真氣著於面上,五

臟精氣華於目,青、黃、赤、白、黑各有所主,腎宮水宮黑色,氣機外浮,故臉上有一層薄薄的黑,腎在卦爻爲坎,長男,水鄉,宜靜而內收,不能上泛,他現在是水火倒置現象,跑到臉上的離卦去了,水宮在人後天主真情,又是溫養金宮的地方,因金宮肺臟與腎宮爲子母生化因緣.他坎中真陽飛出到離宮(坎中陽爻飛出),因此不能?養肺金,金失陽變爲寒金,肺失用失去了肺氣的升降,於是全身的真氣的纏道就亂了.

又因水氣泛濫,土不制水,於是脾臟的意神不能自持,在經論上叫意馬難收,意馬不能調伏,三家不能歸一(腎、脾、肺、天一生水、天二生火、天三生木、天四生金、天五生土、三家指一、三、五爲三家),故腎臟水氣走火,脾臟意土不能自持,此爲病源,他另有受病之由,爲無師傳,自己摸索,脾土氣結,不能自解.

封閉什麽地方,腎臟體陰而性陽,循經在厥陰經之後,止所在舌根之下,這裏有個證明,他那天舌竅不能開,那天我在封閉後,把舌根敲一下.

腎臟走的經道上,出入之處在轆轤關上,腎系即生在此關竅上.腎臟氣機上行,有個交會的地方,在人迎及氣口上盤旋,仍歸於膻中,在膻中盤旋後,還入丹田,因爲水氣上泛,不能入膻中,所以治他的病,要治青龍和白虎,調整他左出右入的經道,水氣自然會歸經.

在調整之後,封閉他,也要遂其道而行之,封要封在上,不能塞其下流,因爲愈寒則水氣愈加泛濫,愈加上浮,我同他封閉後,他覺得像貼了一個膏藥,背上像扣牢的,現在已隔半年,情?ê芎?,真氣能夠歸元,開放氣機,要與封閉相反的,現在氣機不是亂跳亂??,而是凝聚了,可說是無上因緣.

醫經有雲: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雖然肺是主氣,外合皮毛,但毫有空竅,風邪每易乘入,必得封固閉密,風邪不得侵犯,誰爲之封,誰爲之固閉,腎是也,因此,腎是司衛外之哉.

這裏插入第一個醫案的病,他任督爲病,督??督促過急,故反前打筋斗,龍虎爲病,後天性根上有病,故他面上如酒醉.

走火入魔的醫案記錄之三

病歷:餘年近五十,病纏多年,先期整個消化系統皆病,逐漸至於心臟病,全身風濕性關節炎病,痛苦萬分,蓋有年矣.

雖於年間粗知練內功吐納法,以求內養內助,榮長精神,惜未得未師指導,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盲人摸象,不得端睨,亦造成此次走火入魔之最大原因.

我的病情,在年1月間開始,叠經中西醫診斷,系胃酸過多,慢性??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經過住院治療後,又經過療養院療養,總其結果,難得療效,於是又開始氣功療法.

氣功的開始於年3月,有朋友告以吐納法,早晨立向東方,口念‘呵、噓、呼、呬、吹、嘻’六字真言,以行內養功夫.

每立30分鐘,二手輕拳,反貼於腰上,呼出六音,

同時雙膝稍屈,計呼吸36次,舌抵上顎,眼觀鼻准,如是練功2-3周,覺得精神稍安,有時兼練八段錦,打太極拳.

五月初又開始以靜坐法練坐功,但調身調息,只用椅坐,日坐1-2次,時間約各30分鐘,呼吸自然,坐了一會,無所動態.

同時氣功療法,又見於報章上已有刊登,大事介紹,如6月刊在‘大衆醫學’上,見到關於氣功的一些概論,並有上海因是子蔣維喬老先生之經驗介紹,印行單行本問世,以及唐山療養院說氣功療效,成績顯著,因此蔣維喬來療養院表演各種姿勢,並述說人身與嬰兒有臍呼吸之基本理論.

年7月出院回家,在家用椅子坐,日坐3次,成爲正式功課,有時在公園晨早坐時,面向東方,太陽初升之時,亦如法呼吸,臍上成凹,有如拉鋸,每次約坐2小時,直到9月初,有下述的幾點現象變化.

1.9月12日,在家坐時,心中默想丹田中應有火龍

二條生動,這時丹田稍有熱象,但並無其他,惟少腹有微脹或放屁,有時作體運動,其脹稍安.

2.9月20日,在晚上坐後睡前,臍下兩側有雞蛋大的二股氣運走,時左時右,又有?]聲,按之且疼,坐時總覺得腿脹,膀胱微熱,又因左腿膝下,素有神經疼症,乃去請醫師針炙,之後並談及一些氣功情形,和調氣機行血??等問題.

3.10月11日,在公園坐後,立起時,身作寒驚,在人站直時,由身後發出一股冷勁,雙腿戰抖,一直抖戰到頸上椎骨而到四肢,乃回到家中坐時,又坐到30分鐘後,丹田發熱,熱至雙大腿的後面,然未過膝.

4.10月30日,每日坐3次,在24日的下午,坐中丹田之氣如波卷式,走下穀道,但不下行,僅在尾閭骨間震動,聲音很大,如地震一般,只坐1小時,就不敢多坐,一直到11月26日.

5.12月18日,在坐中想通小周天之念,於是每天到時要坐,先守丹田,後守尾閭關.

坐到1小時後,尾骨內、大腿、坐骨等處,震動聲音更大,以致從背上脊椎骨抖動到後胳腦頂,全身乍寒,手心更冷,?敛坏枚?,用熱水袋?之.

又在坐後,只有胛子窩裏,出有微汗,晚上睡時,心煩、意躁、神疲、失眠,同時雙腿脹痛,酸楚,而手足總要在床邊上敲打,不得安停,此時心中雖然明白,而不由自主.

6.12月27日,坐後去運動,不覺將尾骨傍的大筋絡扭傷,二天臥不能動,就請醫師推拿後,貼以膏藥,數天後漸愈,因此未做練功,尚無異狀.

7.年1月2日,但能坐不能動,坐時仍現穀道,尾閭骨及脊椎骨震動,其傷處仍然酸痛,同時增加了心跳,氣喘.

於是又請醫師推拿後比較舒適,但在睡時,右睪丸通經處,很覺脹痛,仍難就睡,昏昏入睡之後,又作怪夢,常見大江,洪水泛濫,時而自身又在河中,又現有森林與廟宇等象.

8.1月16日,坐到1小時,震動之聲反小了,在沙發上坐時,不一會背上先發癢,背心遂覺硬而不能動.此時疼得不能撐持,心跳,氣急,已無力再坐,於是順靠於沙發上,模模糊糊欲睡,手足加以松伸之後,約1-2小時,其疼稍安,氣遂不見了.

9.1月24日,坐次減少,試坐1-2次,上午反不想坐,氣候很冷.在下午4時坐中,其氣仍?奚媳承?,但不上項.又因前面腹中有氣,同時又在上??,於是背後的氣,從兩脅間向前面走,腹前之氣,從兩乳傍走向後面去,於是兩氣相通,纏行於腰脅上,又一氣直?迌杉珩絻?,這時疼得更難忍,尤其是??部和十二指腸更痛,坐臥不得,只有站起來,立於靜處,口念‘噓字訣’,十幾分鐘,仍不能解痛

如此數天後,又用立勢,用璿璣法,做進火退符法,以眼舌向左右上下各轉24至36次之數,此時有口液咽下,覺得胸前之氣?迍?,更甚更疼.

