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好故事恋人牺牲,后来她嫁给了他的
2017-6-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定亲半个月后,恋人就去了部队;一年多后,噩耗传来,他已成了烈士。强忍着悲痛,继续肩负起生活的重担,并与他的弟弟组成了家庭……今年64岁的农村妇女陆祥珍,每当说起这些经历,总不由得感慨万千——
在广陈镇前港村,有一处漂亮的农家小院,三层楼房宽敞明亮,屋前屋后花木葱茏。一对老夫妻虽已年过半百,但仍是相敬如宾,令人羡慕;儿子、媳妇也是体贴孝顺,远近皆知;而那胖乎乎的活泼可爱的小孙子,更给这个家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一家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但已经很少有人想起或者知道,这个幸福之家曾有过的不幸和苦难,尤其是今年64岁的女主人陆祥珍所经历过的颇不平凡的情感人生。
乡村爱情
年的年初,刚满20岁的陆祥珍像那时每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一样,内心的愿望单纯而又美好。在这新的一年中,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那一天,陆祥珍正躲在房里做绣花枕套,母亲悄悄地走到她的身边问道:“祥珍啊,你的年纪也差不多该到找婆家的时候了,你觉得吴在发这个人怎么样?”
对于母亲的这个问题,陆祥珍很有些疑惑。吴在发是她母亲老家的一位远房亲戚,他家在当地是出了名的穷苦人家,两位老人一年到头都得捧着药罐子,吴在发有弟兄3人,他是最大的,其他两个兄弟都还小,不能赚工分,因此,他们家里除了几张要吃饭的嘴外,真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陆祥珍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对她说。她的手指一不小心被绣花针刺破了,鲜血染上了她为自己出嫁而准备的绣花枕套……
陆祥珍原以为这事说说也就过去了,但也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过不久,为吴在发提亲的人便来到了她家。母亲倒是显得满心欢喜,她和媒人都喜滋滋地告诉陆祥珍:在发再过一阵子就要去当兵了,这在当时的乡村可是最光荣的事情,你要是愿意嫁给他,以后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在母亲等人的劝说下,陆祥珍决定先跟吴在发先交往了再看。一段时间过后,她从内心里觉得,在发是个可靠的男人,他做事勤奋又踏实,对她也很好,跟他一起,总有一种很安稳的感觉。但最终促使她决定嫁给在发的原因却又很简单。那一次,他家里的两位老人同时犯了病,面对空空如也的屋子,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再变卖的了,情急之下,在发果断地向邻居借了把锯子,爬上自己房间的屋顶开始锯房梁,最后把房梁锯下来卖了,才给老人买到了药。陆祥珍心里想,一个男人能如此孝顺父母,那和他生活在一起,就一定靠得住。
不久,陆祥珍就爽快地答应了这门亲事。按照当地的风俗,定亲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但因吴在发家依然处在穷困之中,陆祥珍的家里就主动帮着办了几桌酒席,请亲戚朋友都来热闹一下。陆祥珍还把自己的绣花枕头和几条被子搬到了在发的家里。陆祥珍仍是清晰地记得,当时,在吴在发的家中,除了一间简陋的平房外,就只有那一张系了一根红绳的破床……
随后的那几天里,陆祥珍和吴在发甜蜜地生活在一起,两个人一起去田里干活,又一起沿着田间小路回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一眨眼,半个月过去了,吴在发也到了该应征入伍的时候。
