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关心的女孩儿,她今天出院了
2016-12-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8月25日晚,一名11岁女童不慎从10楼坠下,被医院。其伤势极度危重,心跳一度骤停,具体包括胸腔外伤、双侧血气胸、双肺挫伤、左侧多发性肋骨骨折;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肝破裂、十二指肠破裂、后腹膜血肿;骨盆骨折、左侧坐骨支骨折、右侧髋臼骨折、左股骨干骨折;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第四及第七颈椎骨折,多发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多发腰椎骨折;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肺损伤、创伤性凝血病、急性肾功能损伤、急性肝功能损伤等。
医院医护人员奋力抢救,不仅保住了女童的生命,还让她避免了截瘫,并依然可以保有行走的能力,创造了生命和医学的奇迹。
今天,12月16日,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女童出院了,她是快步走着出院的!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女孩如此幸运?
急救一体化团队
初期损伤控制,为后续治疗赢得机会
面对病情如此凶险的小患者,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高文庆院长、赵凯副院长亲自指挥,第一时间调兵遣将,急诊ICU主任殳儆、副主任肖辉,大外科主任颜福根,麻醉科主任程旭东,检验输血科主任琚国文等相关救治人员全部紧急到位,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训练有素的急救科医生一站式迅速完成了致命伤筛查、容量复苏、补液等,为后面的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并在伤者入院后2个小时内快速建立了所有的生命支持通路,同时大致明确了初步诊断。
当晚的抢救用大外科主任颜福根的话说:就是争分夺秒、惊心动魄。因全身多脏器损伤,腹腔有活动性出血并出现休克,必须快速果断决定手术,争取极其有限的生存机会。而伤者刚送入手术室即出现心跳骤停,由于伤者肋骨骨折,难以进行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更加惊心动魄。麻醉师运用自体血回输装置立刻把胸腔引流出的毫升自体血回输回体内,在最危急时刻延缓死亡的脚步。
“心肺复苏成功后即刻手术,一分钟都容不得耽搁!”术中发现腹腔大量积血,探查发现脾脏粉碎性破裂,肝脏多发性破裂,十二指肠破裂,后腹膜巨大血肿,这在创伤外科中处于最凶险处理最复杂的情况。颜福根说:“考虑孩子病情极度危险,如果拖延手术时间,很可能使孩子失去救治的机会。因此遵循损伤控制理念,术中快速行脾脏切除,肝多处破裂缝合止血,因患者出血过多,凝血功能障碍,止血困难,果断采取纱布填压止血;十二指肠造瘘、胆囊造瘘、腹腔引流。采用快速临时措施,控制出血、清除污染、充分引流、暂时关闭腹腔,维持生命体征,延迟、创造二次手术机会!”
经过各个学科的密切配合,以颜福根为首的创伤外科专家将这一腹部闭合性外伤的损伤控制手术在一个半小时内迅速完成,最终为女童的后续治疗赢得了机会。
ICU同质化运行
个多个班次交接无差错
救治重症多发伤不可或缺的是重症监护室(ICU)。45天的ICU监护治疗,让作为重症医学科主任的殳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严重的创伤,让伤者像玻璃一样脆弱。由于脊柱严重损伤,即便轻微的改变也极有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光她从手术室移出来时血迹斑斑的床单,在2天后才敢小心翼翼从她身体下面撤出来。拍X光,需要6个人合力小心翼翼搬动。第二次手术,外科医生将腹腔内的纱布安全取出。“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对这个孩子来说非常不易。她身上插有十多根管子,事前从ICU移动到手术室,对门对几十米的路,就花了30几分钟。第八天进行肺部和腹部的CT检查,需要科室里的壮劳力全体出动。
殳儆一再强调:任何医疗措施都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只能在权衡利弊中探索前进。“她的呼吸,循环,肠道,肝肾,凝血,各个系统都处于勉强维持的‘平衡’中,ARDS、腹腔高压、创伤性凝血病、肝衰竭、感染性休克……这些专业名词并不为公众熟识,但都是现在学术的难点。有一个出现问题就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ICU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呵护下,女童如“高空走钢丝”般小心翼翼稳步前行。殳儆说:“这期间,最重要的是整个团队的同质化运行,四十多天,一百多个班次的传接中,没有人为的细小失误。这不是时髦的‘精准医疗’而是精准传递的职业素养和行业规范。重症医学也需要突破学科界限,从ICU到手术室,执行无边界的监护任务。”
全省首次临床跨界使用3D技术
脊柱手术创造行走的奇迹
对于这位小伤患,包括众多医疗专家在内,最初的判断是“能保得住命,已属奇迹”,最理想的恢复结果,也可能是“和体操运动员桑兰那样,高位截瘫”。她的脊椎和胸椎严重损伤,特别是胸椎,几乎每一节都有不同程度的骨折,但幸运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发现她下肢的感觉和活动都有些微的进步,这意味着脊髓的神经功能还有一丝挽回的可能!
从专业角度讲,如果脊髓神经没有挽回的余地,接来下的治疗反而变得简单,但就因为这微弱的希望,注定了下一场战斗是一场艰难的博弈。
医院副院长、知名骨科专家赵凯教授在欧洲脊柱年会上跟世界级专家探讨这一手术的最佳时机,择机手术。而精准评估伤情又成为手术的关键。脊柱的结构复杂,经过暴力挤压后的形态,根据CT片和MRI片,无论怎样“三维重建”,都无法真正再现病人的损伤状态,真实状况要在手术中做判断,这是脊柱手术的风险和难点。
在提前准备手术的过程中,赵凯想到了之前自己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时遇到的一家开发医用3D技术的公司:能不能用3D技术,把受伤变形的脊柱“打印”出来,在手术之前对脊柱伤情有个最精准的评估?这样的跨界思维,最终成就了此次手术的“精准”模式。这也是浙江省首次临床跨界使用3D技术。
经过反复修改,3D模型被打印了出来。当它从模具中取出的时候,模型的第三胸椎处完全断裂。说明10楼坠落的巨大冲击力导致其骨质完全断开,20多天来仅仅依赖韧带和软组织的支撑,即使幅度很小的体位变动也可能导致脊髓横断损伤。不稳定程度让数次陪着她做CT的ICU医生感到后怕。
精准在线伤情后,手术过程的艰难又超乎想象。为了解除脊髓的压迫和加固严重骨折的脊柱,手术必须打6颗螺钉和两根钛棒,重新建立稳定性。而难点和风险在于“因为孩子的椎弓根很小,最小处大约3.4毫米,要打进直径3.5毫米的螺钉,稍有偏差就会在已经严重变形的胸椎里损伤到脊髓,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赵凯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精湛技术,这次最为艰难的手术顺利完成,一直只能躺着一动不能动的身体终于在26天之后可以半卧位靠起来了。以赵凯的经验判断:将来走路不是问题!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如今,历时三个半月,女童已如预期,完全可以独立行走,并于今天,康复出院。在这里,让我们向全体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让我们祝福女孩的人生,从此阳光灿烂!
浙江医院以善行天下为己任,为发展健康的医学、医院、优秀的医护人员敢当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