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诊断

2017-5-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窍,脾胃之外候。人体的五脏六腑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与舌有联系。如《灵枢﹒经脉》中说:“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厥阴者,肝脉也……而脉络于舌本也。”“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灵枢﹒营卫生会》中说:“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阳明”《灵枢﹒经筋》中指出:“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说明舌通过经脉、经别或经筋,与心、肝、脾、肾、胃、膀胱、三焦诸脏腑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心主舌,心气通于舌,所以心与舌的联系最为密切。至于肺、胆、小肠、大肠等,与舌虽无直接联系,但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络于脾胃;足少阳胆经络干肝;手太阳小肠经与心互为表里;手阳明大肠经又连络于肺,故肺、胆、小肠、大肠等脏腑之经气,亦可间接联系于舌。由于舌与脏腑的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才使舌能客观地反映出体内各种生理,病里变化,显示机体的外在表现和功能狀态。可以说,舌蕴含了生命活动的内在信息,是反映机体信息的一个窗口,所以舌被认为是机体系统中包含它在内的整个信息贮存库的一个全息元。

舌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部分,中医舌诊中又把舌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焦,其尖部为上焦.中部为中焦,根部为下焦。其脏腑分属,因心肺居上,故舌尖候心和肺;脾胃居中,舌中则候脾胃;肝胆之脉布胁肋,故舌之两边候肝胆;肾居下焦,则舌根候肾。

国外有学者通过针刺测量仪测量得出:躯体在舌的投影中,其上部相当于舌体前部,其下部相当于舌体的后部。这与中医将舌体的前、中、后部分别对应上、中、下三焦的理论是基本一致的,舌尖主心肺,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通过以舌的部位候脏腑的理论,以观察其部位的变化情况,测得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的病理变化,反映气血、津液的输布状况,观测疾病的性质及病位所在,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舌部脏腑分区图

中医望诊时,望舌是关键的一步。了解舌的分区,以及舌与脏腑的关系,在面诊时很重要。

(二)舌头颜色与健康

舌色及舌头的颜色,一般可分为淡白、淡红、红、绛、紫、青几种。除淡红色为正常舌色外,其余都是主病之色。

舌色

征像

淡红舌

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为正常舌色。

淡白舌

舌色较淡红舌浅淡,甚至全无血色。是由于阳虚生化阴血的功能减退,以致血液不能营运于舌中。主虚寒或气血双亏。

红舌

舌色鲜红,较淡红舌为深。是因热盛致气血沸涌、舌体脉络充盈,故主热证。可见于实证,或虚热证。

绛舌

舌色深红,较红舌颜色更深浓之舌。主病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在外感病为热入营血。在内伤杂病,为阴虚火旺。

紫舌

紫色是由血液运行不畅,瘀滞所致,主寒或热。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多表现为绛紫而干枯少津;寒凝血瘀或阳虚生寒,舌淡紫或青紫湿润。

青舌

舌色如皮肤暴露之“青筋”全无红色。是由阴寒邪盛,阳气瘀而不宣,血液凝而瘀滞,故舌色发青。主寒凝阳郁,或阳虚寒凝,或内有淤血

二、望舌诊病

舌不仅是一个辨别味道的器官。也与在人体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舌为心之窍,是心的主血脉,所以舌上血络丰富,为多血多气的表现。一般情况下,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多反应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通过舌诊,可以窥测人体内部脏腑的病变。

(一)舌头开裂(热气太盛)

舌上出现裂纹,其形状有横形、纵形、人字形、川字形、井字形等,均称为舌裂。唐朝孙思邈又称之为“舌破”,如《千金方﹒心脏脉论》中说:“脏实……肉热口开舌破。”从临床观察来看,舌裂一般都主热证,但从苔之有无,以及由于苔色之不同,主病差别很大

1、诊断

(1)体内阴虚液涸引起舌头出现裂纹,无苔,舌质红绛少津,口干,消瘦,五心烦热,或见出血、发斑,脉细数。

(2)体内阳明经脉实热引起舌头出现裂纹,苔黄糙,身热出汗,恶热烦躁,口渴引饮,大便秘结,腹满坚硬拒按,甚则谵语,循衣摸床,脉洪大且跳动迅速或沉实。

2、病因

(1)体内阴虚液涸引起的舌裂,多发生于病之极期,常见于温热病后期,因邪热久羁,热毒燔盛.灼烁津液,阴液大伤;或因某些慢性病久延失冶,脏腑亏损,伤阴耗液;或因素体阴虚,误食温燥之物,伤阴所致。

