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瞭望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胃肠外
2021-7-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次研究就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胃肠外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年1月~年8月某院收治的例胃肠外科老年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将其分为对应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应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9.8±5.8)岁;试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1.6±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应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1)每天对检测患者的胃残留量,可在鼻饲开始后6h对患者的胃残留量测定1次,在测定前需要停止鼻饲30min,若患者的残留量>mL需要暂停鼻饲,随后观察2h后,若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没有得到具体的改善,说明患者不能够耐受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2)将患者的床头抬高大约30°~45°,4h后对患者的胃潴留、腹胀、腹泻及反流等情况展开检查。(3)每星期对患者的血电解质、酸碱度、血糖值及血清蛋白值进行测定和记录,同时开展有效的血气分析,准确记录患者的实际出入量,评估营养状况等,及时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4)早期锻炼,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指导患者在卧床时进行抬臀和拉力训练,同时可将能够下床活动患者进行适当的室内走步训练。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度评分标准: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评分70~90分为满意;评分<70分为不满意。②比较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可经口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总满意度(96%)高于对应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可经口进食时间
及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可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应组(P0.05)。见表2。
3、讨论
开展胃肠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一般较长,大约需要7天左右,胃功能的恢复通常比大肠要快,小肠吸收功能可在术后几小时即可。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各项生理合成及代谢功能逐渐的减低,老年患者对手术创伤的耐受力逐渐的减低,因此,老年胃肠手术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等。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总满意度(96%)高于对应组(76%),且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可以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应组(P0.05)。究其原因:开展积极有效的肠内营养,可直接通过患者的胃肠道给予一定量的营养物质,早期肠内营养可直接维持患者胃肠粘膜的使用,同时促进患者粘膜的再生,综合改善胃肠道的免疫功能,预防患者发生感染,缓解患者的腹泻、腹痛等并发症症状。
综上所述,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模式对胃肠外科老年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使得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开始排便时间、可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逐渐缩短,值得临床进一步学习与借鉴。
原作者:顾春花
原作者单位:医院普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