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揉腹治疗脾胃病
2017-6-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各位家长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都是小孩家长。所以我能体会到大家对于孩子生病时的心急,医院的无奈。我的孩医院,有问题也是我自己解决。以前孩子小喝中药对于她来说没有那么难。现在不行,喝一口知道是药就不再喝了,就只能给她扎针和推拿外治法。以前我不想学推拿的。觉得我应该只学学开方最多再学学针灸。现在有小孩了,就会发现对于孩子来说,小儿推拿是很好的治疗方法,简单的问题,平时的调理都可以用小儿推拿的办法。安全无副作用,孩子乐意接受。大家都想一想,如果中医就能搞定的问题,你愿意让孩子去输液吗?都不会吧?我是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的。针灸推拿中药都会。推拿这事不难,大家都能很容易学会。推拿的动作很简单,复杂的是理,理通了解决方法就有了。想治疗小儿病,我们要先知道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上,无论是用药还是用针,都要用小,小量的用药,针的数量也要减到最小。尽量快针,最小的针。要用平和的药,小剂量,尽量不用大方,不用或尽量不用有毒药。推拿也不能使用大人一样的重手法,手法一定要轻灵。小儿生病之后,病理又是什么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因为小孩容易生病,所以更加需要我们平时的爱护。防寒避风保暖。饮食控制,不能过饱,不能过饥,平时多给孩子保健推拿。孩子生病之后传变迅速,这样就要求我们临床上开药不能开一周的,尽量只开一两付,三四付。这样有变化就要变化方子,好了就要及时停药。孩子不像大人思虑复杂。情志问题少,孩子的问题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外感,发热咳嗽。另一类是脾胃的问题,呕吐,腹胀,腹痛,食积,泄泻,便秘,都是脾胃问题。脾胃这些问题治疗起来与外感问题相比稍慢一点。但是和大人复杂病情相比是比较好治的,是易趋康复的。中医按摩有很多,今天我们只讲讲小儿揉腹治疗常见病,主要治疗的也是脾胃系统的问题。外感发热咳嗽,主要还是靠按摩其他部位,但如果是食积和痰湿导致的也可以揉揉腹部。可以帮助减轻发热和咳嗽的症状,按摩腹部和腹部的穴位,主要还是治疗脾胃系统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腹部,肋骨以下都有哪些器官?有胃,大肠,小肠,膀胱。腹部的穴位治疗作用多与这些腑相关,六腑与五脏有表里关系。所以有些脏病也可以通过俯治疗,如泻小肠来泻火。再看看腹部的经络。肝脾肾三经通过腹部,胃经通过腹部,任脉通过腹部,带脉通过,冲脉通过腹部,揉腹也是通过按揉这些经上的穴位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大致可以总结一下揉腹及按摩腹部穴位可以治疗的病种有哪些,有食积,食欲差,便秘,腹痛,腹泻,呕吐,打咯,还可以促进消化,促进生长,也可以用来减肥。腹部的穴位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就只讲解最最常用的六个穴位。
大家掌握和灵活应用这六个穴位也能治疗很多疾病,也可以给孩子给家人一些保护。这六个穴位分别是神阙,中脘,天枢,关元,水分,气海,我们一个穴位一个穴位来讲,一个穴位一个穴位来学。把每个穴位都学会记住这次就不白来,这节课就不白听。先讲第一个穴位神阙,神阙穴就是我们的肚脐。神阙禁针,也没有谁会没事按摩肚脐。但大家会问那为什么还要学这个穴位呢?其实这个穴位太重要了,虽然这个穴位不能针,但是可以灸呀。脱证等危重大证都可以艾灸神阙来急救,大家知道闭证和脱证这都是死前两大证,不是一个就是另外一个。肚脐还可以用来穴位贴敷,还有就是可以用来定位其他穴位,它是标志。阳虚艾灸神阙来补阳。神阙拔罐可以用来疏风,如荨麻疹可用神阙拔罐(闪罐最好)。孩子小不方便拔罐怎么办?那爸爸妈妈可以用嘴吸就好了,也会有效果的。如果是寒湿导致的泄泻,我们可以用艾灸神阙的办法来止泻。但大家一定要拿好艾条,有艾灰了要即时清除,不要让艾灰烫到孩子皮肤,这样就不好了。大一点的孩子站着这样艾灸好一点。我闺女小时候出疹子,我也是用嘴吸肚脐的方法好的。有些小朋友说肚子疼,看舌淡苔白,寒湿导致的腹痛就用艾灸神阙的办法,温阳散寒来止痛