(2)体内阳明经脉实热引起的舌裂,常见干外感热病过程中邪热炽盛的高峰阶段。病机为邪热内传阳明,搏结干胃肠,化燥成实,消烁津液,而致舌裂。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健康之人也会偶尔有舌裂,或与生俱来,或为时已久,但其人一切如常,则不可视为病态。这种舌裂的特点:舌质呈健康之肉红色,不胖不瘪,不老不嫩,苔薄白荣润,口中津液如常,其入毫无所苦,亦无其它不适感。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上裂纹,舌红少津,身体消瘦

阴虚液涸

2

舌上有裂纹,舌苔黄糙,恶热烦躁

阳明实热

3

建议立即去就医

(二)舌头萎缩(体内有痰湿/心脾虚弱)

舌形敛缩,无力自由伸缩转动,甚至伸不过齿,称为舌头萎缩,又称“痿软舌”。本症出自《灵枢﹒经脉篇》:“肌肉软,则舌瘘。”临证较为,多属危重难治之证。

1、诊断

(1)体内痰湿阻碍络脉会引起舌软无力转动,言语不利,面白唇青,胸脘痞满,呕恶痰多,肢体困重,心悸眩晕,脉沉滑,舌淡红,苔白厚滑腻。

(2)心啤两虛会引起舌软无力,面色无华,唇、指甲淡白,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饮食减少,四肢倦怠,脉细弱,舌淡嫩,苔薄白。

(3)肝肾阴涸会引起舌枯晦敛缩而萎,口干齿燥,昏沉嗜睡,神倦耳聋,两颧红赤,脉微细欲绝,舌紫绛无苔。

2、病因

(1)体内痰湿阻碍络脉引起舌头萎缩,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尤以脾失转输运化之功能,使津液停蓄不化,聚而生湿,凝而成痰,痰气闭阻舌络,则舌之经脉失养,而成舌萎。

(2)心脾两虚引起舌失萎缩,是因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久则心脾气血虚极,舌为心窍,又为脾之外候,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以奉养于舌,筋脉乏气之温煦,血之濡养,而为舌萎。

(3)肝肾阴涸引起舌头萎缩,乃是热邪久羁,劫灼肾阴,或伤精,失血之后,下焦阴粘被夺,肾阴涸则肝失滋养,肝阴虚则下汲肾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肝脉循喉咙入颃颡,肝肾阴涸,不能上贯经脉而导致舌萎。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软无力,面白唇青,心悸眩晕

痰湿阻络

2

舌软无力,面色无华,四肢倦怠

心啤两虛

3

舌枯晦敛缩而萎,口干齿燥,昏沉嗜睡

肝肾阴涸

4

建议立即去就医

(三)舌头发红(体内有热)

舌头颜色比正常的淡红深,呈鲜红或深红.称为红绛舌,是体內有热的表现。舌红与舌绛,严格地说是两种不同的舌色,主病也有一定的区别。如《舌鉴辨正》中说:“舌色深红者,气血热也;色赤红者,脏腑俱热也。”但舌红与舌绛一般都主热证,二者仅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分,绛舌为红舌的进一步发展,其形成的机制及临床意义相类似。

1、诊断

(1)阳盛实热会出现舌红绛,且多见于温热病邪热亢盛阶段.邪盛而正未衰。主要临床表现为:舌质红绛,色泽鲜明,发热,心烦躁扰,甚则出现神昏谵语、斑疹隐隐,口渴饮冷,脉洪大且跳动迅速有力。

(2)阴亏虚热会出现舌红绛,且多见于温热病及某些慢性病后期,正虚邪衰。主要临床表现为:舌质红绛,色泽晦暗,潮热面赤,心悸盗汗,五心烦热,神倦,脉细且跳动迅速。

2、病因

(1)阳盛实热出现舌红绛,其成因为邪热互侵:营热蒸腾,热灼营阴。舌质由红转绛,意味着热势逐渐严重。舌质红绛,一般认为是热入营血的标志。

(2)阴亏虚热出现舌红绛,其成因为邪热久稽,灼烁阴液;或某些慢性病久延失治,阴亏液耗;或因过用汗下、误投燥热药,以致阴液受损,虚火上炎。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红,色泽鲜明,发热,心烦躁扰

