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学伤寒论笔记十三小柴胡汤证

2017-6-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小柴胡汤证的位置在“两肋”,左肋下是脾胃,右肋下是肝胆。在人体的位置是不上不下,不内不外,不表不里,即“半上半下,半表半里”也。故西医上的胁肋部位的疾病如“带状疱疹”“肝病”“胆病”“胃病”“十二指肠病”“胰腺疾患”都从少阳治疗。如图:

人体的正气是阳气推着阴血由下到上,由里及表,由内到外的。少阳地界,就像早晨太阳出于东方大地一样。在人体,大地即“脾土”,东方即“肝木”,太阳即“正气”。中午即“太阳地界”,下午即“阳明地界”。太阳主一身之表,阳气量最大,但是,阳气达表,必须经过“少阳”,没有早晨哪来的中午!?

太阳病是阳气受阻于表,用麻黄桂枝解表。少阳病是阳气受阻于“半表半里”。阳气既然在“半表半里”处受阻,肯定就到达不了太阳。一身之表无阳,则表虚、表寒。一旦把把少阳这个部位的郁滞打开,阳气自然就会到达太阳。柴胡的作用就是打开少阳之气郁。气通了,血也就通了,津液也上去了,太阳之气也就得到了充养,抵抗力也就足了。

一方面,正气被郁在少阳上不去,一方面,被郁的正气郁而化热,热循经上扰,甚者下迫。这就组成了小柴胡汤的基本方“柴胡、黄芩、甘草”。津液被郁,就是郁湿,这就是“柴胡、半夏、生姜”。血分被郁,就是血瘀,这就是“柴胡、赤芍、当归、桃仁、红花、丹参等”。正气被郁,就是“柴胡、生姜、大枣、甘草、人参”。

脾虚,湿浊内蕴,本宜“白术茯苓”。土湿宜风气来疏,所谓风胜土湿,柴胡舒木,助脾运化以祛湿。更加诸风药助柴胡也。

舒木与燥土应该同时进行,以化湿浊。如柴胡配白术,羌活、防风、细辛、川芎、白芷配苍术。

木郁土壅而化热,成为湿热瘀毒癌肿,在开气结的基础上,加穿山甲、皂刺、郁金、莪术、三棱、牡蛎、瓜蒌、浙贝、黄芩、山慈菇、白花蛇舌草等。虽有郁热,不可过度寒凉,以免伤阳而影响升发。

………………………………………………………………

春季,一天中寅卯辰三个时辰,都属于少阳。脾肾之阳气破土称之为木气。木气被郁,多因土湿。白术燥湿,配柴胡,则阳气易于出阴土。初春,水寒,木气难以升发,肾气丸配四逆散

。………………………………………………………………

木气升发,木气是阴阳平衡之气。假如阴液不足,阳多阴少,阴不能谧阳,则木气成风,风动而水寒。白芍敛阳息风,把阳气收敛进阴液中,再加地黄、山药、山茱萸把白芍收敛进来的阳气收藏起来。水寒不能生木气而木郁,木郁不疏土则土湿。此即风动水寒木郁土湿。风动用白芍,水寒用附子,土湿用白术、茯苓,生姜温胃利水。此即“真武汤”。

小柴胡汤柴胡量最大,柴胡作用在阳气。木气本阴阳平衡,用柴胡作用在阳,说明小柴胡汤证的病,主要是阳郁,阳郁则阴郁。所以,小柴胡汤中的柴胡甘草是核心,恢复少阳之气的升发。就像麻黄汤肿的麻黄、桂枝、甘草一样。一个解太阳之阳郁,一个解少阳之阳郁。