吴在发临走时,紧紧地握着陆祥珍的手叮嘱她:“我不在家的时候,你要帮我照顾好家里,特别是要关照好最小的弟弟在康……我会经常写信回家的。”陆祥珍双眼噙着泪花一一答应。在挥手告别的时候,望着吴在发渐行渐远的背影,陆祥珍已分明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明显地重了。虽然还没正式过门,但她早已把自己当作吴家的媳妇来看待了。那一年,公公婆婆先后去世,陆祥珍比吴在发的两个弟弟只大了两三岁,但长嫂为母,看来一切都得要由她来承担,这对她来说是一副沉重的担子。从此,陆祥珍除了自己在生产队努力劳动赚工分,还要照顾好两个小叔子的衣食起居。
一年多来,吴在发总会不定期地写信来,不识字的陆祥珍每次收到信后就开心的找人读给自己听。得知在发由于表现突出已经在部队当上了干部的消息,她欣慰极了,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加充满希望。这一年的年底,吴在发又寄了信来,说快过年了,希望陆祥珍能到部队来和他一起过春节,还说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希望她能帮自己再做两双鞋子来,因为穿着她做的鞋子特别舒服。收到这信后,陆祥珍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连夜就准备起了做鞋的材料。当时吴在发的部队驻地在苏州,这对于陆祥珍这样一个连县城都没去过几回的乡村女子来说,要一个人去那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需要很大的勇气,可这一次,陆祥珍下定了决心,她准备一个人上路,她要把新做的几双鞋子亲手递到心爱的人手中。
遭遇不幸
就在陆祥珍正要启程去苏州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巨大的不幸那么快的就降临到了她的身上。那一天,村里突然到了好几个县里来的干部,而且不久就转到了在发的家里。正在料理家务的陆祥珍莫名地感到有些惊愕,只见村干部老吴先把在发的叔叔请来,几个人在里屋悄声地和他商量着什么。一会儿,叔叔就步履踉跄地走了出来,陆祥珍意识到什么,颤着声警觉地问:“什么事?”“没事,是在发在部队表现好,部队让我们一家人都过去看看,你快去收拾东西吧,我们明天就走。”叔叔说话时眼神中闪过一种隐藏不住的悲痛,陆祥珍只觉得突然间好像有一块大石头牢牢地压在了她的心口,让她一下子喘不过气来。
第二天,他们便急匆匆地上路了。先坐轮船,再转乘火车,陆祥珍从没有出过远门,一种不祥的预感使她一点都没心思欣赏窗外的风景,想到叔叔说话时的眼神,她的心又开始“噗噗噗”地跳个不停。
两天后,他们终于赶到了部队。正值吃晚饭的时间,他们被安排在一间宾客室吃饭,接待他们的是部队的首长。陆祥珍惴惴不安地坐在那里,她一点食欲也没有,同时悄悄地观察着身边每一个穿军装的男子,但就是没有见到在发的身影。后来,部队首长告诉她:在发有任务在身,出去了,明天才能回来,今天你们几位就好好休息。陆祥珍的预感更浓烈了,她想,是不是在发真的出了什么事……第二天一早,她就坐在部队营房门口执意要等在发回来。中午的时候,在发的叔叔把她拉到屋里,但又坐在她的身边久久没有说话。“阿叔,是不是我们家在发生病了?”祥珍焦急地问道,她一定要知道答案,尽管她预感到这可能是一个令她恐惧的答案。“祥珍啊,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他却不说话,你会怎么样啊?”陆祥珍感到自己的头上犹如被重重地击了一下,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滴在手上、衣服上,满脸都是。可是她还没有哭出声来,因为她还不相信这是真的。待到真的看到在发,已经是在冰冷的殡仪馆里。他的战友告诉陆祥珍,当时他们接到任务去接一个访问团,结果车子为了躲避突然迎面而来的一辆面包车和旁边的一个行路老人,而冲进了路旁的小山沟,结果有3位同志牺牲了,在发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时候,陆祥珍再难抑制心中的哀痛,不由得失声痛哭……
在部队办理了在发的丧事、又整理了他的遗物后,陆祥珍失魂落魄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在路上,叔叔把80元钱交到她的手中,这是在发作为烈士的抚恤金。看着这80元钱,她忍不住又大声地哭了起来。回到家后,按照当地的风俗,陆祥珍以过门媳妇的身份,就用这80元钱,为丈夫吴在发办了一场隆重的丧事。
