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看,是什么引起了十二指肠溃疡
2016-11-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先猜一猜再看答案奥~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老徐
患者女,74岁,牙买加人,3个月前开始出现消化不良、恶心、腹胀和早饱腹感,体重下降40磅。
患者因腹部CT发现子宫内膜癌行“单纯性子宫切除术”,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厌食和生长不良。
既往史:有幽门螺杆菌和粪类圆线虫感染史,均接受过治疗。此外患者还有酸反流、糖尿病和高血压,常规使用药物有二甲双胍、辛伐他汀和氯沙坦。
术后15天患者再入院。辅助检查:钠;白蛋白1.7;血小板,。其余血液检查正常。CT显示:小肠强化、水肿,全身水肿。粪便检查:虫卵、寄生虫和粪类圆线虫抗体阴性。食道、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示:大的地图状十二指肠溃疡,粘膜的变为褐色,如图A。
患者否认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十二指肠溃疡处活检如图B。
看到此时,您心目中是否有了答案,导致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根本原因考虑什么?
答案:粪类圆线虫
十二指肠活检提示:寄生虫粪类圆线虫。
看到这里有人会纳闷了,寄生虫感染不是会导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吗?本案例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啊。还有,答案不是粪类圆线虫感染吗,可是粪便检查结果是阴性啊,血清粪类圆线虫抗体([ELISA])也是阴性啊。
不过大家也都该清楚,临床上一般的金标准都是病理活检吧,本案例也不例外,十二指肠病理活检发现了粪类圆线虫。加之患者既往有该寄生虫感染的病史,所以明确诊断为粪类圆线虫所致十二指肠溃疡。
需要说明的是,反复进行粪便检查的灵敏度仅约为50%;对重型寄生虫感染患者,是可以不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ELISA检测寄生虫抗体的灵敏度为65%-90%,不过免疫功能不全的病人本来就不能够产生足够抗体,又如何去检测?
医生考虑患者的近期恶性肿瘤史(子宫内膜癌)和人T淋巴细胞病毒(HTLV-1)导致寄生虫感染病情恶化。在加勒比地区,HTLV-1常与粪类圆线虫一起感染患者;此外有学者推测,HTLV-1可以扰乱或降低人体攻击粪类圆线虫的能力。
既然诊断明确了,接下来就是治疗。医生对患者使用了伊维菌素扩展方案和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后4个月,患者的体重稳定,白蛋白增加到4.0,复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显示正常的十二指肠黏膜。
多说一点,这种寄生虫的感染主要存在于热带、不发达地区。线虫从皮肤进入体内,进而侵入上消化道的粘膜层。寄生虫在小肠内成熟,并产生幼虫,可导致恶心、呕吐、厌食、腹痛和蛋白质丢失性肠病。
十二指肠线虫感染的内镜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水肿、粘膜棕色变、皮下出血、红斑等。不过都不具有特异性,缺血性溃疡、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恶性肿瘤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也可以出现这些表现。
该寄生虫感染常可使用抗蠕虫药(如伊维菌素、阿苯达唑)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DouglasGrunwald,RobertNajarian,JosephD.Feuerstein.UseofEndoscopytoStrengthenaDiagnosis.Gastroenterology.Volume,Issue4,April,Pages–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小编
肿瘤宣传周nbsp结肠癌患者术现代机房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