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雜談丨幽門螺旋桿菌是個什麼鬼
2018-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俗話說“十人九胃病”,胃部不適的人很多,而在求醫問藥的過程中,大家或許都曾聽說過“幽門螺旋桿菌”,這種細菌到底是個什麼鬼?
很多人都有定期體檢的習慣,公司單位也會為員工每年安排體檢。體檢時有一個項目,大夫會先讓吃一個小藥片,然後過一會回來吹氣。這項檢查學名叫“碳14呼吸試驗”,用以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是否超標。幽門螺旋桿菌,書上說是一種螺旋形、微需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幽門旋桿菌經口到達胃粘膜後定居感染,先後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如果任其發展,最終會導致胃癌。
如果不幸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目前治療的方法無外乎吃藥,多以抗生素為主。還有一種治療思路叫作以菌治菌,通過益生菌來抑制、根除體內的幽門螺旋桿菌,達到緩解胃部問題,養胃護胃的作用。
其實第二種思路就已經比較接近中醫的思維了。人體能夠保持健康,並不是因為無菌,而是各種菌群和諧平衡的結果。無論在人體表皮還是腸道內,對人體有益的菌群如果發展壯大,就會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同時還能夠幫助人體做許多事情,比如大腸桿菌可以幫助人體消化難以直接吸收的食物成分。
菌群的健康與否,關鍵在於人體為哪種菌群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幽門螺旋桿菌幾乎每個人體內都有,但是正常人的腸胃環境不利于它繁殖生長,所以,細菌之所以會超標,除了突發性的食物中毒以外,更多的是身體內環境除了問題。
現在很多患者通過服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有些人吃藥好一陣,停藥一段時間就復發。這就說明是自己腸胃環境出了問題,成為了螺旋桿菌的培養皿。從中醫的角度看,拋開脈象望診不談,最直觀的就是在這種人的腹部會表現出異常。這類患者往往在肚臍上方,也就是建里穴、下脘穴附近能夠觸摸到有形有質的結塊,局部溫度也會低于其他部位。通過中醫的思來看,可以說幽門螺旋桿菌是誘發各種胃病的直接原因,但是胃腸的寒涼瘀阻才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雖說得病根源在於自己,但是同樣要注意對於病菌傳染渠道的控制。現代醫學對於傳染源的預防措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同其它消化道傳染病一樣,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預防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做到飯前洗手,飲食尤其是生冷食品要講究衛生,集體用餐時採取分餐制,儘量避免使用公用碗筷,家裡有幽門螺旋桿菌病患者時可以考慮採取分餐,直至完全治癒。
關於治療當然要交給專業的大夫,不過大致思路主要以提高臟腑溫度,疏通胃腸經脈的瘀阻為主,在胃脘部艾灸、按摩也不失為好的調理方法。另外要說的是,足陽明胃經是氣血充足的一條經脈,胃的彈性和活力也十分強。因此絕大多數胃病如胃潰瘍、糜爛性胃炎、淺表性胃炎通過治療都是可逆的。
因此有胃病的同學要有康復的信心,有云“上工治未病”,對於胃部不適不要聽之任之,及時加以調理。
-END-
文丨星辰
參加
預約
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