重组家庭
在失去亲人后的那些最初的日子里,陆祥珍感到自己原本所有的希望和追求也都随之而去。有好长一段时间,她觉得自己的整个脑海都是空茫茫的一片。白天,她还能强忍着悲痛下田干活,赚取工分好养家糊口。晚上,面对冰冷的四壁,她就躲进被窝失声痛哭。而在那个年代,每次到了做饭的时候,揭开米桶常常是空空见底,家里没有油,也没有盐,实在不行了,就出去挖一些野菜将就着对付一顿,生活和情感,都是那样的艰难、无助和苍白。
在发的二弟在华成年后就分家独自居住,家里就只剩下了在发最小的弟弟在康和陆祥珍叔嫂两人。在康比嫂子陆祥珍小两岁,内向朴实,从小就有胃病,干不了重活,因此,做嫂子的陆祥珍就处处照顾着他。有时候一借到米,她就先给在康做饭,自己则总是将就着过,有时就清煮了一些青菜再拌点酱油就算是吃了一顿。在康知道嫂子不容易,往往强忍着胃痛下地干活。一次,天气突然变冷了,在田里干活的人都纷纷回家添衣服,年少的在康也回到家中说是添衣服,可陆祥珍知道他除了一件单薄的衬衫,哪里还有衣服可以添加……苦难的日子使陆祥珍和在康相依为命,互相支撑,而一种情感也在彼此间悄然滋长……
村里一些要好的姐妹都劝导陆祥珍,说也该为自己打算打算了。一次,在发的本家叔叔也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还年轻,现在还可以找个好人家,我们绝对不会责怪你的。”
面对他人好心的劝说,陆祥珍也曾有过犹豫,她也知道自己完全可以重新选择一个好的人家。但一想到在发生前的嘱托,看着在康那单薄有病的身子,她就不敢再多为自己着想。而且,那些日子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朝夕相处,她看出在康虽然话语不多,但淳朴实在,对她也更是依赖。那时的农村,对叔嫂之间的结合,也总还是有着很多的非议,一想到这一点,陆祥珍又彷徨了好一阵子。那个冬天的傍晚,陆祥珍和吴在康长谈了一次,终于,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年,在村人们的观望和赞叹之中,22岁的陆祥珍和20岁的吴在康终于结为夫妻,他们坚信靠自己的双手与真诚的夫妻之情能更好地支撑起这个家。一年后,儿子出世,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与乐趣。
年,村里为了照顾陆祥珍,安排她去广陈砖瓦厂上班。她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4点钟起床,做完饭后就去厂里上班,晚上往往要到七八点钟才能回家。到了农忙的时候,晚上回到家后她还要插秧种田,有时要到凌晨才睡觉,她一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终于一年下来,她熬不住了,倒在了砖瓦厂的晒场上。在康由于十二指肠胃溃疡越来越严重,只能在家里带孩子。看到妻子累出了病,他非常心疼,这次他说什么也不依陆祥珍,一定要让妻子好好在家休息,自己却带着止痛药去顶替陆祥珍上班……
风雨兼程,节衣缩食,夫妻俩好不容易积攒下了一笔钱。陆祥珍便跟丈夫商量,要拿这笔钱彻底的给他治疗胃病。可在康说什么也不答应,“我好好的不用看病,这笔钱留着以后我们建房子吧。”陆祥珍知道丈夫非常希望能给家里建个新房子,因为老房子年久失修,漏水厉害,连在发的烈士奖状也因为渗到水而有了一些霉斑,在康看了总是心痛不已。可当务之急是要给在康看病,她已经好几次看到丈夫背着自己吃止痛药。一次,丈夫的胃病又犯了,陆祥珍偷偷地办理了住院手续,医院治疗。
年,陆祥珍和吴在康这一对同甘共苦的夫妻终于盖起了他们自己的新房子。搬进新房的那一天,夫妻俩特意祭了一次祖,也更要让在发分享到他们成家立业的喜悦。
由于年轻时过度劳累落下了病根,陆祥珍已退休在家。但她仍是闲不下来,经常帮着做羊毛衫套头活的儿媳妇剪理线头,还把房前屋后整理得赏心悦目。对往后的生活,64岁的陆祥珍依然有着很多的期望……
作者:钱镇平、金星
如果你讲的好故事足够好,就让更多的平湖人来聆听你的故事吧。
“平湖好故事”主体是平湖的人和事,反映内容可包括好人好事、励志创业、生活感悟、民俗传说、历史典故等,旨在展示平湖人民的勤劳、勇敢、善良以及和谐、幸福的生活。
作品须为原创或根据历史、传说整理改编,体裁可以记叙文、小小说等,严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