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胃癌它的发现者告诉你真相
2018-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或许大家对幽门螺旋杆菌不太熟悉,中六君这次带大家见识一下!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
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
1、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因为在慢性胃炎患者人群中筛查,有90%-95%的人都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2、幽门螺旋杆菌也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而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是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主要手段之一。
3、至于检查出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是就有胃癌?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两者的确有关联。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出率高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也高。但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仅仅是胃癌发病的因素之一,人、环境等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早在年,两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诺诺诺,就是ppt中的两位,马歇尔和沃伦!
年7月12日下午,我院荣幸地邀请(中山大学国际名师前沿论坛冠名的讲座)到其中这位——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西澳大利亚大学NHMRC幽门螺杆菌实验室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国家友谊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联邦建国百年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教授访问我院,并举行了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
讲座由我院胃肠病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检验科主任刘焕亮教授主持,王磊副院长对马歇尔教授一行人的到来表医院致辞,简要介绍了我院临床、科研方面的情况以及我院在胃肠道疾病防控方面的巨大努力;希望通过此次科研交流,能够为未来我院与巴里马歇尔教授团队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双方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马歇尔教授与在座的各位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历程:年以前,人们对幽门螺旋杆菌一无所知,更不知道它就是引发人类胃溃疡的主要致因,当时普遍的观点是,胃溃疡是由于过大的压力、不健康的饮食或者酗酒造成的,同时学界并不接受在胃内强酸环境下能有细菌的存活的观点,马歇尔教授和他的同事罗宾?沃伦为了验证幽门螺旋杆菌易导致胃溃疡疾病,将自己作为实验对象,各自吞下了一瓶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液,以身试菌,冒着生命的危险,向学界证明了自己的假设;马歇尔教授还通过分享自己首次投稿被拒的经验,鼓励年轻的科研人员要不畏挫折,坚持自己;对于大家的提问,马歇尔教授也是非常耐心的一一解答。下午的讲座气氛活跃,与在场观众互动频繁,学习气氛热烈,参与讲座人员收获颇丰。
一睹大师风采
认真听课的童鞋们
现在不少常规体检中,都有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的测试而一看到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大家就慌了——完了,是不是得胃癌了!!!这样的“患者”在门诊可不是少数。
幽门螺旋杆菌会不会传染?
会传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水源等途径传染,“经口”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这也和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关。中国人不喜欢分餐制,很多人围餐都不习惯用公筷,这些都是潜在的感染因素。可以说,幽门螺旋杆菌其实就是吃进去的细菌。
如何杀死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有个弱点——不耐热,如果有高温消毒功能的碗柜就可以把它杀死,或者洗碗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行。
另外,家中老人把食物嚼烂了或咬下来再喂孩子,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家人之间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夹菜,以免幽门螺旋杆菌互相传染。
幽门螺旋杆菌需不需要治疗?
既然上面提到它有这么多种危害,又那么容易传播,那检查出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治还是不治呢?
虽然国际最新共识趋向于治疗,但对于我国国情来说是不太现实:我国人口庞大,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案是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由此产生的耐药问题、费效比(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的比值)问题都值得考虑。
同时,由于目前成人中H.p感染率高达60%-70%,而大部分带菌人群并无相关症状表现,且未导致相关疾病。因此,并非所有的H.p感染者都需要进行根除治疗,是否需要根除治疗,请由专科医生判断。
那还查不查H.p?
那这样说,是不是检查幽门螺旋杆菌,就完全没有意义呢?
NONONO!!!绝对不是!
有胃癌家族史的属于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去筛查幽门螺旋杆菌是非常有意义的,若查出是阳性应尽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至于其他人群,去筛查幽门螺旋杆菌意义不大,反而查出是阳性徒增紧张。
PS:对于经常上腹胀、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选的检查并不是幽门螺旋杆菌,而应该是胃镜。胃镜检查可以避免胃溃疡、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疾病的漏诊。医生在做内镜检查的同时,也可以在镜下取胃黏膜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本文部分、图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