阳盛实热

2

舌红且色泽晦暗,潮热面赤,心悸盗汗

阴亏虚热

3

建议立即去就医

(四)舌上无苔(肾阴不足/气血虚弱)

舌上无苔,光滑洁净,严重者如镜面,叫做“舌光”,亦称“镜面舌”“光滑舌”“光剥舌”“光红柔嗽”“舌光无苔”,提示证情危笃,辩证时应当注意。

1、诊断

(1)胃阴干涸会引起舌红而光,舌面乏津,舌心尤甚,烦渴不安,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干呕作恶,或见胃脘疼痛,肌肤灼热,低烧,大便秘结,甚则噎膈,反胃,脉细数无力。

(2)肾阴欲竭会引起舌绛而光,其色干枯不鲜,扪之无津,舌体瘦小,咽喉干燥,面色憔悴,头晕目眩,牙齿色如枯骨,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脉沉细数。

(3)气血两虚会引起舌淡白而光,常见面色?白或萎黄,唇甲淡白,头昏眼花,心悸失眠,疲倦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手足麻木,饮食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细无力。

2、病因

(1)胃阴干涸引起舌上无苔与肾阴欲竭引起舌上无苔,两者均为阴液涸竭的虚证,病至为危重。乃由汗下太过,或久病失冶,或温病邪热久羁,或过服温燥劫阴之药,或失血、伤精,使胃、肾阴液虚竭,不能上营于舌,以致舌绛而光,干燥无津。

(2)气血两虚引起舌上无苔,多由脾胃损伤,饮食不振,气血无以化生,病久而见气血两虚,舌质不得濡养,舌苔逐渐脱落,新苔不能续生,以致全舌淡白而光滑。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红而光,舌面乏津,烦渴不安

胃阴干涸

2

舌红而光,色干枯廋小,面色憔悴

肾阴欲竭

3

舌淡白而光,面色?白或萎黄,心悸失眠

气血两虚

4

建议立即去就医

(五)舌头干燥(阳气太盛/阴气太虚)

舌上有苔,苔面缺乏津液,苔质干燥,或舌光无苔,望之枯涸,扪之燥涩,称为舌头干燥。此症应与“舌上无苔”加以区别。舌头干燥常伴口渴,并称之为“口干舌燥”。

1、诊断

(1)阳盛灼津会引起舌头干燥,苔黄且燥或焦燥起刺,壮热面赤烦操,口渴喜冷饮,汗多,便秘溲黄,脉洪数。

(2)体内阴虚液亏会引起舌头干燥,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身热不甚.面潮红,手足心热,口干欲饮,尿短赤,神色萎靡,脉细数。

(3)体内阳虚津不上承会引起舌头干燥,苔白: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面色?白或青灰无华,倦怠嗜卧,食欲不振,腹满冷痛.四肢厥冷,尿清便溏,脉沉迟。

2、病因

(1)阳盛灼津引起舌头干燥,多由外感热病过程中,邪热炽盛,灼烁津液而致。

(2)体内阴虚液亏引起舌头干燥,是由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耗所致;亦有慢性病,久病煎熬至阴分亏损;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嗜酒辛热食品,营阴暗耗等,阴虚上炎伤津,造成舌头干燥。

(3)体内阳虚津不上承引起舌头干燥,是由慢性病久延失治,或选经大吐、大泻、大汗.折伐阳气,阳气虚弱,三焦气化失司,水液代谢紊乱,津不上承而致舌干。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苔黄燥或焦燥起刺,壮热面赤烦操

阳盛灼津

2

舌红少苔或无苔,面潮红,口干欲饮

阴虚液亏

3

舌苔白:口干不欲饮,食欲不振

阳虚津不上承

4

建议立即去就医

(六)舌苔青色(体内有寒气凝结/体内有淤血)

对于舌头出现青色,《舌胎统志》中形容其“如水牛之舌”瘀阻而引起。青舌与蓝舌相似,《神验医宗舌镜》中说:“五色有青无蓝,蓝浅而青深,故易蓝为青。”《辨舌指南》中说:“蓝者,绿与青碧相合。”但青舌多主寒、主瘀,蓝舌多主湿热、肝风,且较少见,二者临床意义不同。

