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严肃医学服务保险第8期
2018-5-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胰腺癌,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差,1年生存率约23%,5年生存率不到5%。其中,导致胰腺癌高死亡率的原因可归结为:
①难以早期发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加上诊断困难,只有不到25%可行根治性切除;
②易发生转移:肿瘤2cm时便可发生淋巴道和血道转移。
一发病原因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十分清楚。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
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发现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与胰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发现慢性胰腺炎病人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明显增高。
另外,如职业、环境、地理等因素与此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二胰腺癌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情况,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虽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腹痛、黄疸、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等,也较常见。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
参考文献:
[1]陈振东等,肿瘤综合治疗学,,-.
三辅助检查
1、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可作为疑似胰腺癌的初筛,在有经验医生的操作下,超声能准确地发现胰腺占位,判断胰腺周围主要血管受累的准确性在84%~87%。
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需要胆管减压的患者,可考虑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能通过十二指肠镜直接观察壶腹乳头区病变,并通过乳头插管造影显示胰、胆管和胆囊,区别肝内或肝外阻塞,以及阻塞部位和形态。
3、CT
可用于胰腺癌临床分期,判断肿瘤的血管侵犯情况、肿瘤的可切除性。
4、MRI
可行多序列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且无碘过敏及电离辐射。和CT相比,MRI的优势有:①在分期方面,MRI是CT的有益补充,尤其在检测高危患者胰腺外病灶方面以及小胰腺癌的筛查诊断方面;②对肝转移的判断更准确。
5、肿瘤细胞标志物
验血检查肿瘤细胞标志物,如CEA、CA-、CA-等等,有利于患者病情判断和对预后评估,通常也是患者手术后跟踪的随访的重要指标。一旦这些肿瘤标志物异常增高,往往说明病情变化,或肿瘤复发。
四治疗方法
1、外科治疗
手术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但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五年生存率也低。
对梗阻性黄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可选择胆囊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减轻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缓解梗阻。
2、姑息治疗
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病例,常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无条件者可做外瘘(胆囊造瘘或胆管外引流)减黄手术,多数病人能够短期内减轻症状,改善全身状态,一般生存时间在六个月左右。
3、综合治疗
胰腺癌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尽管手术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胰腺癌常常发现较晚,而丧失根治机会,因此需要进行综合治疗。
迄今同大多数肿瘤一样,还没有一种高效和可完全应用的综合治疗方案。现在的综合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为辅,并在探讨结合免疫和分子等生物治疗的新方法。
(1)放射治疗,胰腺癌是对放疗敏感性较低的肿瘤。
(2)化学治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或者为预防术后复发,均可进行化学治疗。对胰腺癌的化学治疗是期望着能降低术后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
(3)生物治疗,包括免疫与分子治疗。随着免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这将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因为像胰腺癌这样的难治肿瘤,必须发展一些全新的方法来治疗:①基因治疗:多数仍然停留在临床前期,少有进入临床Ⅰ期或Ⅱ期试验。②免疫治疗:应用免疫制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4)其他疗法,胰腺癌属于对放化疗敏感性低的低氧性肿瘤,但对热的敏感性增高。近年来由于技术上的改进,使得温热疗法得到了应用,常用的温度是44℃。但还需对加温和测温方法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陈振东等,肿瘤综合治疗学,,-.
[2]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