在眼神停住,意守丹田之時,即欲入睡,最奇怪的,端正站立,也睡?暨^幾次.但腰之前後,總有氣痛,留住不安,有時用太極拳的升降開合的方法行氣,也不能解除痛苦.

10.2月10日,仍然堅持再坐,其氣仍然前後?迍?,除開肺部不疼之外,全身皆痛.

痛到糊塗時,似睡非睡,眼中似乎有白蒙,在白蒙中,見到鼻准生白,再注意一看,有三種顔色,先見金黃沙色,和淡青色,及白色.

在白色中又象有耳朵出現,這時氣已稍平,但小腹時左時右,有大小氣流動,注意一下,就不見了,可是腹脹不能睡,只得又坐.

于下午3時,丹田發熱,昏昏欲睡,冥心之時,尾閭癢辣辣的,一氣?奚项^頂,而項硬如鞭,不得轉動,胸前同時也有氣上?抻覀?.

這時坐勢不能支援,又是氣喘,心跳,二者交並,不得已用四個枕頭睡於床上,手足皆緊抱一團,似

睡非睡之中,面向右睡.

迷蒙之時,在頭頂有氣一大團,脹痛加劇,不能忍受,時而頭頂長大了,急需用手去摸,但手不能動,心慌意亂,

約十幾分鐘,不覺鼻聞有香味,在迷蒙之時,強自鎮定,心想‘五龍捧聖’,鼻下生花,睜眼一看,鼻尖上一枝梅花似的,長約3-4吋,剛剛一想,鼻尖上如有一個大燈泡開亮了一樣,脹痛非常,這時一身蜷縮更緊.

大約二十幾分鐘後,稍覺輕鬆,滿身皆微汗,就坐起來,胸中痞滿而噯氣,覺得氣分二支,又走入右側,肝臟腰脅等處仍痛,到吃晚飯時稍安.

11.2月26日,每天仍坐一次,坐後有時氣從額上下來,在鼻孔兩旁等處發癢,癢後胸前皆滿脹,有時背心脹痛,牽至兩側,一天到晚都脹痛,但輕重不一.

睡時手足總是蜷縮緊抱,翻來複去,難以入睡,以

致筋骨皆如繩捆索綁,疼痛難受.

到了白天,總想站立,不想坐臥,在站時舌抵上顎,看鼻准有時濛濛欲睡,自口中有津液3-4口咽下,但噯氣胸脹而疼.

若久站到1-2小時後,又覺稍安,於是就以三丹田挂??法,抱一守中,以爲養身療病,不願其再動,然無寸效也.

12.3月15日,行走坐臥,身體都不能歪曲一點,經常有氣在背心上留住,同時肝部??部均疼.

有時雖以太極拳降氣,也不過一時之計,不能全面救濟,又有時氣在四肢,下到足趾尖,或手指尖,但背上終歸住氣生疼.

13.於3月28日,由朋友介紹周潛川醫師,用氣功導引術,將我氣機留住之處,運用無上法門,導引一次,並抑制其氣機,立刻平復,以致今天未見再?迍?,當時又承贈降龍丸十粒,其氣更穩.

在引導後氣機已經分經歸元,在正規經道上走了,不過偶有氣喘,又由於臍中呼吸常常引起兩脅脹痛,到現在氣機轉動,已自動合乎規律,上通鼻息,或十手指或十足趾等情??,然不特並不難過,無亂動之情,反覺愉快舒適,每早晨起,及小便後,皆聞得檀香香氣,令人神清氣爽.

臨床施術之講述

1.坐中默想火龍二條,丹田稍熱,少腹微脹下氣,於運動後,反趨安適等情,按諸經論教理所示,及實際經驗印證之,此種靜坐法,實犯氣功之大忌.亦世間之訛傳也.時師以此種法門傳人,借誇神奇,不蔔害人幾許矣

尤以初步入手功夫,如此下手,不啻引火自焚,可深誡哉,此經論所謂‘著意’之危機,其機危之又微,謬以千里矣.

又按‘意守丹田’,法非不良,惟其在用上有其一定之機宜,非可妄用耳.蓋意守之而氣遂結,雖能令丹田生熱,取巧一時,

然真氣結固不行,失活潑自在之大用.

且氣屬陽而喜條達,最忌遏鬱,故令少腹雖熱而反發脹也,陽氣被鬱而不甚,尚有外開之能,故令下氣(放屁)也.

從陽本性,動以利其勢,故於運動後,其脹反安也.病患者犯功夫之大忌,從此下手,自召走火之苦厄者,不抑?乎.

2.臍下兩側,有雞蛋大兩股氣,左右運走等情,按此種現象,系自第一項淵源而來,此即訣所謂‘太乙氣化?奕味健⑷?流同出陰蹻庫’.

蓋丹氣發動,不得法訣,遏于丹田,不得分支以作周天運行,動靜失其相因相顯之用.靜既不能內返黃庭,動又不得外出蹻庫,此走火入魔之關健也,苟有高明指導,應手可愈,功夫進境,順且易也.

3.身作寒驚,先背脊冷戰而後及乎四肢等情,按此現象,即經論所謂陰陽交戰,戰于玄黃之野也,又謂熱深厥亦深也.

蓋真氣熱內遏于丹田,太、陽、少三陽之氣,不得化化之還丹妙用,失其衛於外表之大用,致令厥、少、太三陰氣機獨盛於外,故現寒戰而成厥逆也.

又太陽氣??,爲三陽之主氣,其經循行後背,直上顛頂,又督??循行脊中,爲三陽之都綱,總督三陽,循經纏行,周而復始.

茲既陽遏於內,陰盛於外,督??失用,故令冷戰,先發於背脊,後及四肢,此纏道自然之規律,而現乖象者也.

凡功夫失手至此,當宜停止,須依止善知識,求教挽救,不可妄坐矣.

4.丹田之氣如波卷式,走下穀道,尾閭震動巨?]等情.

按此現象,仍系前因引起.雖屬駭人,然不足爲怪,若能得善知識指寬,?揲_尾閭一關,則不特不致爲災爲病,且能循經運行也.

蓋此種現象,尚不失爲自然規律之發展,唯因其真氣遏鬱大甚,其勢暴烈,故令震動而生巨?],與功夫之常道現象,有輕重之別而已,此不可不知,其安危之機亦在此也.

5.坐中想念小周天,尾閭、脊椎、腦頂大震動,全身乍寒,手心更冷,只腋下出汗,煩燥不寐,手足敲床不停等情.

按此現象,乃走火入魔之正式開始,丹經所謂‘陽勝於陰則發熱、陰勝於陽則發寒’,此陰陽偏勝,不得中道也.

又按練氣真實景界,最忌有此大寒大熱之象,而合乎自然發展之規律,非語言文字可以形容,茲姑強立二名以形容,名之曰溫曰??,庶近之似矣.

又按手心更冷,以下各狀,乃心陽厥逆於外,被遏於內,君火被擾,有以致之,再進一步,則爲‘入魔’,較之‘走火’爲害,更趨嚴重矣.

