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误诊不能怪医生
2019-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临床误诊率可达30%,门诊的误诊率可达50%,但作为一个工作近30年的老医生,有些话想说说。
电视连续剧《女医明妃传》中,一些医学台词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如:奶奶对明妃说:“这世上没有没误诊过的大夫。”让很多医生感到很欣慰,这句话不是为误诊找借口,而是社会对误诊的理解。
应该说,没有哪位医生愿意误诊,也更没有哪位医生有意去误诊,医院里误诊的事情是经常发生,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临床误诊率可达30%,门诊的误诊率可达50%,但作为一个工作近30年的老医生,我想说,大家对误诊一定要区别,有些误诊确实不能怪到医生。
第一种
由于病情不典型,或者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而导致的误诊。
如: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表现是转移性腹痛,这由于内脏神经的定位不准确性,早期的急性阑尾炎病人会出现上腹部的疼痛,甚至出现腹泻等表现,常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内科治疗,这就是误诊,经过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候,腹痛转移到右下腹而明确诊断。但缺乏临床经验的医生,就会坚持按照胃肠炎的诊断进行谈话和治疗,最后导致阑尾的穿孔,引发医疗纠纷;有经验的医生,就会跟病人说清楚,这种情况目前考虑为急性胃肠炎,但不排除急性阑尾炎的可能,而需要观察,这样的误诊是可以理解的,病人也不会发生纠纷。
年4月的一个晚上,我在门诊接待了一个80岁的女性病人,诉吃糍粑后出现疼痛6小时,伴有腹泻。体检发现病人仅有上腹部的压痛和肠鸣音的亢进,诊断考虑为急性胃肠炎,给予抗炎和解痉治疗,但病人的腹痛一直没有缓解,半夜12点,我决定将病人收入院观察,并与病人家属交待病情,如果腹痛仍不缓解,有可能会是急性阑尾炎,估计几个小时后,腹部的表现就会清楚的。第二天早上6点,病人的腹痛已经转移到了右下腹,诊断明确了,给病人做了急诊手术,证实了急性阑尾炎的诊断。
这个病人开始实际上是误诊了,但这种误诊是因为病人的病情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的变化,这属于广义的误诊,这种误诊只要医生注意观察,没有忽视,就没有责任,加上良好的沟通,家属也是会理解的,一般不会引发纠纷;相反,这个病人如果延误几天,医生就难辞其咎了,加上没有良好的沟通,就会引发纠纷。
第二种
突发的猝死。
有一例胃癌的病人,手术后恢复良好,准备出院。在出院的当天早上,病人在床上漱口的时候,突然发生猝死,经过抢救无效而死亡。家属提出,医院死亡,医院是有责任。医院的跟病人解释说:你住院是治疗胃癌的,胃癌已经治疗结束,准备出院了,现在是突发的心肌梗死,由于事发突然,病人事先没有不适的表现,医生是无法预料到的,也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这是医学上没有解决的问题,经过解释,家属才表示理解。
第三种
病人不合作。
几年前,我在门诊遇到一个60多岁的妇女,诉腰部疼痛,我想让病人掀开衣服看一下,由于天气较冷,病人指了一下左侧腰区:“就这里疼。”不愿意掀开衣服,我想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准备开个CT检查的,但我忽然想到,是不是会有其他的原因?我坚持让病人掀开衣服,结果发现左侧腰背部有许多疱疹,诊断为带状疱疹,让我吓了一跳,差点误诊了。
回顾这个病人,医生提出了检查的要求,但病人不配合。当然,由于病人缺乏医学知识,不能理解医生意见的重要性,医生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服病人配合诊断和治疗,这是误诊的有效方法。
第四种:
手术前后疾病诊断的不同。
在临床上,经常可以遇到手术前后诊断不同的情况,这也是一种广义的误诊,如一个胃溃疡的病人,术前经过胃镜活检检查,提示为胃溃疡,手术后病理报告为胃癌,这种误诊是属于胃镜活检取材的局限所致,是目前医学上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误诊难以避免的,当然,我们在手术中,可以通过标本的观察,术中的快速切片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的发生。
临床上的急诊手术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78岁的妇女,因突发上腹部剧烈刀割样疼痛8小时入院,入院体检:板状腹,全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腹部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诊手术探查,手术中证实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行乙状结肠双管造瘘。三个月后行乙状结肠还纳术。
本例病人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最常见的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但结肠自发性穿孔是很少见的,术前是难以明确诊断的,因此这类病人应该做出是否需要手术的决定,而不是具体的诊断,手术时机的把握远比具体的诊断要重要的多,如果纠结具体的诊断,则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伤害。
回想三十年的工作经历,遇到过太多类似虽然误诊的例子,当然也有一些误诊医生是有责任的,有时间会另外写篇文章。
文:纪光伟
来源:“医学界”治疗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