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岐黄
2018-12-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内经例说》之一:立春说「阳」
今,2月3日,立春。春,震也,始也。外则天地之阳炁,内则人身之阳氣,自兹生发繁茂。「阳」为生命动能之元,阳气完足平和,则生命动能充沛。于天地,风调雨顺万物饶盛;于人身,耳目聪明康健长寿。阳气衰弱,则生命动能涸竭,于天地,阴邪暴戾疫疠大行;于人身,齿堕发枯脏腑危殆。无论天地人身,保护好「阳」这一生命元力,才能远病避害。生阳长阳,从今天起,就要成为你生命的必修课。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唐朝诗人罗隐的《筹笔驿》,虽为国家忧愤而发,但这两句足可说明「时」机之重要。得「时」,天地会资助你力量,使你事半功倍;失时,既使英雄亦徒唤奈何。此「时」机用于养生,契乎正理。
春季,天地万物阳气生发,把握此「时」,藉天地之力,顺势而为,我们身体的阳气将更盛壮。如何惜时借力?中华传统医学(古中医)坟典《黄帝内经·四时调神大论》载明:「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所谓春三月,即指立春至立夏这九十天,历六节气,共三个月。立春,是一年之始。中国传统历算,大到国家计年,小至个人生日,都是从立春这一日计算。所以,《内经》将四时调养置于卷首,不仅验符天理,亦契合人事。
春天到了,阳气生长,阴气内收,夜越来越短,昼越来越长。我们的作息亦要顺应天时,从刚过去的冬季的早睡晚起调整到早睡早起。冬天阳气敛藏,安卧使身心收敛静藏,这是冬天养阳的方式;春天阳气发泄,人就要多外向运动,使归藏的阳气外放生长,这是春天养阳的特点。所以,春天要早起活动,打开身体。不过,春天阳气才生,稚阳幼弱,仍以卫阳为主,不能外泄过度,故身体活动应舒缓有节。故《内经》曰:「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阳气生长,万物复甦,一个新的生命周期悄然萌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这就是春季长养之道,即「春气之应」。
包括古中医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别于西方近代逻辑科学的应象学。天地宇宙与身体发肤是对应契合,即「天人合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经·系辞》);「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道经)等,都是如此。经千万年的历史汰择与验证,应象学说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秉质。肝,属木,干为子,位于东方,色青,王在春,人身应在颈项,故春天肝气最旺,亦是养护肝脏的最好时机。「逆之则伤肝」,悖迕天道,咎由自取。「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属火,春阳失养,木之阳气衰少不能生夏天之火,火该旺时旺不起来,阴寒之气凝滞,人就要大病了,所以「奉生者少」。
以古中医的类象思维,《四时调神大论》从四季天时来概述保养生命的原理。一年之中有生长收藏之轮替,一日之中亦有生长收藏之循环。春季为一年之始,子丑为一日之首,春季生阳养肝,子丑(夜11点至翌晨3点)静卧安眠,就是养肝的最佳时机。如果肝胆不能在子丑时得到休息静养,最明显的,第二天眼圈发黑目睛干涩,头脑昏蒙。肝俞部位,即肩颈区反应出僵硬麻痛。最常见的西医所谓「颈椎病」,实则是肝胆失养、阳气虚乏所致。调整作息,早睡早起,肝胆安和,颈椎何病之有?但现代人,尤其营役于工作、纵情于声色的城市人,有几人在晚上11点安枕入眠的?所以,现代人肝胆病大行,亦不为怪。祸福无门,人自召之。信乎。
阳,生命之元力。阳固则正存身安,阳衰则邪盛身危。知阳、生阳、养阳,整部《黄帝内经》,整个中华传统医学(古中医)体系,就是一部「阳」学。这是我门承传之古中医区别于他说的最大特点。识者,必自注意。
今于立春日概略讲了「阳」于春季之体用,其他三季(夏、秋、冬)之养阳卫生,《四时调神大论》亦条缕析论,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细讲了。日常生阳养阳生活小节,如饮食起居等,各位可在我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