又按只有腋下出汗一節,爲此種危機,不幸中之大幸,苟無此一點汗出,則轉趨入魔之悲境,蓋腋下爲心臟氣??出入之而穴道,又按此穴名曰‘極泉’,左右雙穴,丹家又名曰‘午門’,實二而一也.

6.因運動傷筋,無足論者.

7.增加了心跳氣喘,睪丸脹痛,夢入水中,見森林廟宇等情,按此種現象,爲真陽被遏,火衰而水泛之征,水火相推,恩害相承,失既濟之道遠矣.

此時爲肝氣乖脾,腎返逆肺,三陰之氣機太過,其走火之勢,更上一層樓矣,詳見‘黃庭經、中藏經、內經’等講述中,?s不贅及之.

又按睪丸脹痛一點,關係頗大,良以三陰之??,入毛際,下絡陰器,乃爲行經纏道之正軌,苟得其訣竅,則無此現象.

即令有之,可依法調伏,亦不爲災,此丹家正宗之秘授也,丹經所謂‘藏銀丸、函玉杵、斬白龍’等法.

唯外道旁門,視此爲畏途,犯之者必致莖長興盛,重則失丹,多年苦功,毀於一旦,此亦練氣者不可不知.

8.震動聲音反小,繼則背先發癢,隨之有熱氣如碗大一團,夾脊上??,背心硬直而極痛等情.

按此現象,爲陰陽相戰,得天地陽時之利,陰氣稍煞,真火得舒,噴而外出,循經纏行,督??彰用之征,惟以真熱被遏太甚,陽乃衰而不足,陰則依然有餘,故令熱氣成團,不得分經如??,循軌運行.

且反爲陰掣,逆陽下降,而陽則仍奮其負陰上升之用,爲力爭上游,遂致形成僵局,硬不能動,疼極難忍,心跳氣喘之情也.

9.氣仍?薇?,同時腹中有氣上??,背腹兩氣,交叉纏行於兩脅,又上?藜珩?,以及正立入睡等情.

按此現象,爲大小周天,纏道運行,乖誤失度之大患,氣機順逆從違,各逞其性,走火災怪,亂愈甚

矣.

迬Ф???,失其鎖鑰之用,任督二??,乖其抱負之性,故令氣機背腹同?抟?.

肝木肺金二氣,左出右入,右出左入,循行身之兩側,胃??之旁,上下皆入於‘缺盆’,會於‘膻中’,此其常軌也.

故令二氣交叉,纏行於兩脅,上?藜珩?,唯此一點現象,尚合乎自然規律之運行,惟‘遲、速’失度,‘脹、痛’乃生耳.

又改立勢,進火退符,意守丹田,正立入睡一節,此經論所謂‘昏沈’之兆,非真睡也.

得按病者之功夫下手,誤用意守丹田於前,?s又誤用於後,不啻釘上加釘,固之又固,一之爲甚,其可再手.故令昏沈似睡,生留生疼也,此又一知半解,妄施法訣,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10.氣仍背腹一同上??,全身皆疼,唯肺則否,鼻

端生白,耳朵出現,腹脹難睡,項硬如鞭,手足卷縮一團,頂脹如剝,鼻聞香味,鼻上生花,又如燈泡等情.

按此諸種災怪,雖是多樣,實屬一因,要皆氣機大亂,陰陽二氣,各極其主,天地否象也.

又肝主宗筋,而司痛覺,肝氣橫發,逆乎筋絡,所謂‘青龍乖張’,故全身皆痛.

又肺笥開提,而主鈞衡,金性靜止,不知痛而能‘商音’,所謂‘白虎蜷伏’,全身皆痛,故只肺部不疼(按肺臟雖臃腫而吐膿血,亦不疼痛),而又手足緊抱,蜷縮一團也.

又垂簾視鼻,鼻端生白,乃‘修觀’法門,佛道二家,各宗各派,皆極重之,尤以佛家天臺宗最精此法,佛說安盤守意經,宣教甚明.

苟用之失當,不得訣法,則真反化幻,幻景叢生,故見金黃青白等色.唯有耳朵出現一點,尚屬正常,蓋土金二髒,子母

根苗,氣機相感,丹家‘修觀’有此合法之境象.

又頭頂大氣一團,脹痛如剝,頭頂長大一節,乃陽升不潛,水拒火入,真氣盤旋于泥丸之宮,破竅不能,下還不得,故全身僵直有如石木,此危機之最甚者也.苟破竅神亡,則一命嗚呼矣.

又鼻爲脾之苗,脾在五志主意,在五氣主香,意動而心神趨,經論喻之曰‘拴意馬’

竅開而真氣露,金章謂之爲氣香蘭.意之所崇,幻象隨之,故現鼻上生花也.

唯鼻嗅香味一項,邪正攸分,爲坐中之常有,?坯晏辞?,兆脾府之燥濕,二香之別,否泰天淵,此練氣家所當同知,而不可一系視之也.

11.氣從額下走挾鼻傍,胸前脹滿,身側牽痛,手故蜷縮,筋骨繩綁,喜立惡臥等情.

按此現象,系源前因而來,龍動而虎伏,故現索綁繩捆,喜立惡臥是肺失開提,脾主四肢,肺脾交

困,故現手足拳縮抱緊也.

兩脅牽痛,少陽經??之所循也,氣從額下循鼻之兩旁,乃會‘頞中’,過‘迎香’,左右交叉,榮於唇口,下入‘膻中’,爲周天運行之正道,故現頭頂反不痛脹,而膻中則否滿也.

12.經過氣功導引治療之後,氣機分經歸元,走火問題,已基本解決了,迄今因呼吸而引起兩脅脹痛,及偶有氣喘現象,患者素有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炎之症,當從藥物施治.

治療導引術

1.先導引肝??,而又先疏少陽,和其表裏之氣機,解其陰陽之戰爭.2.次安心??,引火歸元,潛陽入陰.3.再次以推雲行雨法,燥脾陽而引氣歸中.4.最終以力士舉鼎法,開提肺氣,使氣分經.5.贈養陰藥十丸,每日一粒,宏功夫與藥餌連鎖之用.

走火入魔的醫案記錄之四

病患者神經衰弱多年,年以後逐漸加重,年冬突然轉劇,頭部昏眩,走路已發生困難,整日無故感到恐俱,腸胃神經疼痛,腹脹,惡食,大便不通,耳鳴心跳,腰酸腿痛,口苦失眠,隨即由哈爾賓去北京治療,兩月後略有好轉.

接?艟蛯W習氣功療法,此種方法類似北戴河氣功療養院傳授的內養功,但比內養功複雜,半月後功效頻顯著.

但一個半月以後,覺得耳鳴,心跳反而加劇,我隨即停止練功,停止後舊病復發,雖經中西醫治療,依然無濟於事.

我乃根據‘因是子靜坐法’一書自行練習,不數日,身體開始微微搖動.

一星期後乃大動不已,不僅上身各部作出許多樣式的動作,並且發展到全身劇動,在室內亂蹦亂跳,拳打腳踢,有時兩手象機輪轉動,有時象拳術中的

各種形式動作.

其中還摻雜?舾鞣N舞蹈姿勢,這些動作都不由自己神經支配,但到一定時候,我自己還能控制,不得已便停止練功.

這時不但舊病復發,而且每天從口中吐氣,不能自製,情?ū容^嚴重,我立即赴上海請蔣維喬老先生(因是子)給糾正偏差,他告欣我‘動’是氣功療法必經過程,以後必然會自動停止.

