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胆汁淤积症
2019-4-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婴儿胆汁淤积症
婴儿胆汁淤积症:(cholestasisininfancy)是指1岁以内(包括新生儿期)由各种原因引起毛细胆管胆汁形成、分泌和(或)胆汁排泄异常,在肝细胞和胆管内胆汁淤积引起的肝脏疾病。临床表现:黄疸、瘙痒、粪便(白陶土色)尿液颜色(加深)改变和血生化异常。ALT和(或)AST值增高。血清总胆红素(TBIL)85mol/L(5mg/d1)、结合胆红素(DBIL)17.11umol/L(1mg/dl)或血清TBil85tunol/L、DBIL/TBil20%。
胆汁是人体的重要消化液。胆汁由肝细胞产生,分泌经胆管系统,最后排至十二指肠内,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因胆汁淤积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①肝细胞性胆汁淤积;②胆管性胆汁淤积和混合性胆汁淤积。
治疗方法:
胆汁淤积科持续促进肝脏损伤进展,及早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科有望控制肝病。胆汁淤积症只是症状诊断,不同病因治疗及预后不同。对于病因明确的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如感染因素抗感染治疗,胆道闭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手术。对于原因不明的肝内胆汁淤积主要是对症治疗及预防治疗。
总结:
早期发现胆汁淤积性黄疸,尽早、准确地进行病因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因此2周龄以上婴儿发现黄疸,应该检测TBIL和DBIL以进行临床评估。母乳喂养的患儿如果无其他病史(没有深色尿和浅色大便),体检正常,并能够确切监护,可以在3周龄时复诊。如果新生儿黄疸伴白便或尿色加深或黄疸持续存在超过3周龄时,一定要进行TBIL和DBIL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