1、诊断

(1)体内寒气凝结阳气郁结会引起舌青而润滑,恶寒蜷卧,四肢厥逆,口不渴,吐利腹痛,或下利清谷,或手足指甲唇青,脉来沉迟且无力,甚或无脉。

(2)体内瘀血郁结会引起舌青而干涩,口燥漱水不欲饮,面色黧黑,口唇青紫,胸满,皮肤甲错,出血紫黑,脉迟细涩;局部可出现青紫斑块,肿块积,肿胀刺痛。

2、病因

(1)体内寒气凝结阳气郁结而引起的舌头青色,多由寒邪直入于里所致。寒为阴邪,阴寒内盛,阳气郁而不宣,气血凝滞,故舌见青色,外感病见此,常为寒邪直中少阴、厥阴之证;或因慢性病,屡经汗下,阳气受戕,肝肾虚衰,寒从内生,舌青意味着阳气将告败绝。《神验医宗舌镜》说:“若杂病见此……真阳衰绝之候,其有可治者,或稍带微蓝,或略带蓝纹……藏气末绝。”

(2)体內瘀血郁结引起的舌头青色,主要原因有三:①寒邪入侵脏腑,血得寒则凝;②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运,停而为瘀;③外伤或其他原因出血之后,离经之血停留体内。有淤血而见舌青,这和体表受跌仆伤而发青是同一道理。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青润滑,恶寒蜷卧,四肢厥逆

寒凝阳郁

2

舌青干涩,面色黧黑,口唇青紫

瘀血郁阻

3

建议立即去就医

(七)舌头紫色(血液中有热毒/体内有淤血)

舌呈紫色,或色紫带绛晦然不泽,或紫中带青而滑润,均称舌紫。舌紫易与舌绛、舌青相混淆。在古代医学文献里,有认为舌紫乃舌绛的进一步发展者;有舌紫与舌青的主病相类似而归为一类者;也有认为青色属寒、紫色属热而辟为两类者。

1、诊断

(1)体内血液中有热毒会使舌质紫而带绛,高热烦躁,甚或昏狂谵妄,斑疹紫黑,或吐血,衄血,脉洪数。

(2)体内寒邪直中会使舌紫而带青,身寒战栗,四肢厥冷,腹痛吐利,或手、足、指甲、唇发青,脉沉迟,甚或沉伏不起。

(3)体内瘀血内积会使舌质紫而带灰,晦暗不泽,或腹内有结块,伴胀痛,疼痛以刺病为主,痛处固定不移,面黯消瘦,肌肤甲错,脉细涩。

2、病因

(1)体内血液中有热毒引起舌头紫色,是因为热邪,常发生于温热病,营热不解,热邪深入血分,热深毒盛,迫血妄行,舌见紫色为血热炽盛的特征。

(2)休内寒邪直中引起舌头紫色,病因为寒邪,本证的形成,或因素体虚寒、复感寒邢,或因伤寒失冶、误治转属。

(3)体内瘀血内积引起舌头紫色,共成因有二:①素有瘀血,复又邪热内蕴,经脉瘀滞。②因情志郁结,或因寒湿凝聚,使脏膈失和,气血瘀滞,日久瘀积成块,舌紫即为瘀血内积的症状。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质紫而带红,高热烦躁

血分热毒

2

舌紫而带青,身寒战栗,四肢厥冷

寒邪直中

3

舌质紫而带灰,晦暗不泽

瘀血内积

4

建议立即去就医

(八)舌头淡白色(气血不足/脾虚)

舌质色浅淡,红少白多或纯白无红色者,称为淡白舌。淡白舌色在临床中很常见,清代傅松元《舌胎统志》一书将淡白舌色分烕两类:一类是“较平人舌色赂淡,此枯白之舌色略红润”的淡白舌;另一类是枯白舌,“连龈肩皆无血色”。舌淡白在內伤杂病中较为多见,外感热病后期间亦有之。无论外感或內伤疾病,凡舌见淡白色,一般多为虚证,常表示病程较长,不易迅速治愈。

1、诊断

(1)气血两虚会引起舌色淡白尚润,舌体大小正常或略小,唇淡,面色无华,头晕耳鸣,神疲肢软,声低息微,心悸自汗,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或闭经,脉虚细软。

