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速递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外营养

2020-9-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目前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此类患者围术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尤其是术后早期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康复进程。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围术期营养治疗方式成为近年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外营养治疗与单独肠外营养治疗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改善、肝肾功能恢复、手术并发症发病率、住院时间及总费用的影响,探索安全有效的术后营养治疗方式。

一、资料与方法

收集哈尔滨医院胰胆外科年1月一年8月收治的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标准:(1)年龄30~80岁,性别不限;(2)行PD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3)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或服用免疫抑制剂;(4)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60分。排除标准:(1)严重营养不足或肥胖,BMI18kg/m或35kg/m。;(2)严重的心、肺、脑、肾、血液及免疫系统基础疾病;(3)严重代谢性疾病;(4)存在肠内外营养治疗禁忌证;(5)病例资料关键性指标缺失。

依据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NRS工具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以25~30kcal-kg~·d提供能量,热氮比约为kcal:1g,术后第1天均接受肠外营养治疗;治疗组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第2天起始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根据患者胃肠道耐受情况于术后3—4d肠内营养液增至全量;对照组术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术后应用静脉营养直至经口进食,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接受10d以上营养治疗。

观察指标:(1)营养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第1、3、7、10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2)肝肾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肌酐水平;(3)手术并发症如胰瘘、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等的发病率,按国际胰腺外科学研究小组(ISGPS)标准进行评判;(3)卫生经济学指标:住院时间、总费用;(4)NRS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评分t3分,认为存在营养风险。

二、结果

符合纳人标准研究对象共例,其中治疗组例,对照组92例。

2.1一般状况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NRS评分、术前营养相关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生化指标(血清总胆红素、肌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营养相关指标及肝功能指标

应用两样本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时间点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总胆红素、肌酐、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在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间:0.85,0.11,1.17,2.28,3.16,1.46,P组间0.05),且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无交互作用(F=2.36,0.23,0.55,1.74,1.58,1.15,P0.05),而时间因素P0.05,说明上述各指标在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第7天和第10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快(AT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7天和第10天前白蛋白水平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恢复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2.3术后并发症发病率

治疗组发生胰瘘34例(16.4%),出血19例(9.2%),腹腔感染22例(10.6%),胃排空障碍28例(13.5%);对照组胰瘘21例(22.8%),出血15例(16.3%),腹腔感染7例(7.6%),胃排空障碍9例(9.8%);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病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

2.4卫生经济学指标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8±11)d和(32±18)d,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26d和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费用分别为(8.72±3.01)万元、(8.84-4-4.10)万元,中位住院费用分别为8.24万元、8.22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

三、讨论

近年来腹部大手术围术期营养治疗的作用及规范化管理日益受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zl/93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