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的大功效
2021-3-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今天达轩跟大家讲讲最近红遍全国大江南北的一款茶品。
看了图片相信大家都已经猜到了,没错,就是最近茶市场上火红火绿的小青柑。小小的一颗,刚好一泡茶的量,方便快捷,难怪短时间内能征服全国大部分茶客。
有消费市场的认可,必然会导致厂商的追捧。据统计,茶商大品牌包括大益,下关,澜沧古茶,润元昌,豐普古茶,广云双宝等都有各自出小青柑这一茶品。
其实小青柑这两年的火爆,不仅跟它独特的口感有关,还有市场的推动和它特有的药理保健作用有关。(本篇主要探讨小青柑的药理保健作用,至于市场的推动和小青柑茶未来的市场走势,达轩会另开篇章跟大家讨论)
言归正传,小青柑在与茶结合前是一味中药。中国药典记载:药名:青皮(pericarpiumcitrireticulataeviride);部位:幼果及未成熟果实果皮;产地:广东,福建,四川;加工: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或烘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或烘干,习称“四花青皮”。
小青柑的柑皮就是按上述药典的记载标准采制,7、8月采集个体较大的果,集中清洗,然后开孔挖瓤,再一次高压冲洗,沥干水分,然后放在太阳底下让其皮蒸发掉一部分水份。
这样一个开口的圆形柑皮壳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把茶叶填满进去,最后就是把整颗整颗的小青柑烘干就可以了。
青皮味辛性温,归肝、胆、胃经。辛苦而温,色青气烈,入肝胆气分,疏肝泻肺。中医认为青皮的气味辛苦,辛苦之物其性必温,所以很多认为青皮是寒的朋友们大可放心饮用。温和寒在中医里面是不同的概念,而且是相反的性质。
青皮功效破滞削坚,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积,胁痛多怒,久疟结癖,入肝散邪入脾除痰,疟家必用之品,故清脾饮以之为君。
名医朱丹溪曰:乳房属阳明,乳头属厥阴,乳母或因忿怒郁闷,厚味酿积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出,阳明之血腾沸故热甚而化脓;亦有其子有滞痰膈热含乳而睡,嘘气致生结核者初起便须忍痛揉软吮含汁。透自可消散治法,以青皮疏肝滞,石膏清胃热,甘草节行浊血消肿导毒,或加没药、橘叶、金银花、蒲公英、皂角刺佐以少酒若干。
上段话换成现在的俗语意思是说女人刚生完小孩后,由于忿怒郁闷等不良情绪影响,导致奶水出不来,这个时候可用青皮配伍石膏、甘草等本草来达到疏通的目的。
现代研究
成分:主要成分与陈皮相似,所含对羥福林较陈皮为高。
药理:1.能明显抑制肠平滑肌而有解痙作用。作用方式可能主要为直接抑制肠管平滑肌。青皮与陈皮等理气药相比,舒张肠道平滑肌的作用更强。所含挥发油对肠胃道有温和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除肠内积气。
2.青皮注射液静注或煎剂十二指肠给药,都能明显增加大鼠胆汁流量而呈现的利胆作用。
3.青皮所含挥发油有祛痰作用。有效成分为柠檬烯,青皮还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平喘有效成分可能是对羥福林。
4.动物实验表明,青皮静脉给药有迅速而确实的升压作用,且作用强,维持时间久,抗休克作用明显,用药安全,适应范围广,还能改善呼吸。青皮提取液为一种??-受体兴奋药,连续给药可产生迅速耐受性。青皮注射液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即刻转律有显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提升高血压,直接刺激主动脉和颈动脉的压力感受器,反射地兴奋迷走神经,使之转变为窦性心律。
茶,苦甘微寒,下气消食,祛痰热,除烦渴,清头目,(得春初升发之气故多肃清上膈之功茶苦寒下行清头目热下降则上清矣)醒昏睡,(清神)解酒食油腻烧灸之毒,利大小便,多饮消脂。
但普洱熟茶经过握堆发酵,其寒转温,但下气消食,祛痰热,除烦渴,清头目的效果没有减退。所以熟普和小青柑的搭配是最完美的,无论品饮和功效。
综合以上内容可得出小青柑(熟普+青柑)的性质也属温,长期饮用也不会对身体有不良的效果。
今天达轩为各位朋友整理出几条有关青皮加茶叶药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雨前茶12克,升麻18克,生地黄15克,黄连3克,青皮3克,黄芩3克功效:滋阴,清热,泻火。治疗偏、正头痛。(治头痛)
2、徐长卿45克,北沙参30克,青皮30克,白药30克,生甘草20克,玫瑰花15克,普洱茶(熟)15克。功能:理气上痛。适用于浅表性胃炎,症见胃腕隐痛,不思纳谷,身重困倦者。如胃中灼热嘈杂,吞酸口苦者忌用。(治胃痛)
3、陈茶叶10克,陈皮10克,生姜7克方中陈皮理气化滞,生姜温中散寒,适用于痢疾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者。(治寒湿痢疾)
4、生姜15克,紫苏叶10克,陈皮10克,普洱熟茶3克,红糖适量。功效:温中散寒、化湿止泻。适用于寒湿泻,症见大便清稀,每日多次,腹部疼痛,喜温喜
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肢体沉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细者。(治寒湿泄泻)
5、生、炒山楂各7克,炒陈皮9克,普洱茶5克。功能消食、理气、降脂。主治过食膏脂,血脂偏高,或伴见头晕脑涨,常觉口中黏腻或喉中多痰,或体偏肥胖。或平时胃酸偏低,纳谷呆滞,或伴脘闷不舒。但胃酸过高、有溃疡病者不宜饮用。(降血脂)
——————————————————————————————————
本文资料出自:《本草备要》、《中国药典》、《中医良药良方》、《珍珠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