(2)脾虚寒湿会引起舌色淡白湿润多津.舌体胖嫩.舌边有齿印,神色萎顿,膝冷畏寒,泄泻沽稀.水谷不化,不思饮食.腹胀,肢体浮肿,按之不起.脉沉迟或沉细。

2、病因

(1)气血两虛引起舌淡白,原因很多,如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养、疾病久延、失血过多等。其中有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而后气衰,最终至气血两虚,以致不能上荣于舌而出现舌淡白。

(2)脾虚寒湿引起舌淡白,是由于脾阳亏损.脾虚化源匮乏,脏腑经络无以滋荣,反映于舌,可见淡白无华;脾虚不能制水,水湿失于运化,浸润于舌,故见舌体肿大胖嫩。本证脾阳虚衰是本,寒湿潴留为标。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色淡白润泽,面色无华,头晕耳鸣

气血两虚

2

舌色淡白湿润,舌体胖嫩,神色萎顿

脾虚寒湿

3

建议立即去就医

(九)舌苔白色(体内有寒气/脾虚)

舌上苔呈白色,称为。“舌苔白”。《辨舌指南﹒白苔类诊法》中说:“……舌地淡红,红舌苔微白……干湿得中,不滑不燥,斯为无病之苔……”及正常人舌质淡红,舌苔微白,与病理性白苔不同,应注意区分。

1、诊断

(1)风寒侵入皮表会引起舌苔白,症见恶寒或恶风,头项强痛,发热,无汗,身痛,脉浮紧。

(2)寒湿侵袭皮表会引起舌苔白滑,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腰脊重捅,肢体酸楚疼痛,或一身尽痛,不能转侧,脉紧。

(3)脾阳虚衰会引起舌苔洁白,光亮少津,其形有如片片雪花散布舌上,其色比一般白苔更白,并见面色少华,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腹满时减,食欲不振,便溏溲清,形寒肢凉,身倦乏力,气短懒言,脉迟或缓而无力。

2、病因

(1)风寒侵入皮表引起舌苔白,风寒之邪外袭肌表,由皮毛而入,邪犯太阳膀胱经,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所以《辨舌指南〉中称:“舌无苔而润,或微白薄者,风寒也,外症必恶寒、发热。”

(2)寒湿侵袭皮表引起舌苔白.是由于冒寒晓行,或远行汗出,淋受凉雨,寒湿外受,邪客肌表所致。

(3)脾阳虚衰引起舌苔白,是由于久病导致脾阳亏损,或屡经吐下,中气大伤,或饮冷中寒,脾阳逐渐衰败,内寒凝闭中焦,既不能运化水湿,又无以输布津液,以致舌苔白净。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苔薄白,恶寒或恶风,头项强痛

风寒入表

2

舌苔白滑,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

寒湿袭表

3

舌苔洁白,光亮少津,散布舌上

脾阳虚衰

4

建议立即去就医

(十)舌苔黄色(体内有湿热)

舌上苔呈黄色,称为“舌苔黄”,或称“舌胎黄”。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舌上黄”的记载。临证诊察黄苔,应分清苔质的厚、薄、润、燥、腐、腻等情况。还需辨别染苔和其它假象,如饮食或季节气候的影响,夏季舌苔可见簿而谈黄;素嗜饮酒的人苔多黄浊,吸烟多的人每见黄垢中微有黑晕,均应与病理黄苔相区分。

1、诊断

(1)体内胃热炽盛会引起舌苔黄,身大热:但恶热不恶寒,汗大出,面赤心烦,渴饮不止,脉洪大。

(2)体内肠实热会引起舌苔深黄;厚而干燥,甚或老黄焦裂起芒刺,面赤热身,日晡潮热,口渴,汗出连绵,大便秘结,腹满疼痛不得按,烦躁、谵语,甚则神志不清,循衣摸床,脉沉有力或滑实。

(3)脾胃湿热壅滞会引起舌苔黄而垢浊,舌质红,自觉身热,心烦,口渴不欲饮,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垢腻恶臭,脉滑数。