第二个穴位是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四寸。告诉大家中医说的一寸是多长。大家伸出大拇指,大拇指第一关节到指尖的距离就是一寸,中医说的一寸是指同身寸。给孩子找穴时一寸就是孩子拇指关节到指尖的距离。相当于一寸是以患者为参考,不以大夫的母指为参考。前正中线大家都应该知道吧,能把人体左右平分成两半的线并且是前面的,后面的就叫后正中线。前正中线也是任脉的地方,肚脐上四寸中脘穴也可以这样取穴。肚脐至胸剑联合的中点,中医是把肚脐到胸剑联合的距离规定为八寸。中点就是4寸。我临床常用第二种方式。中脘穴的作用,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食欲不振,目眩,恶心,呕吐,食积。中脘,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中脘下就是空腔的胃,常常使用的揉法是穴位点揉法,可以用大拇指揉,也可以三指揉,也可以掌根揉,前面两种较常见,一般用顺时针揉法,可以揉五分钟。来化中焦的痰湿,消食积,健运脾胃。感冒咳嗽夹痰湿食积,可揉中脘穴。
我们再来说说第三个穴位关元穴。关元,关元,是人体元气出入之关口,所以关元穴很重要,关元穴也在前正中线上,任脉上,在肚脐下三寸的地方。大家可以用一寸一寸的比,也可以用一夫法。一夫法怎么量的呢?是以患者食中环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关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长为三寸量取穴位的方法。在肚脐以下用一夫法一比就找到关元穴了,关元穴是人体特别大的大穴。关元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功效:一,强壮穴。作为保健强身长寿穴用灸法。二,助孕,子宫虚寒者,要常灸此穴。三,补肾虚。四,治疗痛经,寒湿导致的痛经可以热敷或灸此穴。五,治虚喘:哮喘病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肾主纳气肺主呼气,哮喘是肾不纳气的表现,气不能吸到底。肾虚而不纳,通过艾灸补肾,肾气足了就能纳气平喘。有哮喘史的孩子,家长可以多给孩子揉关元穴起到保健作用,艾灸的话可以找我们大夫辨证,适合再艾灸。六,治疗小肠病,如泻泄,因为是小肠的募穴,所以可以用来治疗小肠各种疾病,七,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针关元可以降糖。第八,治排尿不顺,灸后尿排顺,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拢空拍,一次连续拍一百零八下效果最好。总结一下大家能用的。揉关元补肾虚,就能帮助解决孩子先天禀赋不足的问题,促进孩子生长。还可以用来给孩子止泻,还可以给肾气弱致哮喘的孩子,家中平时用来保健按摩。手法与中脘穴手法一样点揉就可以了。
最后一个穴位:气海穴。也位于腹正中线上,在脐下一寸半的地方,也是神阙和关元的中点。主治: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症;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症;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包衣不下等。水肿、鼓胀、脘腹胀满、大便不通、泻痢不禁、癃淋、四肢乏力、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
总结一下对孩子来说气海穴的作用,气海,气海即是气的海。补气,调气都要用这个穴位。对于气虚的病症都可以用。也能治疗脾胃问题,促进儿童发育,生长。多揉这个穴位就能补气,保健,促进生长。但是按揉作用必然没有针灸治疗效果好,如果病症复杂时还是要找针灸大夫来针刺,艾灸的。很多家长喜欢自己在家给孩子艾灸拔罐,我的建议,艾灸拔罐把应该在大夫的指导下使用。跟大家说那么多,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可以用穴位来保健,反正是学习,多学点家里人也能用到。
最后我们来谈谈揉腹(顺时针揉腹和逆时针揉腹)。由于这种揉腹是以肚脐(神阙穴)为中心,大面积揉腹部,这样能刺激到的穴位就很多,所治疗的作用也很多。
揉腹时,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约按摩50到次。按摩前让宝宝排空小便,过饱或过饥时不要进行。操作时,手法应轻重适宜。
