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娭毑竟然被一只鸽子套路进了医院

2018-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清明小长假,小编的大姨妈在家庭聚会上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太好,老是感觉没力气,提不上劲,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于是二姨妈、三舅舅、四舅妈把各家珍藏的养生秘笈都拿出来了。

二姨妈说:“多做运动身体就会好”。

三舅舅说:“不如在家睡个三天三夜,保证精神棒棒哒!”

四舅妈则说:

听到鸽子,小编立马想起了医院消化内科接诊的一位娭毑,也是想吃鸽子补身体,结果不仅没补到身体还差点吃出了人命!

鸽子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怎么回事吧!

鸽子没补身体,差点要了命

今年78岁的李娭毑是茶陵人,孝顺的儿女总想变着法子给老人家补补身体。4天前,女儿买来2只鸽子加上天麻、党参等一大堆补品煮给娭毑吃。在吃的过程中,可能稍急了一点,感觉有什么卡在了咽喉里。

4天来,李娭毑总感觉咽喉部有异物感,吞咽疼痛,不能进食。她的儿子医院做了检查,并未发现有异物。由于李娭毑年龄太大,当地的医生也不敢给她做胃镜检查。

经过多方打听,李娭毑的儿女带医院内镜中心求助。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维顺了解情况后,给患者作了相关检查,认为患者有食管异物,应该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

李娭毑年龄大,病程也有4天,卡住的异物周围肯定炎症反应明显,取异物时发生食管出血、穿孔的机率明显增加,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医疗风险陡然加大,为老人手术对医生来说确实是个考验。

陈维顺主任介绍,当时如果不给患者进行治疗,其后果是病情恶化,或需进行开胸外科手术,患者所承受的风险及代价会更大。经过讨论后,专家决定进行内镜治疗。

图为胃镜检查现场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陈维顺主任给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插入胃镜见在食管入口稍下方一块骨头卡在此处,骨头两端尖锐,刺入食管壁内,因时间较长,局部已发炎化脓,因骨头已嵌顿在食管内,异物钳不能将其拔动,如强行钳住异物往外拽,必将导致穿孔或出血。

有多年经验的陈维顺主任慢慢地压迫食管壁,松动异物,再在异物一端移动,经过数分钟的努力终于将异物取出。长约5cm的尖锐骨头被取出,伴随着多量脓液流出,局部留下两个较大的孔,所幸没有穿孔到胸腔,出血量也不多,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立马减轻。

老年人食管异物高发

陈维顺主任介绍,老年人食管异物发生率高,每个月我院都能接诊好几例。

主要是老年人对如鱼刺、鸡、鸭等动物骨头感觉较迟顿,容易误吞入食管内。同时老年人吞咽动作缓慢,吞咽无力,硬的异物易于卡在咽喉或食管内,对于一些有食管疾病的患者,更加容易发生食管异物。

陈维顺主任说,一旦发生食管异物,患者均有咽喉、颈部及胸骨后异物感、疼痛、吞咽不畅,特别是吞咽时疼痛明显。对怀疑有食管异物者,应行胸部X线照片检查,并及时行胃镜检查,大多数异物均能通过胃镜将其取出,但时间不能过长,因异物卡在食管内的时间越长,在局部发生炎症的机会越大,容易引起食管穿孔或出血,增加了异物取出的难度和风险。我们曾遇患者鱼刺卡在食管内3天发生食管穿孔,引起食管胸腔瘘,肺部感染,差一点要了病人的性命。所以建议一旦发生食管异物,应立即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观察或进行相应的处理。

专家提醒

陈维顺主任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因老年人食管异物发生率高,建议老年人尽量少吃鸡、鸭、鱼等带硬骨头的食品,在吃以上食品时应格外小心,细嚼慢咽,避免发生动物骨头卡在咽喉或食管内,或先将骨头剔除,同时对于有食管疾病者,尽量进食软食或半流饮食,进食后少量温开水送服,减少食物在食管内停留,保持食管的持续通畅。

专家推荐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维顺

陈维顺,湖北医科大学内科学(消化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主任医师。现任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株洲市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株洲市消化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湖南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

对消化系疾病的诊治有专业特长。能熟练掌握胃镜、肠镜及十二指肠镜,开展了多项内镜下手术治疗,如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食管狭窄的球囊扩张术、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的套扎术以及胃粘膜下肿瘤的电凝切除术等。并开展了胃肠疾病的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的培养、病检、尿素酶、14C-尿素呼吸试验,胃肠动力学检查。在国家级、省级医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微讯:消化内科陈维顺校对:事业发展科王家明

微编:事业发展科宋玺审核:事业发展科罗国艳

打造株医院

急救丨客服

赞赏

长按







































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zl/6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