2、病因

(1)体内胃热炽盛引起舌苔黄,因为伤于寒邪,化热入里,或温病邪热入于气分,致阳明胃热炽盛,所以舌苔黄。

(2)体内胃肠实热引起舌苔黄,是由于阳明在经之热邪未解,传入胃腑,与肠中燥屎相搏,结于胃肠,故见舌苔深黄,厚而干燥,甚或老黄焦裂起芒刺。

(3)脾胃湿热壅滞引起舌苔黄,是由于感受湿邪,久郁入里化热,或素嗜心热厚味之事,助湿积热,或胃中有宿食积滯,湿热秽浊之邪与胃中陈腐宿垢相结,上泛于舌,出现舌苔黄而垢浊。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苔黄,身体很热,汗多,面赤心烦

胃热炽盛舌苔黄

2

舌苔深黄;厚而干燥

胃肠湿热舌苔黄

3

舌苔黄而垢浊,舌质红,身热心烦

脾胃湿热壅滞舌苔黄

4

建议立即去就医

(十一)舌苔灰黑色(脾功能衰弱/痰饮内阻/湿热内蕴)

舌上苔色呈现灰中带黑者,称为“舌苔灰黑”,或称“舌胎灰黑”。舌苔灰黑者,病情一般较重,临床须根据舌面润燥程度及全身症状进行辩别。苔色呈浅黑时即为灰,苔色呈深灰时即渐黑;苔灰主病略轻,苔黑主病较重。但从病情地发展与转归而言,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1、诊断

(1)脾阳虚衰会引起舌苔灰黑而薄润,面色萎黄,饮食少思,腹中冷痛,腹满,口不渴,喜热饮,大便稀溏或泄泻,完谷不化,四肢不温,脉沉迟。

(2)痰饮内阻会引起舌苔灰黑水滑,或灰黑而腻,头昏目眩,胸腹胀满,脘部有振水音,口渴不欲饮,肠鸣便溏,或形体素盛而今瘦,倦怠困乏,脉弦滑。

(3)湿热内蕴会引起舌苔灰黑,厚腻而黏,自觉身热,午后则热象明显,寒热起伏,口苦,唇燥,面色淡黄或晦滞,胸脘痞闷,腹胀,小便短黄,脉沉滑。

2、病因

(1)脾阳虚衰引起舌苔灰黑,多由脾气久虚,气损及阳,或寒邪直中,或因误冶,或因贪食生冷,损伤牌阳,中阳不振,阴寒內盛所致。

(2)痰饮内阻引起舌苔灰黑,乃脾阳不振,津液不能正常敷布和运行,遂聚而生湿,停而为饮,凝而为痰,寒饮痰湿停滞胃肠,寒湿壅盛所致。

(3)湿热内蕴引起舌苔灰黑,多为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久郁化热,湿热藴蒸,秽浊壅滞中焦所致。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苔灰黑而薄润,面色萎黄,饮食少思

脾阳虚衰

2

舌苔灰黑水滑,头昏目眩,口渴不欲饮

痰饮内阻

3

舌苔灰黑,厚腻而黏,自觉身热

湿热内蕴

4

建议立即去就医

(十二)舌苔溃烂(胃功能失调/宿食积滞)

舌苔腐烂,是指舌苔如豆腐渣,苔质疏松而厚,揩之即去,但旋即又生。舌苔腐烂与舌腻有别,舌腻多在舌的中根部较厚,边尖部较薄,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面,不易刮脱。两者病因病机不同,所以临床应加以区别。

1、诊断

(1)胃热痰浊上逆会令人舌苔腐烂,舌苔质地疏松,浮于舌面,形如豆腐渣而厚腐,伴见恶心口苦,或咳吐黄痰,或脘闷纳差,脉弦滑而数。

(2)宿食积滞会令人舌苔腐烂,舌苔质地疏松,浮于舌面,厚腐而臭,伴见干噫食臭,嗳腐吞酸,脘闷,腹振肠鸣,纳差便溏,脉细滑而数。

2、病因

胃热痰浊上逆引起的舌苔腐烂与宿食积滞引起的舌苔腐烂,两证都是因为胃失和降,胃浊上泛所致。但前者以痰浊为主,后者以停食为主。两者的区别在于:胃热痰浊引起的舌苔腐烂,形如豆腐渣而厚腐,同时伴有恶心泛吐黄痰,脘闷口黏纳呆等症;宿食积滞引起的舌苔腐烂,厚腐而臭,伴随有干噫食臭,嗳腐吞酸,腹胀肠鸣等症。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苔质地疏松,浮于舌面

