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师重点外科护理学之肠疾病病人的护

2017-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10月17日

第三篇外科护理学

第二十七章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1.小肠:上始于幽门,下接盲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小肠的静脉分布与动脉类似,最后汇合形成肠系膜上静脉,并汇合脾静脉而成门静脉。小肠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主要部位。。

2.阑尾: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约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是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3.大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下接直肠。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

第二节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急性阑尾炎

1.病因: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

2.临床表现

(1)腹痛:转移性右下腹痛。单纯性为轻度隐痛;化脓性为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为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为腹痛暂时减轻,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加剧。

(2)厌食、恶心或呕吐。

(3)心率增快,体温升高。

(4)右下腹压痛: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固定在麦氏点。

(5)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3.治疗要点

(1)及早行阑尾切除术,切口一期缝合。

(2)阑尾周围脓肿:先行非手术治疗,待肿块缩小局限、体温正常,3个月后再行手术切除阑尾。

4.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半卧位。

2)避免肠内压力增高:禁食,胃肠减压,禁服泻药及灌肠。

3)控制感染:遵医嘱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4)镇痛:已明确诊断或已决定手术的病人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禁用吗啡或哌替啶。

(2)术后护理

1)腹腔引流管一般在1周左右拔除。

2)肠蠕动恢复前禁食,肛门排气后,恢复进食。

3)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肠粘连的发生。

4)并发症:出血、切口感染、粪瘘

5.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的特点

(1)小儿急性阑尾炎:①全腹疼痛,早期高热、呕吐;②局部明显压痛和肌紧张;③穿孔率较高。

(2)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压痛点上移。

(3)老年人急性阑尾炎:①体征不典型;②易缺血坏死或穿孔。

二、慢性阑尾炎

1.临床表现:右下腹疼痛,阑尾部位的局限性压痛,位置较固定。

2.治疗要点:诊断明确后手术切除阑尾。

第三节肠梗阻

1.病因和分类

(1)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肠腔内堵塞、肠管外受压、肠壁病变等所致。

2)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前者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低钾血症;后者可继发于尿毒症、肠功能紊乱等。

3)血运性肠梗阻。

(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伴有肠管血运障碍的肠梗阻。

(3)根据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可有少量排便排气)。

2.病理生理: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且严重,因频繁呕吐丢失大量胃液而脱水、代谢性碱中毒。低位肠梗阻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临床表现: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便排气等共同表现。

4.X线检查:梗阻4~6小时后,可见多个气液平面及胀气肠袢。绞窄性肠梗阻时可见孤立、突出的胀大肠袢。麻痹性肠梗阻时,胃泡影增大,小肠、结肠全部胀气。

5.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缓解疼痛与腹胀:半卧位;胃肠减压。确定无肠绞窄后,可应用阿托品等抗胆碱类药物,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

2)维持体液与营养平衡:肠梗阻时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若梗阻解除,病人开始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12小时后,可进流质饮食,忌食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

(2)术后护理

1)血压平稳后半卧位。

2)术后禁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

3)术后并发症:①肠梗阻:鼓励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以促进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防止肠粘连。②腹腔内感染及肠瘘。

6.几种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

(1)粘连性肠梗阻。

(2)蛔虫性肠梗阻。

(3)肠扭转。

(4)肠套叠:常为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腹痛,伴有呕吐和果酱样便。

第四节肠瘘

1.临床表现

(1)腹膜炎期

(2)腹腔内脓肿期。

(3)瘘管形成期。

(4)瘘管闭合。

2.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控制感染:半坐卧位;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2)负压引流的护理:负压以4?6.6kPa为宜。调节灌洗液的量及速度:每日等渗盐水灌洗量为?ml。。

3)选用中性皂液或0.5%氯己定清洗瘘口周围皮肤。

(2)术后护理

1)延长禁食时间至4?6日。

2)妥善固定并标志各种管道;保持各管道引流通畅;根据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负压。

3)并发症:①术后出血。②腹腔感染。③粘连性肠梗阻: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避免术后发生肠粘连。

第五节大肠癌

1.病理:淋巴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2.临床表现

(1)结肠癌

1)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首发症状。

2)腹痛。

3)腹部肿块:以右半结肠癌多见。

4)肠梗阻晚期症状。

(2)直肠癌

1)直肠刺激征状: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和排便不尽感;

2)黏液血便:最常见。

3)肠腔狭窄症状。

3.辅助检查

(1)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主要和直接的方法。

(2)大便隐血试验:初筛及普查手段。

(3)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

(4)内镜检查:诊断大肠癌最有效、可靠的方法。

4.治疗要点:手术切除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5.护理措施

(1)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少渣饮食。

(2)肠道清洁术前1日进行肠道清洁,洗至粪便清水样,肉眼无粪渣为止。

(3)口服肠道抗生素采用肠道不吸收药物,如新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等;补充维生素K。

(4)术后每半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5)早期禁食、胃肠减压。术后48~72小时肛门排气或结肠造口开放后,即可拔除胃管,切忌进易引起胀气的食物。

(6)2~3日后协助病人下床活动。

(7)引流管护理

1)导尿管放置1~2周,拔管前先试行夹管,可每4~6小时或有尿意时开放。

2)腹腔引流管5~7日后,待引流液量少、色转清即可拔除引流管。

(8)肠造口护理

1)肠造口突出皮肤表面1~2cm。。

2)裁剪造口袋底板:造口底板孔径大于造口直径0.2cm。

3)避免过多粗纤维食物以及洋葱、大蒜、豆类、山芋等可产生刺激性气味或胀气的食物。

(7)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1)切口感染:有肠造口者,术后2~3日取造口侧卧位。

2)吻合口瘘:术后7~10日内忌灌肠。

3)结肠造口狭窄。

阿虎医学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点
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yy/4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