之後,每天繼續練功,每天3次,每次練功近1小時,靜坐時‘意守丹田’,半月後感覺精神大振,頭昏頭痛均已消失.

功後不但不失眠,連作夢也大大減少.食欲增進,大便?逋?,腦力亦有增強,惟全身動搖非但未能停止,而且逐漸加劇,動作亦逐漸複雜,除了各種舞蹈和拳術的動作外.

還有全身從頭到腳的按摩,並且按摩得非常細膩,幾乎每根神經都被按摩到,此外,嘴、眼睛、舌頭都

會作各種花樣動作,這些動作都很有規律,左動36下,右動36下,這樣繼續靜坐二十多天.

一日,靜坐不久,突然一股熱氣從尾閭通過脊背直到頭頂,又從頭頂的兩頰通過胸部直達丹田.這股熱氣的力量極大,使周身發生劇烈的震動.我隨即請教蔣先生,他說這叫‘通三關’的現象,是極好的.

自此以後,每次練功身體不由自主地由床上跳到地下,繼續作各種更劇烈的動作,動作花樣繁多,數不勝數.

又一日,靜坐不久,突然跳到地下,拼命旋轉,轉動數十轉後昏倒在地.

複又爬起,向反方向旋轉,又昏倒於地,與此同時,口中不斷哈氣,這樣旋轉哈氣達五小時之久.

翌日,我已精疲力盡,如得一場大病,我見勢不佳,急忙請教蔣先生,當時蔣先生亦感驚慌,隨即將我介紹到xxx老先生處,老先生用氣功療法給於

治療,起初幾次有微效,以後即不靈.

於是老先生教我用意想從會陰穴收氣入於膻中,我如法練功,愈做愈壞,老先生則改爲藥物治療.

這以後,越治病勢越重,最後幾天,氣在周身亂動,力量很大,痛苦實在難以忍受,不僅走路不能,而說話亦頗困難,每天無故恐俱萬分,神經有失常趨勢.

後經上海市衛生局介紹周潛川醫師處治療,周醫師用氣功導引方法,並配合藥物治療,每次導引後,痛苦顯然減輕.

十幾天後,痛苦大部解除,能自由行走,能看15分鐘報紙,兩月後跑步自如,能打一套十三式的太極拳,同時飲食正常,睡眠也安穩.

爲了把最後一點殘餘氣機平息,以解除最後一點痛苦,周醫師以‘伐毛洗髓’的氣功導引方法,進行近1小時手術,以後即指導我一種活潑自在的靜坐方法,連坐三夜.

第一夜前10分鐘兩肩微動,後15分鐘安靜下來.

第二夜搖動減少,氣機不斷往‘黃庭’歸元,但反抗力很大,起初腹部拼命鼓動,後來氣機歸入黃庭,最安靜的時間約5分多鍾.

第三夜極其安穩,坐了50分鐘,身體沒有發生搖動,氣機迅速地不斷吸進‘黃庭’,三夜之後,氣機又繼續安定,估計用功天,不但氣機能完全平息,本病亦能痊愈.

臨床施術之講述

依病患者的報告,頭部昏眩,無故恐俱,耳鳴心跳等症,據中醫學理論之,乃陰陽極虛,水火相逆,弱症之最者也.

複按太淵六??,陽浮而陰散,趺陽雙候,卑滯而阜弦,獨取龍門,見龍亢而風反南,別診虎窟,訝虎蜷而雨逆北,任督失於海瀆,坎離乖填,?迬д`其升降,水火未濟.

統觀診??情??,氣??之虛,莫此爲甚,而陰陽兩虛,在比量上論之,陰分尤虛也.在性量上觀之,陽之所以虛,緣陰之宿虛也.

又在現量上推之,陽之逆上而不潛,反成有餘之局者,因陰之宿虛於下,爲不足之病源也.

據前論證,於藥物治療,以養陰潛陽爲療程之主旨,以培土養金,壯水滋木爲制方之法訣.

更從陰陽之本性,早進丹丸,夜服湯劑,以降龍丹兩濟丸五十餘粒,湯藥八十餘帖,配合外用氣功導引術,以導引真氣分經歸元.

於兩月後,複教練習動功,以利機關而健筋骨,最後更教其恢復靜坐功,予以合法之指導,俾其終身宏保健之用,總計治療時3個月,基本告定矣.

按病患者氣功療法之走火入魔的報告,察其內容,經過曲折,醫曆三人,法用多種,毫無見效,愈治癒危.

當其初來顧我施治也,首望其形色,千金柱倒,頭首偏垂,面用黧黑,耳輪焦枯,皮膚失澤,毛髮?張,手足強而步履滿跚,脊椎弓而俛仰失度.

次聞其聲音,似蜇蟲之低鳴,斷續亂奏,若弛弦之音啞,宮商失音,呼吸不及肝腎,汗出離宮,吐納逆於膻中,手冒胸際.

再問其所苦,一如報告,終切其??道,已見上述,綜上四診所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臨此重症,感慨系之,既同情病患之無辜受難,決定不顧一切,接受此一艱難任務,以救存患者一分元氣.

1.按開始氣功療法,半月後功效顯著,但一個半月後,耳鳴心跳,反而加劇一段,系氣機發動,遊行於外,所謂假精神也,而非真效也,又真陽不潛,虛陽擾動君火,故耳鳴心跳加劇.

2.照‘因是子’靜坐法,不數日由微動乃至大動不已,花樣百出,以及舊病不特不減,且口中吐氣,不能自製一段,系因自行練功,指導無人,誤用法

訣,以致真氣發動,不能歸元,周天纏度,失正隅之規律,來去遲速,大會小會,相交乖誤,究其動象,屬龍虎交爭也.

唯口中吐氣,不能自製一點,本屬陰虛於下,陽逆於上者,嚴重時應有之征,而爲氣功所引發,速其病禍耳,雖不能苛責於氣功,然其症因之而益危矣.

3.按‘動’是氣功療法之必經過程,以後必會自動停止一段,系指導上之大誤,此論不可從也.

蓋氣功之所謂‘動’,非言外景象之‘動’,乃言內景真氣之‘動’也,即此內景真氣之‘動’,包括‘先、後天氣機’分合之‘動’,亦以氣機之初階學者而言,尚非上乘真諦也.

苟功夫火純青者,由清凈境界而入初定,乃至如來大定,名爲‘如如不動’,以此觀‘動’,則大謬矣.雖然如此,氣功療法,尚不必求此高深之義也.

茲再退步言之,氣功之用於療病,無異於丹道家之‘祛病延年,長生久視’爲宗,所謂‘命功’之修持也.

據諸經論,與師師相承,命功原有嚴格之次第,精微之口訣,三千六百門,八萬四千法,法法圓通,始足以爲人師,苟執一法,囫圇授人.

又按氣功之修持,概別爲‘動、靜’兩功,皆以修內景爲宗,而以由‘動入靜’,先外景而後內景,爲正傳之次第.

動功以練外景,舒筋骨而活血??,以奠內景之基也,

靜功以練內景,調氣機而壯臟腑,操氣化之用,得歸一之趣,清凈無爲也至若‘進火退符、大小練形、周天運行、飛精入腦’,如此法門,乃專言‘內動’之修練,命功用上之區別.綜觀上說,‘動’義雲何?可以了了於心矣

4.按‘意守丹田’,雖見療效,然大動加劇,舞蹈

按摩,五官七竅,左右轉動,很有規律一段,此種現象,與第一患者大同小異,已見前解,?s不重出也.