胃热痰浊上逆

2

舌苔质地疏松,浮于舌面,厚腐而臭

宿食积滞

3

建议立即去就医

(十三)舌苔黄腻(痰热蕴积在肺/肝胆功能失常/大肠湿热)

舌苔黄腻,是指舌面有一层黄色浊腻逆苔,其苔中心稍厚,边缘较薄,归属腻苔类。黄腻苔,在古代医籍中记载较少。《金匮要略》虽有“黄苔”,但未明言“黄腻”。后世温病学说兴起,对黄腻苔的认识渐趋深刻。而对此论述比较详细的,以《辨舌指南》为最。

1、诊断

(1)痰热蕴肺会使舌苔黄腻,咳嗽,喉中痰鸣,咳黄稠痰或痰中带血,胸膈满闷,甚者呼吸迫促,倚息不得卧,脉滑数,右寸实大。

(2)肝胆湿热会使舌苔黄且黏腻,头重身困,胸胁满闷,腹胀,纳呆厌油,口苦,甚则面目及皮肤发黄,鲜如橘子色,溲赤便秘,脉滑数或濡数。

(3)大肠湿热会使舌苔黄腻,腹痛下利.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脉弦滑而数。

2、病因

(1)痰热蕴肺引起舌苔黄腻,是由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灼肺津,炼掖成痰,痰与热搏,蕴于肺络或胸膈,上蒸于舌,而见黄腻苔。或素有痰浊,蕴而化热,亦可见黄腻苔。

(2)肝胆湿热引起舌苔黄腻,大多因嗜食肥甘醇酒,水谷不得消化,聚湿生热;或情志怫郁,木郁化火,均可影响肝胆疏泄功能。

(3)大肠湿热引起舌苔黄腻,乃是由于暴饮暴食,伤及脾胃,湿滞不运,蕴久化热;或夏秋之际,因过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正气不支.又受暑湿之邪,内外相搏,湿热下注于大肠,大肠传导失司,秽浊之气熏蒸于上,而见舌苔黄腻。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苔黄腻,咳黄稠痰或痰中带血

痰热蕴肺

2

舌苔黄黏腻,头重身困,口中发苦

肝胆湿热

3

舌苔黄腻,大便脓血,小便短赤

大肠湿热

4

建议立即去就医

(十四)舌苔白腻(外感寒湿/湿气内阻)

舌苔白腻,是指舌面罩一层白色浊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不易刮脱。《形色外诊简摩》中说:“伏邪时邪皆由里发,即多夹湿,故初起,舌上即有白苔,且厚而不薄,腻而不滑,或粗如积粉。”说明白腻苔在伏邪中常见到。正常人在饮用牛奶或豆浆后,出现舌苔白腻,属染苔或假苔,属于正常现象。

1、诊断

(1)外感寒湿会使人出现舌苔薄且白腻,恶寒发热,头痛头胀如裹,身重疼无汗,脉浮紧。

(2)湿气内阻会使人出现舌苔白厚腻而干,或厚如积粉,舌质红,发热恶寒,身痛出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脉缓。

(3)寒饮内停会使人出现舌苔白腻水滑,舌质青紫,面色?白或晦暗,眩晕,神疲肢寒,呕恶清涎,脘腹胀满,得温则舒,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小便少,脉沉迟。

2、病因

(1)外感寒湿引起舌苔白腻,是由于汗出受寒,或浴后当风,或涉水淋雨,或晓露夜行,感受寒湿之邪,卫阳受遏,寒令色白,湿主腻苔,因其寒湿在表,故舌苔呈薄白腻,舌质无变化。

(2湿气内阻引起舌苔白腻,是由于感受湿热病毒所致,亦或因湿浊内藴,复感外邪而致。湿热由表入里,蕴伏于膜原之间,阳气被郁,湿浊上泛,所以出现舌苔白腻。

(3)寒饮内停引起舌苔白腻,多因脾阳不振,水饮内停所致。

3、面部临床表现

4、诊断流程

1

舌苔薄白腻,恶寒发热,头痛头胀

外感寒湿

2

舌苔白厚腻而干,舌红,发热恶寒

体内湿气阻滞

3

舌苔白腻水滑,舌质青紫,面色?白或晦暗

寒饮内停舌苔白腻

4

建议立即去就医

□觉得文章好,识别下面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zl/5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