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F医师笔记范一宏十一炎症

2018-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范一宏

炎症性肠病相关肠道纤维化:从基础到临床-冉志华教授

——浙江中医院消化科范一宏

摘要

IBD肠道纤维化是IBD疾病进展的结果,可造成肠道结构破坏以致手术,使得IBD病程变得不可逆。了解IBD肠道纤维化流行病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索IBD肠道纤维化机制,临床上早期发现、根据狭窄的部位、程度给予合适的干预,是IBD患者处理的关键。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全医院举行。全国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冉志华教授作了“炎症性肠病相关肠道纤维化:从基础到临床”的报告。

冉教授对本次报告从4个方面进行介绍:IBD相关肠道纤维化的机制、流行病学和与发展相关的因素、IBD相关肠道纤维化的诊断方法、IBD相关肠道纤维化的临床处理。

一、IBD相关肠道纤维化的机制

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是肠壁纤维化和狭窄的必要条件;IBD的肠壁纤维化主要是由于ECM的沉积和降解失衡。IBD肠壁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很复杂的,还涉及到基因多态性,参与的细胞包括纤维细胞、上皮细胞、星状细胞、其他细胞包括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T细胞等。另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作用也参与了IBD肠壁纤维化相关的机制,粘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可通过诱导活化Th17反应,促进促炎因子及纤维化生长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形成透壁性炎症和纤维化狭窄。

二、IBD相关肠道纤维化的流行病学

在CD患者中,有研究显示,大约至少10%的病人在诊断时即为纤维化狭窄,超过30%的CD病人在诊断后的10年内出现纤维化狭窄,且大部分局限于小肠,其中大约8%在大肠。由于大部分研究基于维也纳或蒙特利尔分型,仅仅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判断,很可能纤维化狭窄真实发生率远高于这一数值。

目前关于UC纤维化狭窄发生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一项纳入例UC患者研究显示,纤维化狭窄发生率约为5.1%。发病初期约71%-%的狭窄为良性狭窄。病程10年以上的狭窄应注意恶性肿瘤发生可能。另一项研究显示,病程10年,%为良性狭窄;病程10-19年,84%为良性狭窄;病程≥20年,61%为恶性狭窄。

IBD相关肠道纤维化发展危险因素包括:临床表现:1、初次诊断时年龄40岁;2、初次诊断时需要激素治疗;3、肛周病变;4、早期需使用硫唑嘌呤或anti-TNF;5、累及小肠;6、深大溃疡;7、吸烟。与预测克罗恩病不良预后的指标类似;血清学标志物(ASCA、Anti-CBir1、Anti-I2、Anti-Ompc等)与纤维化发生相关性弱;基因标志物(NOD2、ATG16L1等)及表观遗传标志物(miRNAa和b等)可能可以预测纤维化。

三、IBD相关肠道纤维化的诊断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临床表现(病程长、反复梗阻发作)、影像学技术、内镜(包括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及病理进行判断,血清学标志物价值不高。目前磁共振肠道成像越来越多地用于鉴别纤维性狭窄和炎症性狭窄,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放射科的Rimola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MRI可准确识别CD患者严重纤维化病灶。病理的判断主要靠手术病理,活检意义不大,手术病理需要包括炎症和纤维化评估两个方面,并需要分级(轻、中、重)。

IBD相关肠道纤维化的诊断方法-ECCO推荐

采用超声、CT或MR可能有助于确定炎性狭窄,前提是肠道准备,肠道充分扩张,抑制痉挛。尽管如此,目前仍然没有确切的方法判断肠壁炎症和纤维化比例。影像、内镜、血清学标志物均不能预测CD纤维化进展。

四、IBD相关肠道纤维化的临床处理

内科处理:

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早期识别炎症性及纤维性狭窄及其比例尤其重要;炎症性狭窄早期使用抗炎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肠内外营养支持可有效缓解梗阻症状。研究显示肠壁厚度减少仅17%,管腔面积可增加62.5%。

IBD抗纤维化的未来药物靶向研究主要是细胞因子的研究,作用机制是在抗纤维化上。其他脏器抗纤维化研究(主要是肺纤维化)可以用作借鉴。目前针对纤维化的药物研究很少,主要是针对瘘管的。关于英夫利西在抗纤维化方面,目前认为对于早期炎症性狭窄的CD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已经存在部分纤维化狭窄,使用英夫利西并不加重狭窄及促进新的狭窄形成。阿达木单抗使用24周后可有效改善约2/3CD患者的症状性小肠狭窄情况,并且约1/3CD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年仍持续缓解,超过1/2的病人随访4年仍免于手术治疗。

关于内镜治疗:

内镜下球囊扩张(EBD):狭窄长度5cmEBD后手术几率下降。内镜下针刀切开术:需要有经验的内镜医生,但它较之于EBD创伤更大,因此一般用于EBD治疗后复发的纤维性狭窄。另外内镜治疗还包括内镜下病灶注射药物(激素或生物制剂),在儿童中显示有效,成人疗效不确定。内镜下支架置入并不推荐,主要是容易发生移位、瘘管等,生物支架还在临床验证中。

关于手术治疗:

反复梗阻发生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问题是60%的患者术后会复发。

狭窄成形术适应症:对于多个狭窄肠段5cm、既往重要小肠切除(cm)短肠综合征、十二指肠狭窄、吻合口狭窄、无瘘管和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最后介绍IBD相关肠道纤维化的临床处理策略

有梗阻症状者,通过多学科讨论明确梗阻的性质,如为炎性,尝试药物治疗,成功,继续药物维持治疗,如果失败,需要明确狭窄的长度、位置、是否成角、合并症,并考虑患者意愿。狭窄位置在内镜所及范围,5cm,不成角,没有其他合并症,可以行单纯的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之后再行药物治疗;单纯的回盲部狭窄,长度超过5cm,内镜下球囊扩张不可行或者合并其他问题,建议手术治疗;狭窄部位内镜无法企及,长度超过5cm,没有其他并发症,可考虑行狭窄侧侧吻合术。

(校审:欧阳春晖夏璐)

CCCF医师简介

范一宏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心身疾病学组组员;

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消化病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炎症性肠病专家组委员;

浙江省新世纪第三层次人才。

为了更快更好地向各科医师推广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治过程中的各种理念和经验,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CCCF)特开设“CCCF医师笔记”栏目,向所有对IBD有兴趣有经验的CCCF医师征集IBD相关文章(包括病例、综述、会议报道、读书笔记等)。征集文章经CCCF专家工作组审核通过后刊登在“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tqkpm.com/jbby/7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