又按左動36次,右必36次一節,乃氣機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交叉纏行之常道.

惟氣機過甚於肝肺二經,有以致之,此經所謂‘龍虎爲病’也,亦是物理力學之規律,猶如鐘錶之左右擺動耳.

苟能及時因勢,予以合理之導引術,並糾正吐納口訣,立可解除,而趨正軌.總上病因,要皆誤用意守丹田之後果.

5.按熱力極大,通三關云云,跳到地下,左右旋轉,達五小時,昏倒哈氣一段,乃前因之發展.

蓋以其人體魄,陰虛於下,陽逆於上,故現‘地旋’

動作,而不‘翻筋斗’,此與廖病者之所以有別也,各項理論,複按前講可.

又按所謂‘通三關’也者,據諸經義,與實際印證,乃氣功之心法,別有密傳,非顯義也.

夫人之‘色身、氣??、本通’,修練者‘固通’,不修者‘亦通’,二者之‘通’,在‘體’上相同,而‘用’上則異.

蓋不修者之氣機運行,從天地陰陽氣化之正運,爲運行之規律.

遠觀之則顯示春生夏榮,秋收冬藏.

近擇之則蒙瞳於晝寤夜寐,眠食動止.

良以習而不察,慣而失覺,不能指揮自身之氣機運止,猶如魚之在水,忘其身之在水中,而不能須臾離水也.

若練氣家則與此相反,逆而修之,依法行持,握氣運之機括,損其有餘,益其不足,執其兩端,以求中道,察其矛盾,以除偏差,故能常住春風之中,得煦和氣機之?養,而致祛病延年之效也.

又人之氣機,營衛全身,‘通’則安泰,‘塞’則病否.

觀外因風寒,內因情欲,氣機感受,必爲病災.

且氣機流注,表裏相傳,臟腑受病,此氣機‘通、塞’之證論也.

苟有人焉,‘三關’不通,必待修而‘通’之.

則吾不知其太初受孕,太素生形,氣機盈滿,降而誕生,經義之所謂何也?

更不知‘三關未通’之凡夫,又何以亦享修齡?

而練氣家‘三關已通’,反而走火入魔之危耶?

此餘之大惑不解,又事理之證實,而未敢苟同者也,凡辨事理之是非,莫離乎辨證,要宗乎唯識,此中真理,不難得之.

1.按意想從會陰收氣入於膻中,愈治癒重一段,乃系誤用法訣所致.

複按內景功夫,所謂‘小練形、大練形’者,有此一法,然非以‘意、想’行之,實別有密傳之口訣,專有‘啓、閉’之門戶也.

諒爲病者所誤解,訛而練之,遂令‘?蕖⑷巍⒍健?三??,逆結亂竄,氣機愈壞矣.

氣功導引術及藥物治療

1.先解龍虎之爭,次開?蕖⑷巍⒍街?結.2.引陽入陰,?粱鸾邓?,補益土宮.3.開提肺氣,鎖插帶??.4.引氣歸元,循乎日月.5.最後導以動功,先健筋骨,複教靜功,用壯臟腑,經過療效,茲不重出.6.以養陰潛陽,爲療程之主旨,以培土生金,壯水滋木,爲制方之法訣.7.從陰陽本性,早進丹丸,夜服湯劑.

李天鵬功夫、醫療、氣功

在以前的道門是一體系,今多已分開,這次在港開班,所教都是打好以上的基礎,而方便將來再能深造,因有功力才能更上一層樓.今在港和武當開班望能訓練全面之人才,不是訓練打仔爲目的.

本門在治病上,一病有4個方法治:

1.如藥材方便,可開方劑.2.如在深山或藥材之不足,可用針灸.3.如以上都沒有,就用內功指穴法來治.4.加上外氣或氣功自我療法.5.還有用宗教的祝由科.以上也可聯合運用來治病,稱爲綜合療法

過敏症,在醫療上對醫生是一個頭痛問題,因要不停測試病者對那東西敏感而用藥,而服藥是好,但不是醫好,而病者服藥愈久,服的藥就愈多,這就藥廠原則,你在美最清楚.

本人不是用藥來治,因無任何有關醫療之證書,在我來說就非法,對我來說何必做.

我依人體免疫能力的方法爲依據,在功法中找尋能增強自我免疫能力.

看動物長期以森林爲棲身之所,可有對花草樹木敏感,我不懂動物之語言,但知森林是牠們家,這就表示牠們沒有對周圍環境敏感,這應是牠們本身之免疫功能之效.人有病就要醫,因他免疫能力出了問題,除了用藥之法外,應可加強自身之免疫能力,如何才能增強免疫能量,這就有賴先輩們留下之各類功法.

本門所用之法是增強肺、腎之功能,因肺強就腎強,以金生水來增強腎門之水火,一句簡單說,腎強就自身免疫能力必增強.

如需要詳細說明,告知.

你說可有記錄證明,朋友,我是無牌郎中,而我近年本性對各方事興趣不大,用錢不多的我,因本人

對煙、酒、賭都不嗜,在香港幾拾年馬場沒去過,6合彩在香港與美國也未買過,故日常生活簡單,在最近這二年才接促社會教拳.

在日間康復中心曾經教過老人家練呼吸法來幫助哮喘或有關過敏之老人.

在學員中有一個在Gas公司做,常在地盧去維修,故在冬季都在家休息,不能開工,花粉症也,自學此功法,今天的季節,對他無礙.

朋友,人天生賴性,如藥物能頂得住一天,都要食藥,何必這麽辛苦練功,當藥物無效之時,才找其他療法.

朋友,教功不是買藥這樣方便.

任何功法來治病,都不能以一法應萬法,應以病者的陰陽虛實辨症來教.寫得衝衝,如有錯漏,再補.

李天鵬

免疫能力與自療法來對付癌細胞

人體對各種疾病都有本能的自療力,看動物當有病痛時,會自然地找適應的草與葉來吃,尤其貓與狗,這些動作都是牠們之本能.

今的癌症療法,在西醫以開刀、化療、放療爲主,中醫是以毒攻毒法來治療.

以上療法如能配合天生具備的潛力的自療法,來個整體綜合療法應是較爲全面.

當然也可以單獨用免疫能力的自療法,免疫能力真的有效嗎?

這有一個實證來顯現免疫能力的能量,當人體在做器官移植時,如果組織配型不對,體內被誘發的排斥反應,足以把一個異體的器官完全吃掉,可見人體中潛在對異常細胞抗擊之免疫能力是巨大的,是我們要如何激發起人體的免疫能力來戰勝癌症.

李天鵬免疫能力與自療法來對付---愛滋病(AIDS)

愛滋病已在很多國家的成人男子、婦女和嬰兒中流行,這種疾病是由病毒傳播,這種病毒稱爲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在氣功的能量能否發揮內在免疫潛力的自我療法,本人還未試用過,氣功的療法不是萬能,它祇不過是道門的其中一系療法,它如何發揮它的功能,是學者的我是考驗.小小的我,祇能一步一腳印去做,有得做,何需求得與失.

在道門療法裏,應盡配合藥物,稱爲綜合治療法.

