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幽门螺旋杆菌那些事儿

2016-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贝多芬年创作《致爱丽丝》

认识幽门螺旋选杆菌

首先,我们来一起认识下这个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样细菌,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在年Marshall等首次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通过研究发现它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菌,并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年,其研究者马歇尔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1、什么人容易感染?它是如何感染和传播的呢?

H.pylori感染大多发生于儿童时期,一旦在胃黏膜定植,同一菌株可持续感染数十年甚至伴随患者一生。感染后大部分在成年后才会发病。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持续性感染,感染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我国总感染率为56.22%,我国儿童的平均感染率为41%。

2、它又是真的那么可怕吗?

感染后,大约10%的患者发展成消化性溃疡等严重胃肠道疾病,1%-3%的患者会进展为胃癌,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不发病,是长期携带者。

3、为什么要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的致病菌。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而根除可预防消化性溃疡等并发症。

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明确危险因素,.胃癌发生症状隐匿,早期诊断不易,晚期预后差。胃癌的发生又是一个复杂病理过程。而根除Hp可将胃癌发生风险降低39%。故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经将H.pylori列为Ⅰ类致癌物。

所以根除H.pylori能使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等疾病治愈,并可能预防胃癌的发生。强调一下,根除Hp可能不会完全消除胃癌的风险。胃癌发生与地域、生活饮食习惯、遗传基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但是——HP感染是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根除Hp是减少胃癌发生的最有希望的措施。最可控的措施!仍存在胃癌风险的患者,应该接受内镜和组织学监测。高危患者包括:(1)严重萎缩性改变;(2)有胃溃疡史;(3)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都需要进行规律性内镜监测。

4、那怎么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临床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

不经胃镜的检测方法:我们常用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也就是空腹状态下吃一颗尿素胶囊,半个小时后呼口气检测。

经胃镜的检测方法:我们常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也就是从胃里夹1块胃粘膜组织化验。

注意:应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者,应在至少停药4周后进行检测;应用抑酸剂者应在至少停药2周后进行检测。遇到当UBT检测值处于临界值附近时,需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检测或改用其他方式

5、如何科学根除?

根除Hp的潜在益处包括稳定或降低发展成胃癌的风险,消除黏膜炎症,治愈Hp相关消化性溃疡及缓解部分FD症状,减少他人的感染。然而,根除治疗可能有一些消极影响,如过敏反应或肥胖的增加和微生态紊乱。

那如果检测出来阳性,是否要根除呢?随着国际上对幽门螺杆菌认识的加深,国际共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观点在转变。京都国际共识Hp感染者都应接受根除Hp治疗,除非有抗衡方面考虑。Hp感染者应给予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方面的考虑)

根除Hp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在胃黏膜仍处于非萎缩阶段,根除Hp可最大获益。

也就是如果存在伴存疾病、社区高再感染率、卫生资源优先度、高龄,可以不根除。

6、怎么根除幽门螺杆菌呢?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治疗原则以抗生素为主。目前认为,对于初次根除Hp方案采用铋剂+抑酸剂PPI+2种抗生素,共四种药物口服10-14天的四联疗法。然后停药一个月后,再次呼气,了解是否根除成功。但是随着抗生素使用滥用,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多见,所以,根除治疗失败也很常见。届时可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7、根除后还会复发吗?

复发可以分为再燃和再感染。中国年的研究表明H.pylori根治后5年复发率为8.70%,平均年复发率为1.70%。H.pylori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与家庭成员间密切接触和共同的生活习惯、餐饮方式等密切相关.家庭感染成员共同根治可以减少根治后感染再发。

8、怎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粪-口、口-口途径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从饮食入手。

饭前便后洗手,进食生冷食品要讲卫生;集体用餐时最好使用公筷或分餐;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暂时采取分餐、用公筷措施,直至完全治愈。HP感染主要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人传人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孩子的HP感染主要来自年长的家庭成员。家庭人口越多,HP感染率越高。在外就餐多者、个人卫生习惯不好者、饮用污染水者易发生HP感染。而经济条件越好和文化程度越高者,HP感染率越低。

预防儿童H.pylori感染尤为重要,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康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亚单位疫苗即“口服重组H.pylori疫苗”已经完成对例6-15岁儿童的随机、对照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第一年有效率达71.8%,并且尚未发现该疫苗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上市后将有望降低H.pylori感染率。

以下是会员答疑区

问题1:大便偏稀,不成型,几年了,正常吗?

冯医生:原因很多,可能与药物,情绪紧张,食物不耐受,肠功能异常及胆囊及胰腺分泌异常有关。这种情况可以化验一下大便,必要时做一下肝胆胰的超声。

问题2:胆囊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冯医生:常见原因如下:

1.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

2.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3.饭后久坐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4.遗传因素,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发生。

5.肝硬化病人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问题3:体检出胆囊结石后,体检医生说吃药消去的概率很低,建议微创手术,预防后期发炎。因为比较害怕手术,想问就长久健康考虑,保守吃药、立即手术、后期发炎再说,哪一种治疗手段更可取?

冯医生: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但是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会导致一些急症,包括胆管炎、胰腺炎等。吃药不能将胆囊结石消掉。所以,如果您经常出现胆囊炎,建议手术。可以考虑腹腔镜,也就是微创手术。这方面可以咨询我们群里的外科医生,李医生。

问题4:肠炎与胃炎与肠胃炎有什么区别?

冯医生:部位不同。一个是肠道生病,一个是胃生病,还有一个是胃肠都生病了。其实分急慢性。急性来说,我们可以说急性胃肠炎,典型表现就是“上吐下泻”。急性胃炎典型表现就是不洁饮食或者受凉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肠炎表现就是腹痛,拉肚子。但是这些表现都不是急性胃肠炎特有的,在出现症状时,作为我们医生,我们都要排除您是否有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疾病,因为这些病和急性胃肠炎比起来更严重。慢性来说,慢性胃炎,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只胃镜下观察胃粘膜有无萎缩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病理确诊。但是我们一般不说慢性肠炎。因为肠道是否有炎症,需要肠镜下观察肠粘膜的情况,如果肠粘膜有破损、溃疡等表现,是需要病理确诊具体疾病的,包括一些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

问题5:养胃可以采用喝中药的方式吗?

冯医生:如果平常没有胃部不适,不建议服用所谓“保养”的药物。

问题6:市面上哪些助消化的酸奶是真的有用吗?

冯医生;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因其口感酸甜,有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的作用。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可以产生人体营养所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如VB1、VB2、VB6、VB12等,可以加强吸收。但是,因其益生菌单一,所以调节肠道菌群还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相关益生菌药物。

问题7:幽门螺杆菌感染早期如何自测?如何预防?得了之后如何治疗?

冯医生:目前,关于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医院进行检测。粪-口、口-口途径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从饮食入手。对于初次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案采用铋剂+抑酸剂+2种抗生素,共四种药物口服10-14天的四联疗法。然后停药一个月后,再次呼气,了解是否根除成功。因抗生素滥用,耐药情况也很常见,所以首次根除很重要,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除。

问题8:长期消化不了食物的主要原因有哪几种?

冯医生:需要考虑胰腺,胆囊分泌的水平,还有肠道功能的相关检查。

问题9:请问胆囊、胰腺分泌不正常,最好的疗治方法有哪些?

冯医生:口服消化酶帮助治疗。

问题10:癌胚抗原5.23需要持续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yy/2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