中医认为,人体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腹为阴,背为阳,胃居上为阴中之阳,脾阴中之阴,肝气升,肺气降,肠为腹中之空腔,为辅助吸收和排泄之功用。经常揉腹可通和上下、去旧生新、充实五脏。在古代就有“腹宜常摩,可去百病”之说。
人体的腹与脏,腹在脏外,脏在腹内,唇齿相伴,互为表里,是故脏腑病变,其腹必异,同时,腹之所异,其脏必病。人体脏腑如同一条河,河分上、中、下游。若下游积,则中游溢;中游积,则上游溢,溢则为灾。人之脏腑也是如此,人分上焦、中焦、下焦。若下焦不通,则中焦积;中焦积则上焦满,积满则病。
坚持摩腹可以使得宝宝肌肤、七窍、三焦全通,通则寒热、积滞除,百病不生。
摩腹所能带动的穴位非常的多,像天枢、关元、气海、神阙穴等。对于小儿常见疾病,例如便秘、腹泻、咳嗽、发烧、厌食、湿疹的宝宝都可以使用。
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
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虚寒泻等。
现在的孩子腹胀的比较多,容易引起积食,而积食是各种疾病产生的诱因。腹部分上腹部和下腹部。上腹部是胃的区域。下腹部是大小肠区域。孩子的腹胀有“无形积”和“有形积”两种。“有形积”一般是积食或水湿不降。“无形积”一般是气滞不通。“无形积”的腹胀,肚子是鼓鼓的,但用手拍,声音是空空的,像敲鼓。“有形积”的腹胀,肚子是实的,用手按,孩子拒按。
摩腹法对于那些小儿推拿刚入门的妈妈,或者懒的动脑研究小儿推拿技术的妈妈,摩腹法和捏脊法配合是非常好用,坚持使用会提高孩子免疫力。运用妈妈的双手就可以为宝宝轻松去除疾病的方法,多学习学习还是好处多多。
上次我们家孩子呕吐,我给孩子喝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喝一口就不喝了。后面没办法,扎了内关、足三里,再看到针就哭了,只能揉揉肚子。当时扎完内关(1针)、足三里(2针)后呕吐就减轻一些,我又去翻翻家里的小药箱,找出点半夏,配上几片生姜组了个小半夏汤。勉强喂了几滴,那晚上也不给她喝奶,一宿基本上相安无事了。第二天去诊所我又开了付草药——小柴胡汤,自己回家熬的药,她反倒肯喝。我自己也喝了对比一下,味道不一样。开的汤药没有中成药那么难喝,可能是加了辅料的味道。揉腹配合中药治疗,两次就完全好了。如果我不会中医,医院急诊了。当时孩子她奶奶一直说肯定是食物中毒了,慌张的不行。大家应该也一样,如果会中医,医院了,最多来吃点中药。
看中医会千人千方,但细心的同行会发现,无论千方怎么变,但是不变的根是有的。比如大家看见舌苔腻,一定会说是痰湿或者食积,不会说是阴虚,开的药也绝不会是滋阴的一样。就像有人喜欢用陈皮、法半夏化痰,有人喜欢用茯苓、生白术化痰,但是有痰湿大家开的都有化痰药。中医之难,难在辨证。很多时候就很难区别的就是痰湿和食积,因为两者都有厚腻苔。再比如感冒,是风寒还是风热,怎么分呀?很多时候寒热症状都有,大家就不知道怎么辨了。下面我们来谈谈辨证。
腹部发凉则说明有寒(排除表寒里热的情况——开始摸冷,摸一会儿后反而热)。舌苔发白,舌质淡或舌紫,都是有寒的表现。舌苔腻就说明有痰湿或食积,食积的话我们揉按腹部硬。痰湿的话舌苔腻,上面可能有水滑苔,目下有卧蚕状,大便正常或粘腻,粘马桶等。食积的话可能有大便不通畅的情况,有的几天一次。有热的话,我们在摸腹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腹部的皮温增高,和有寒时腹部皮肤发凉不一样,舌质发红或舌苔发黄。很多时候是喂小孩吃的人多了,孩子吃了多少大家也不知道。奶奶爷爷给吃一点,外公外婆给吃一点,爸爸妈妈再来了一点孩子肯定吃多。怎么办?喂之前单独给他定好量,吃多少给盛好。中途摸一下肚子,看饱了没有。吃得有点鼓起来就该停了。“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吃七分饱就好了。小孩没有饱足,要等他自己不吃了,那肯定是吃的十二分饱了。我一直强调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不吃过饱,怎么会伤着脾胃,又怎么会有食积。就像洗衣机,衣服放太多,反而转不动了。衣服少放一点反而转得很好。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不会使劲喂孩子了。一定不要有我家孩子怎么不长高、怎么那么瘦、要多给他吃一点这样的想法,这样就加重了脾胃的负担。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复方卡力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