李天鵬

四禪八定的醫療作用及其可能發生的生理和心理現象巨贊法師

A.禪修是指禪定的修習而言,它包括的專案很多,

範圍很廣,唐窺基法師著‘瑜伽師地論略篡’卷五,說有七種不同的名稱:

第一種是‘三摩呬多’義爲‘等引’,謂離棄了昏沈掉舉二種妨?Y禪修的病態以後,心意平等,能夠引發功德,包括一切‘有心定和無心定’.

第二種是‘三摩地,義爲‘等持’,以前譯作‘三昧’,通攝一切有心定位中的心一境性.

第三種是‘三摩?嫉住?,義爲‘等至’,即一切有心無心諸定位中的所有定體.

第四種是‘馱衍那’,就是通常所說的‘禪’,其實正確的意譯應爲‘靜慮’,通常有心無心,有漏無漏,染與不染,而一般經論上都只就色地有心的清凈功德稱爲靜慮.

第五種是‘質多翳迦羯羅多’,即‘一心境性’,舊雲‘一心’以等持爲體.

第六種是‘奢摩他’,義爲‘寂止’.

第七種是‘現法樂住’,則是單就四種靜慮的根本說的.

這裏面所說的‘心意平等、心一境性’都是在禪修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心理現象.

有心、無心也是心理現象,而是就總情??況說的.

例如‘靜慮’這一個名詞,就是說明靜定之中還有思慮的心理活動,所以屬於有心位.

無心睡眠(即無夢的熟睡)、無心悶絕、無想定、滅盡定等,或者心理的活動不顯著,或者已經把心理活動壓伏下去,所以屬於無心位中,因爲還有第七識和第八識,只有無想定和滅盡定才是真正的‘無心’,因爲在這兩種定中,‘行與心遠、諸心心法滅’,這說明禪修入定可能達到滅?承睦砘顒拥囊环N現象.

‘有漏無漏、染與不染’,是就禪修的性質說的,如爲名利恭敬而修禪定是‘染汙或雜染’的,也是有

漏的,爲追求真理,解?缬钪嫒松?方面的問題而修禪定,則不是‘染汙’的,可能成爲‘無漏’.

‘色地’一名詞,是說明禪修的範圍,因爲佛教把世間分爲三大區域:第一是欲界第二是色界第三是無色界

欲界有欲界的禪定,色界和無色界也各有其與環境相適應的禪定.

我們這個人間屬於欲界範圍之內,而能發生上地(或上界、即色界、無色界)的定,大乘經典如‘大般若經’卷第五百九十一,還鼓勵大家多修欲界定,而不要貪著色界定和無色定,因爲修欲界定生欲界,能夠很快地圓滿‘一切智智’,而貪著色界定和無色界定,上生色界或無色界,就沒有這樣的功德,這是大乘教理的特點.

隋智者大師在其所著的‘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一書中,根據‘世間、出世間’兩種方向,又把禪修

分爲四大類:

1.世間禪相—四禪、四無量、無想定、四無色定.

2.亦世間亦出世間禪相—六妙門、十六特勝、通明觀.

3.出世間禪相,又分爲四種:

a.觀—觀壞法(九想、八念、十想)、觀不壞法(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

b.煉—九次第定.

a.熏—獅子奮迅三昧.

d.修—超越三昧.

4.非世間非出世間禪相—法華三昧、般若三昧等.

智者大師這樣分類,雖然還有可以商量之處,但他

指出禪定有使修習者趨向於‘出世間’的作用,則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認爲具有爭執、曖昧、耽嗜、可毀壞、可對治等性質的是‘世間法’,與此相反的是‘出世間法’.世間法必定是‘有漏’的,出世間法必定是‘無漏’的,所以世間禪又稱有漏禪,出世間禪又稱無漏禪(餘類推).

有漏禪不依境作觀,引伸智慧,也不計對著煩惱,發揮斷治的作用.

自無漏禪?衬芤?伸智慧,斷治煩惱,改變世間法的曖昧、耽嗜等性質而爲無曖昧、無耽嗜的出世間法,因此有‘非禪不智、由定生慧’的說法.

亦世間亦出世間禪可能發生的作用,介於二者之間,非世間非出世間禪的性質,其實也是無漏的,應該屬於無漏禪,不過因爲它所引伸的‘中道’觀慧,超過小乘人所執著的無漏法,所以另立一類.

禪定是人類心理、生理上可能有的一種現象,它可能

發生的作用也很微妙,所以古代印度的各種宗教都注重禪修,佛教自亦不能例外.

如無著菩薩的‘六門教授習定論’雲;‘由習定故能獲世間諸福,以及殊勝圓滿之果’.

智者大師的‘釋禪波羅密’卷一亦雲;‘若欲具足一切諸佛法藏,唯禪爲最,如得珠玉,衆寶皆護’.這說明無論是印度或中國的佛教大師,對於禪修,都是懷?艉艽蟮南M?.

B.不過就普通的生理學和心理學來說,禪修中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不屬於‘常態’,要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不斷加上功力才能逐漸得到,得到了如不加以鞏固也很容易退失.

如‘成實論’卷十四‘定難品’說,身有冷熱等病或疲極失眠,心有優、嫉等煩惱,都是‘定難’,妨?Y禪修.

又用功的時候過於緊張,或者意志不集中,也是‘定難’.

此處還有粗喜定難、怖畏定難、顛倒定難、不取相定難、不樂定難等等,都是說明禪修不是很簡單的事情,要有充分的準備才能有所成就,因此‘摩訶止觀’卷四有二十五方便的說法.

二十五方便都是禪修前後應該準備的事項,即:

1.具五緣:持戒清凈、衣食具足、閒居靜處、息諸緣務、得善知識.2.呵五欲:色、聲、香、味、觸.3.棄五蓋:貪欲、瞋悉、睡眠、掉悔、疑.4.調五事:調食、調眠、調身、調息、調心.5.行五法:欲、精進、念、巧慧、一心.

這無非是要禪修者在安靜的環境和正常的生活中,放下一切不必要的攀緣和雜念,以便集中精神,用調身、調息、調心的方法,進行不斷的修習.否則,物質上,精神上毫無準備,禪修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a.調身,就是在禪修的時候調整身體的姿勢,佛教

通常主張結跏趺坐,如‘大智度論’卷七雲;‘問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結跏趺坐?答曰:諸坐法中結跏趺坐最安穩,不疲極.此是坐禪人坐法,攝持手足,心亦不散’.‘禪秘要法經’卷上也說:沙門法者,應當靜處結跏趺坐,齊整衣服,正身端坐,左手著右手上,閉目以舌拄?,定心令住,不使分散’.這裏所說的都是非常簡單,而在智者大智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上說得比較詳細.

b.調息即呼吸,就是把呼吸調柔入細,引短令長的意思.後漢安世高譯‘大安般守意經’卷上雲:息有四事,一爲風、二爲氣、三爲息、四爲喘.有聲爲風、無聲爲氣、出入爲息、氣出入不盡爲喘也.

後來智者大師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慕忉尩溃?‘坐時鼻中息出入,覺有聲是風相,坐時息雖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是喘相,坐時息雖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是氣相,不聲不結不粗,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隱,情抱悅豫是息相’.

又說:‘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則

定’.所以風、氣、喘,都不是呼吸調柔的相狀,應該遂漸改進,達到‘不澀不滑’的標準.

c.調心,主要是調伏亂想,使注意力集中,而腦筋得到充分的休息,通常和調息結合在一起修習.

