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幽门病变您会怎么处理
2019-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这样的一个幽门病变,您会怎么诊断处理呢?
医院
来源丨消化道早癌诊治中心ZJCC
病历资料
1.患者,男,59岁,已婚,农民,汉族,浙江省天台市人。
2.病史:患者3月前体检发现胃窦占位,-7-1外院胃镜示:胃溃疡。胃镜病理示:(胃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予制酸护胃等药物治疗,2月后患者复查胃镜,-10-5胃镜示:胃窦前壁近幽门处约0.3*0.5cm大小溃疡,表面覆白苔,周围粘膜充血水肿隆起。
胃镜病理示:(胃窦)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轻度肠化,部分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小灶倾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P-。入住我院肿瘤外科。复查胃镜:幽门缘及幽门前区前壁可见一范围约1.8cm*1.5cm不规则IIa样病变,局部呈IIc样改变,表覆薄白苔,NBI下见微血管及微结构改变,易出血。胃镜诊断:胃窦病变,早期癌首先考虑,可行ESD治疗。
3.辅助检查:
胸腹部CT:(1)CT未能显示胃部病变,请结合胃镜检查。(2)肝脏S3段微小囊肿。(3)盆腔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4)胸部CT扫描未见异常。
消化道肿瘤指标:血清铁蛋白.46ng/ml↑,其余指标正常范围。
患者转入我科行内镜ESD治疗,精查胃镜。
白光内镜
幽门及幽门前区为主见一粘膜增生隆起,中央局部浅凹,表面充血明显。胃窦及幽门区整体蠕动正常,未见明显僵硬,幽门缘粘膜增生,但表面尚柔软,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大致正常。
NBI观察表面有明显的DL,弱放大时可观察到明显的腺体MS改变,周围腺体有明显的拉伸改变。
幽门前区隆起部NBI弱放大时就可见的MV+MS改变,黄圈内whitezone形态难以辨认,可见形成网络状的血管,周围腺体(红圈及周围)拉伸较明显,看到了呈脑回状迂曲变形的改变,整体色泽加深,形态较正常腺体明显改变。
上两个图可见whitezone形态明显的改变,IP明显的增宽,白区其内可见襻状的棕茶色血管。
由于胃蠕动剧烈,且黏液清除困难,未能采集更清晰的高清图片,有点遗憾。
但是病变中央浅凹处附着,被覆黏液,难以冲洗干净,但仍可观察到表面的微绒毛融合,显示高密度的whitezone表现。
喷洒靛胭脂观察,可见病变的边界还是比较清晰的。病变中央观察不到明显的胃小凹表现。
喷洒醋酸,边界显示更加清晰,但是中央表面的黏液还是没能完全除去,加上蠕动剧烈,病变中央浅凹处的表面微结构未能采集满意图片。
内镜诊断:幽门缘及幽门前区0-IIa+IIc病变,病变表面典型的MV+MS变化,DL线明显,病变幽门前区侧性质高分化腺癌考虑,病变中央浅凹处病变恶性程度较高,中-低分化腺癌可能大。浸润深度:胃窦整体蠕动正常,未见明显僵硬,未见明显的嵴样隆起,幽门缘柔软,十二指肠侧粘膜大致正常,浸润深度不深,未及粘膜下层,至多侵犯粘膜肌。
治疗意见:ESD治疗。
治疗创面干净清爽,治疗边缘粘膜锐利,肌层未见损伤,幽门侧没有电凝疤痕。
我们的经验1、合理设置高频电参数;
2、使用透明质酸钠纯液,不稀释,粘膜下充分注射,粘膜下抬举要饱满充分,保证粘膜层与肌层被完全分离;
3、只使用Doul刀,粘膜切开时脚踏电切频率要快,哒哒哒哒哒哒哒........纯切模式。所有粘膜切开还是黏膜下剥离都强调要在直视下进行,IT刀盲切会损伤肌层,尤其是食管;
4、不同病变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合理的粘膜切开和剥离次序会节约大量的时间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掌握此要点好处1、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降低患者术后不适。
2、减少术中损伤肌层概率,有利于粘膜层的自然修复,愈合恢复快,减少疤痕形成,避免管腔狭窄;
3、尤其是幽门、贲门及食管病变优势明显。
此次治疗策略患者面朝天,平躺位
1、先行远端十二指肠球部也是手术难点处粘膜切开;
2、病变在前壁,先切开重力高位前侧壁切开至球部,深入粘膜下分离;
3、再切开重力低位后壁侧粘膜,逐渐切开至球部,行粘膜下分离;
4、为了保持粘膜下层的张力,没有一下子全部切开,依次从后壁至前壁逐渐切开口侧粘膜,逐次行粘膜下剥离;
5、最后粘膜切开及剥离位置。
为了更好的观察幽门病变情况,从口侧至肛侧切开,常规2mm一条切取,共计13条标本组织。
这次选取4号片,切片完整清晰,可以看到
框内显示病变较重区域。
40倍放大变区域低倍镜下观察(40倍),腺体排列紊乱,但黏膜肌层显示完整,未见明显侵犯
初步病理诊断:胃镜ESD标本:(幽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癌变(符合粘膜内癌)。粘膜周切缘及基底切缘均阴性。
倍放大倍放大倍放大高倍镜下观察显示病变较重区腺体排列高度的不规则,见有少数几个细胞形成实性条索,其中可见粘液分泌(黄圈),并见散在核分裂相(红箭头)。
病变边缘情况可惜本次病例治疗过程先期胃蠕动剧烈,加上病变表面黏液难以清除,术前未能采集幽门侧病变高清放大图片,无法实现病理与内镜的对照。
幽门处表层黏膜变化1、幽门2、幽门-十二指肠上皮骤变处3、十二指肠
4、幽门腺、5、十二指肠腺
幽门黏膜40倍放大幽门表面粘膜倍放大图
幽门腺倍放大十二指肠腺倍放大修正诊断:(幽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癌变,部分区中-低分化腺癌(符合粘膜内癌)。
备注:粘膜周切缘及基底切缘均阴性。
内容转载自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好治疗白癜风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