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二官访谈录二十二
2016-1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大肠和胃的关系是什么?
臟腑的相表里,实际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中医上,有些六腑的病,需要先调五臟?
学员:老师好。今天继续大肠的话题哈。在中医的经络体系里,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大肠经和胃经其实是属于同一经脉。而就现代医学来说,急性肠胃炎也属于常见病,可见大肠和胃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从心平学的角度,您能解释一下这个大肠和胃的关系吗?
王老师:首先呢,手阳明和足阳明都是阳经,阳经的共同特点,都是外在的表现。大肠经,是它的『变化出焉』;足阳明胃经,是『受纳之官,五味出焉』,就是接受完了,要出『五味』。这些都是有外在的表现。
比如手阳明大肠,大肠经跟肺经相表里,肺是『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但是它的治节,是内在的;到手阳明这儿,表现在外在了。脾呢,是『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谏议,就是有了一个好的建议,那这好的建议怎么执行?外在的,就表现在胃。
我们从胃、到小肠、大肠、膀胱,都是属于腑,包括胆,其实也是参与消化的。中医上还有个三焦,可以说是分段,但属于整体上管这消化的。所以说这个呢,它不止是大肠和胃跟消化有关。如果从肠胃炎来说,就是我们对事物的容纳、以及对事物的变化,这里面假如说有不平的心情,甚至有对抗性的,就可以出肠胃炎。特点呢,都是管外在事物的。所以就进入了消化系统。
大肠的变化也是,看在哪个阶段,包括和整体环境或者别人、别的事有对抗性。有对抗性就可以肠子发炎。
学员:就是它们本身都属于腑,然后就一个事物来说,大肠是『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有上升期啊,停滞期、下降期;但首先也还是需要有接纳,进来之后才会有这样的传导变化;所以大肠跟胃的『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本身就是有联系的。
王老师:对。接受之后,进入了小肠的『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就在这个化的过程当中呢,其实胆也参与了,但是胆只参与一部分,胆汁分泌到十二指肠,到胃啊,都是参与消化的。其实整个腑,都参与消化了。肠胃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消化概念。除了大肠,那小肠的『化』也在里面。
学员:明白了。中医还有一种说法是,大肠与肺相表里,在中医治疗便秘的一些案例中,也会从治疗肺来入手,肺气通畅了,然后大便就会好了。您怎么来看肺跟大肠的相互影响呢?
王老师:对。外在表现是大肠,内在的定位在肺。假如说,你有一项工作,计划应该一个月完成,但实际操作了三个月了还没完;实际操作的那三个月是归大肠管,计划几个月是归肺管。所以这个呢,你让肺把指令换换,说三个月也正常,它就正常了。要是你就觉得三个月不正常,应该提前二十天就该完成了,那就更严重了。所以治肺呢,是治那个发信息,那个负责计划的,把计划给改一改,跟这个实际情况能结合,就通了。
学员:前面那一步正常了,后面那一步也就......
王老师:打个比方,那设计的人不较劲了,干的人差不多也就行了。如果设计的老告诉他『你慢了,你慢了』,他这慢的信号就会变成指令。
学员:中医好多都是通过相表里这样来治病的吧?
王老师:对。有些胃的病,调脾。胃是『仓廪之官』,主接纳;脾是『谏议之官』,你把谏议给改了,它那接受的也就通了。有些胆病,可以先疏肝。因为肝那边是『主谋虑』,你把你的谋虑调一调,跟胆的『决断』一致,那就不得病。
图片来源:网络
白癜风养生白癜风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