西晉竺法護譯‘修行道地經’卷經雲:‘數息守意(按即調息、調心的舊譯)有四事:1.數息2.相隨3.止、觀4.還、凈

這就是調伏心息的六種方法,後來稱爲‘六妙門’.

數息即當呼吸的時候,系心在記數上,或以吸氣爲一,呼氣爲二,或以第一次的呼吸爲一,第二次的呼吸爲二,這樣從一數到十,又再從頭數起,有時還可以從一數到一百,或者逆數,能夠祛除昏沈、掉舉(即雜念紛紜)兩種毛病,初步做到‘不沈不浮是心調相’的程度.

數息純熟,心相漸細,就不用數息,而一心依隨呼吸出入,攝心緣息,稱之爲隨.

隨息純熟之後,不隨呼吸出入而凝寂其心爲‘止’.

‘觀’是觀察微細的出入息相.

‘還’又反觀觀察的心.

‘凈’則不起妄想分別.

六妙門注重在調心,如果還不能用以?舴?昏沈的毛病,則可系心緣中(兩目齊平處的中間)、眉間、額上、鼻端或頂及心處.

如果雜念紛紜,無法制止,還可以系心臍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守竅’,也是一種集中注意力調伏心息的有效方法.

C.在靜坐的時候,身、息、及心三事調適,除了可以達到禪定的境界之外,還能夠治病和保健.這又有九種說法:

1.系心臍中像豆子那麽大,能治諸病,也能發生諸禪,因爲息從臍出,還入至臍,又人托胎的時候,帶系在臍,是腸胃的根源.

2.上氣胸滿、兩肋痛、背膂急、肩井痛、心熱懊痛、煩不能食、心?、臍下冷,上熱下冷、陰陽不和、氣嗽十二種病,可以用止心丹田的方法治療.因爲‘丹田是氣海,能銷吞百病’.如果止心丹田仍覺痛切的話,可以移心三裏穴,如還不能止,則可以移心兩腳大拇指甲的橫文上,以愈爲度.

3.心緣兩腳之間,可以治癒頭痛、眼睛赤疼、唇口熱、繞鼻胞子、腹卒痛、兩耳聾、頸項強七種病.

4.經常止心在足,能治一切病.因爲我們平常用腦的時候多,‘氣強?薷?髒,翻破成病’,心如緣下,則五臟順而消化力增強,衆病自愈.

5.身上有病,一心止於病處,如果沒有特殊的障?Y,不出三日,都能痊愈.

6.不以病爲意,但寂然止住,心意和悅,也能治病.

7.偏用出息,可治腫結沈重、身體枯瘠、痰陰脹滿、飲食不消、腹痛下痢等病,偏用入息,可治煎寒壯熱、支節皆痛、身體虛懸、肺悶脹急、嘔逆氣急等病.

8.吹、呼、嘻、呵、噓、呬六種息治五臟諸病.又有兩種說法:

a.一種說‘心配屬呵腎屬吹,脾呼肺呬證皆和,肝臟熱來噓字至,三焦壅處但言嘻’.

b.另一種說:‘呵治肝,呼吹治心,噓治肺,嘻治腎,呬治脾.其主治的具體症候,也有詳、略兩種不同的說法.

略的一種說:冷用吹,如吹火法,熱用呼,百節疼痛用嘻,亦治風病,煩脹上氣用呵,痰陰用噓,勞倦用呬.

詳細的一種說:肝上有白物,使眼睛痛,赤??慢成

白翳,或眼睛破,或上下生瘡,或觸風流冷?,或癢或刺痛,或睛凹,容易發怒,是肺妨害了肝發生的病象,可以用呵息治療.

心淡熱,手足逆冷,心悶少力,唇口燥裂,臍下結症,熱食不下,冷食逆心,眩懊喜睡,多忘心?,頭眩口納,背胛急,四肢煩疼.

心勞體蒸熱狀似瘧,或作癥結,或作水癖,眼見近不見遠,是腎妨害了心發生的病象,可以用吹息和呼息對治.肺脹胸塞,兩肋下痛,兩肩胛疼,似負重,頭頂急,喘氣粗大唯出不入,遍體生瘡,喉癢似蟲咽吐不得,喉或生瘡,牙關強,或發風鼻中出膿血,眼陰鼻莖疼,鼻中生肉氣不痛不別香嗅,是心妨害了肺發生的病象,可以用噓息治療.

百病不流,節節疼痛,體腫耳聾,鼻塞腰痛背強,心腹脹滿,上氣塞胸,四肢沈重,面黑瘦,胞急痛悶,或淋,或尿道不利,腳膝逆冷,是脾妨害了腎發生的病象,可以用嘻息治療.

身體上面風癢,或者通體癢悶,是肝妨害了脾發生的病象,可以用呬息治療.

9.上息治沈重,下息治虛懸,滿息治枯瘠,焦息治腫滿,增長息治羸損,減壞息散諸陰膜,曖息治冷,冷息治熱,?尴⒅污杖?不通,癥結腫毒,持息治戰動不安,和息通治四大(佛教以地、水、火、風爲四大種)不和,補息補虛乏,善用十二息,可以遍治衆患.

調融身、息及心的方法能夠治病保健是實在的,而智者大師還慨歎?粽f:‘世間醫藥費財用工,又苦澀難服,多諸禁忌將養,惜命者死計將鉺(即千方百計延醫服藥),今無一文之費,不廢半日之功,無苦口之擾,恣意飲啖,而人皆不肯行之,庸者不別貨,高和寡,吾甚傷之.

這可能是因爲‘息法’需要充分的準備,又不是一二天能夠見效,是一般人不願意修習的緣故.

所以在修習‘息法’的時候,把應該注意的事項說明白,使修習者知所避忌而消除懷疑和顧慮,實在

也有必要,這大概又有以下六項:

1.知道了息法能夠治病保健,還必須隨時常用,專精不調.如果一時沒有得到益處,也要不計日月,常習不廢.

2.修習的時間,最好在早晨或晚上,以得汗爲度,但用功要緩急得宜.

3.靜坐如沒有節制,或倚壁柱衣服,會使人身體背脊骨節疼痛,名爲注病.治法:用息從頭流向背脊,經骨節邊注下,善自調護可愈.

4.開始修習六妙門時,六門各修習幾天,如其中有一門在修習的時候特別覺得身安息調,心靜開明,始終安固的,就專用那一門,必有深利,如果發生了障,可以另換一門.

5.修習的時候,可能發生種種幻覺,或者身上還會感覺疼如針刺,急如繩縛,癢如蟲咬,冷如水灌,熱如火炙,重如物壓,輕似欲飛,或者心中暗閉生

起惡念,或者歡喜躁動,或者擾愁悲思,或者突然發生驚恐,或者像昏醉一樣,都要置之不聞不問,否則會妨?Y修習而招致退墮.

6.每次修習完畢的時候,先把身體、頭頸、肩膊及兩手稍稍搖動,再搖動兩足,再以手遍摩全身,再把手摩熱掩在兩眼上,然後用力張開,待身熱稍歇,才可以下來行走,否則會發生頭痛和骨節不爽等疾病.

D.心息調融是禪修的初門(此一狀態和方法,印度文稱爲‘安般’或譯作‘阿那波那’),佛教經典上稱爲‘甘露門’,因爲它可以引發許多功德.