假如阴液不足,但阴还谧藏着阳气。但是又有了阳郁。补津液用人参,这就是柴胡甘草人参大枣甘草生姜。

………………………………………………………………

原文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肋下硬满,面目及身黄,头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下必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岁。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无论是伤寒还是中风,邪气由表及里,正气由里及表奋起迎敌。而六七日未愈,这对于正邪来说,都是一场消耗战。目前是一种“迟浮弱”,浮弱脉,应该就是“桂枝汤证”了,迟就是阳虚,里阳虚,里阳虚的层次一个是太阴病,一个是少阴病,少阴病阳虚的不能温四末,故“四肢厥逆”,太阴尚可温阳四肢。这个迟脉当时“太阴病”的见证,脾阳虚,大便不成形,下利,脾不升,则胃不降,则腹滿,食不下。宜干姜、白术、甘草、党参加厚朴、陈皮、半夏等。这里应该是“桂枝加理中汤”。“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肋下满痛,面目及身黄,头颈强,小便难”,医生见到太阴腹滿,以为是阳明腹滿而再三用下法,更伤脾阳,腹滿不去。脾陷肝郁,就出现了“面目及身黄,头项强,小便难”,宜茵陈理中汤。“与小柴胡汤,后必下重”,小柴胡汤柴胡散阳气,黄芩泄阳气,太阴本阳气不足,再如此耗散,阳气更伤,故“必下重”。所以,小柴胡是散热清热的方剂。“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岁”。呕,是小柴胡的主证之一,其呕的机理是“胃湿热”而呕。故用“黄芩、半夏、生姜。”“渴”也是小柴胡的主证,是郁热伤阴,宜饮水自救。而呕者,此呕是因为饮水导致,假如胃热阴虚导致干呕,饮水当缓解,今加重者,是因为胃阳不足,不能化水,故呕,宜生姜汤。胃阳不足,反而再服小柴胡,使胃更寒,故不能食也。

这里要深刻理解少阳病的提纲“口苦、咽干、目眩”,这是一个“肝胆郁热”证,对于这个郁热,采取“清散”法。清者以黄芩,三者以柴胡,都是作用在“热”上。故少阳病的中心是“郁热”。

少阳,一日之晨,一年之春,阳气徐徐然上升,最恶郁遏,顺其势而升发之,自然不热。柴胡顺其势也。此柴胡“除陈气”也。

原文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头项强,肋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此条说明小柴胡外可解太阳,内可解阳明。三阳同病时,取少阳。

原文: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疼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寒邪由表及里,脉浮为太阳,今不浮,说明不在太阳。浮取涩,涩脉,阳不足以动阴或者阴虚不足以运阳,即阴阳两虚。沉取弦,弦脉主郁,阳郁在阴中,故脉弦。浮脉涩,阴脉弦,联合起来,就是阳郁,阳郁阴中。“法当腹中疼痛”,寒邪由表及里,阳气推着阴液前来抵抗,但是阴液不足,导致阳浮阴弱,阴阳不和谐。大剂量饴糖补中焦阴液,白芍敛阴柔肝,生姜、大枣、甘草温补中焦,桂枝温通。即桂枝汤加芍药、饴糖,以补中焦津液,津液足,使阳气推动有物而抗邪于表。饴糖为君,白芍的作用是加强了饴糖的阴性,收敛而柔肝。

小建中汤的腹疼是中焦津液不足,阳气发动而阴液跟不上,形成一种“阳浮阴弱”的状态。肝木属阳,脾土属阴,即肝强乘脾,强木乘弱脾。抑木扶土法。

小柴胡是肝木之气郁塞在土中。土壅木郁。

小建中汤属于“抑木扶土法”,是木气成风,把土中的津液都吹干了。柔木用白芍,扶土主要是补土中的津液,故用饴糖、大枣、甘草补土中津液,生姜桂枝,温胃舒木。温胃疏木的目的有利于阴液的吸收。

痛泻要方也是“抑木扶土法”,是木气成风,把土中的阳气提出来了,导致脾寒而湿。白芍柔肝,防风、白术、陈皮燥湿健脾。防风白术陈皮相当于小建中汤中的“生姜、桂枝”。

所以,木乘土,要分辨清乘土之阴还是阳。

原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症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赞赏

人赞赏









































过量使用苯酚的危害有哪些
白癜风能够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yy/5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