據‘瑞應經’等說: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之前就是修的安般法,後來他也常教弟子們修習.

所以‘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卷一說:‘因息修禪,疾得禪定’.又說:‘繫念修習阿那波那入欲界定,依欲界定得未到地,如是依未到地次第獲得初禪乃至四禪’.

照上面所述的一段看來,安般法的醫療作用非常顯著,如果加深了它的進度,因而引起禪定以及心理、生理上的特殊現象,當然也是有可能的,這大概就是所謂‘功德’的一部分.

根據專門解釋有關禪修中各種境界的經典,如‘禪秘要法經、坐禪三昧經、禪法要解、思惟略要法、達摩多羅禪經、五門禪經要用法、治禪病秘要法、大安般守意經、摩訶止觀和釋禪波羅密次第法門’等,可以知道,加深了心息調融的進度,心理方面會到達‘泯然澄凈、怗怗安隱’的狀態,這時思想集中,毫不分散,稱爲‘粗住’.

從粗住再進,心理方面‘怗怗安隱’的狀態更加增強,稱爲‘細住’.

這時因爲心理方面非常安隱的關係,身體自然正直,坐久不倦,好象有什麽東西支援?羲频?,但偶爾有一陣陣肌肉緊張的疼痛和緊張疼痛消失後的疲困.這樣經過幾小時或者一二天,一二個月,心息就更加深細,會感覺自己的身體非常明凈,心理也‘爽爽清?帷?,沒有一絲牽挂,叫做‘欲界定’.

修習欲界定到純熟的階段,可以連日不出定,也可以保持定法經年累月而‘無懈無痛’,同時還能夠引發像電光一閃似的‘無漏慧’,所以又稱爲‘電光定’.

從這裏深入,就會發生‘身心泯然虛豁’,‘冏冏安隱’的現象,爲‘未到地定’,或‘未來禪’,因爲它能引起初禪,是初禪的方便定.

未到地定的功效,有顯然超過欲界定的地方,就是‘入定出定,身體溫暖,悅豫快樂,顔貌熙悅,恒少睡眠,身無苦患’,可以說,在身、心兩方面都達到非常健康的程度,因而又引發八種‘觸’.

動、癢、?帷⑴?、輕、重、澀、滑稱爲‘八觸‘.據說入未到地定漸深,身心虛寂,不見內外,經過一日至七日,一月乃至一年,如果定法不壞,就覺得‘身心微微運運而動’,或從上發,或從下發,或從腰發,漸漸遍及全身,這叫做‘動觸’.

動觸能生十種功德,謂:‘空、明、定、智、善心、

柔軟、喜、樂、解脫、境界相應’.動觸發生時:

1.身心虛豁爲空2.冏凈美妙爲明3.一心安隱爲定4.不復昏迷疑惑爲智5.慚愧信敬爲善心6.有粗獷的意念爲柔軟7.于所得法生慶悅爲喜8.觸法娛心恬愉美妙爲樂9.沒有貪、欲、瞋、恚等五蓋爲解脫10.安隱久住斂念即來爲境界相應

其餘七觸也有這十種功德,共爲八十種.不過每一種功德中又有三種狀態,如動觸起時,手腳搔擾,動作急疾,是太過的狀態,一切不動,如被縛相似,則爲不及,身內運動,不遲不急,才是適中,正的狀態.

又如空這一種功德,若水寂絕都無知覺是太過,鏗然??Y又是不及,只有豁爾無才是正空.

八觸發生的時候,有時一種觸接連續不斷,轉深轉細,稱爲?诎l,有時一種觸未發到一定的程度又發其他觸,叫做橫發,橫發的先後,隨各人的體質不同而異,通常都是先發生動觸.

禪修到了這種境界,稱爲‘得色界心’,可以進入色界定,因此未到地定所發生的八觸,通常歸入‘初禪發相’之中.

初禪就是色界定的第一禪,有五個支分,即‘覺、觀、喜、樂、一心’.

1.初觸觸身,有所感受爲覺2.細心分別八種觸及各種功德爲觀3.慶昔未得而今得爲喜4.恬恬愉快爲樂5.寂然靜止爲一心都是從未地定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得到了初禪,身心的快樂柔和又遠遠勝過未到地定.‘禪法要解’卷上說:‘初禪快樂,內外遍身,如水漬幹土,內外沾洽’,因而能夠斷伏欲界煩惱.

初禪有覺有觀,不能使禪修更爲純凈,所以還應該把它捨棄掉,捨棄了覺、觀就發‘中間定’.

按中間定又名‘轉寂心’,以修習捨棄、覺觀的六行爲體,但有時心理方面會發生擾悔,擾悔心生,則永不發二禪,乃至‘轉寂’亦失,或者還發初禪,或者連初禪也不發,所以在這關頭,要特別保慎.

由中間定進入第二禪,第二禪的支分是‘內凈、喜、樂、一心’.

內凈就是捨棄了覺、觀之後的清寧狀態,‘如水澄靜,無有風波,星月諸山悉皆照見’.

按一般經典上都說進入四禪的根本定之前,先要入四禪的近分定,也就是要經過根本四禪的準備階段.

又這裏所說的‘喜、樂’,也和初禪的在性質上有所不同,因爲初禪的喜、樂是從離欲得到的,而二禪的是從初禪的定得來的.

二禪因‘內凈’而生大喜,因喜生??,可能引發煩惱,要把它捨棄了才能進入三禪,而身受無喜之樂.

這樣的樂,從內心發,綿綿美妙,據說是‘世間最樂,無有過者’.不過又有遍身和不遍身兩種區別.

a.遍身的樂,全身每一毛孔,每一器官都充滿?粜缾?,心裏面也是‘樂法內充、情得通悅’.

b.不遍身由於心沈沒、不安隱、生貪著三種過失,因此三禪的支分是‘舍、念、智(或作正知)、樂、一心.

舍就是舍掉喜,念與智是針對?羧?種過失而安立的,這樣,第三禪就獨得‘樂俱禪’的名稱.

第四禪的支分是‘舍、念清靜、不苦不樂,一心’.

舍的意義是‘無所依倚’,因爲在第四禪中,身心的調柔安隱達到了非常高深的程度,像三禪的遍身受樂已經無此需要,可以捨棄.

又三禪的樂並不是永久的,貪著了也會成爲苦患,也要捨棄.捨棄了三禪樂,‘行不苦不樂受、不億不悔’,意念清凈到極點.據說,在這時候,出入息微細得像沒有的一樣,因此第四禪又名‘不動定或不動智慧’.

得到了第四禪再進修四無色定或其他的定都很容易,所以佛教經論上又都以第四禪爲根本.

禪修的層次很多,境界也各各不同,而都從調融心息入手,調融心息的效用,目前已經有了初步的證明.

禪修中可能發生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似乎也不是憑空虛構,這類資料記載在佛教經典的還有很多.

按煩惱有二種,一制做煩惱和二解?鐭?惱,在佛教經典有根本煩惱和隨煩惱:

a.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六大煩惱,爲一切煩惱之本.

b.隨煩惱:忿、恨、惱、覆、誑、陷、憍、害、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沈、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等煩惱本煩惱發芽生苗,隨之而生的諸種煩惱形態意識,意識最基本分爲三種:1.六根:眼、耳、鼻、舌、身、意.2.六境:色、聲、香、味、觸、法3.六識:是六根六境相互涉入而生‘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zd/100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